APP下载

新课标下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8-03-07白惠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高效课堂小学生

白惠

摘 要: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课堂。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高效课堂的实现,还真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老师一个劲地给学生灌输,总想着讲得越多越对学生负责,越是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其实不然,这个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过程,那就是学生有效地接受。这才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小学生;教学研究;高效课堂

在一课堂上老师讲了多少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理解了多少,接受了多少?有没有在掌握了知识的情况下,也掌握了相应的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这才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代课老师,我为了打造高效课堂,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愿与大家分享,希望与大家交流学习,为推动小学课堂教学助一份力。

一、转变观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一步

在新课标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首先就得转变观念,因为观念主导着思想,主导着教学方法的实施,影响着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走出传统的角色,放下自己的主宰地位,作为辅导员、引导者、合作者,和学生一起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充分释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探索学习的能力,获得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事实证明,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只要老师能放下架子,不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习惯,努力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多关注、鼓励学生,多理解、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能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如此,既能促进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教与学的关系,又能保证高效课堂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二步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可是现在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依赖老师、依赖家长的习惯,老师怎么说他们怎么学,家长让复习啥他们就复习啥,甚至还不情不愿的。这种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无形中延长了学习时间,增加了他们学习负担。且不说,在一种命令式的,强迫的状态下学习本身效果就不理想,理解能力也将一定程度地受到限制,就是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长期下去会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一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跟随老师的讲学思路,进行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实现探索式、研究式,有钻研精神的学习;二是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把课堂上没学懂的东西及时向老师主动提问,争取把疑难问题解决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只要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他们就不会让学习中的问题过夜,不会让问题堆成山,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而且他们的这种自主精神,还能促进他们的学习态度,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三步

作为小学代课老师,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注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用最短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且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高质量地做好课堂练习:

(一)目标不要太大,要难易适中

一堂课时间是相当有限的,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过大,过难,要难易适中,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掌握、理解,也使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自如发挥,有的放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二)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怕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总是不停地讲呀讲,也不管学生理解与否。这样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方式,其实很难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高效教学,因为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理解、掌握了多少。所以,一个会讲课的老师,一定会注意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不要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讲课,而要给学生留足思考、复习的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游戏中,把当堂学习的内容消化、吸收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保证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当然,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很多,老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实际需要,并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爱上学习,主动学习,才能真正保證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上升,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高效课堂小学生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