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文化的体现与引入
2018-03-07向继容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奠基石,是小学生接触基础文化的第一课。小学语文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小学生语言表达、文字书写及写作技能,甚至关系到其一生的成长。传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是小学语文课的重要教学内容。现阶段,很多家长都重視对孩子外语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孩子最为重要的中华文化的传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中华文化中的古代诗词、春联、成语及其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弥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不足,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华文化,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为充实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文化;课堂教育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在小学课程的整个阶段占的比重较大,可见,小学语文对小学生的成长、汉字的书写、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重要意义。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不及初高中的学生。现阶段语文课本中的中华文化内容,存在知识面狭窄、内容老旧等问题,以致学生理解起来不够顺畅。中华文化引入小学语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发展历史,吸收中华文化精髓,通过对古代诗词歌赋的学习,了解古人优秀的精神和信仰;通过对春联习俗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中小家和大家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中华文化中的成语,可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典故,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词语储备量。将中华文化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祖国发展的过程,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使其有信仰、有骨气、有约束、有修养。本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对中华文化的分析,通过这些中华文化的引入,使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文化内容不足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很难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面对学生获得信息渠道的增加,外来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传统文化的阵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文化全球化正在向我们逼近。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僵化,加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西方文化的蔓延,现阶段的语文课本存在内容匮乏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吃力。如果语文课本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难显现传统文化的优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完全依靠教师的灌输,不能充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应试教育的手法也使学生缺乏创新理解中华文化精髓的精神。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入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国家的品质。随着民族复兴被提上日程,如何更好地保持中化文化多元发展的趋势,更好地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世界范围推广?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就要进行教育和熏陶,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过于高深的中华文化不利于其理解。诗词、春联、成语等既通俗易懂又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内容,应该适当地出现在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是古代文人文学素养的集中体现,它包含了太多历史典故、名人名句。小学生通过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分析,从中了解古代文人的智慧和伟大,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重视,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古人良好品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古诗词中包含大量的民族精神,结合当时背景,学生更容易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艰辛,使学生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使学生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的。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春联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各个民族节日的风俗,通过了解这些风俗,增加对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了解,不再盲目地崇拜外国“洋节”。用过春节引入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大家和小家的关系,理解中华文化的多元性。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灵魂的传承,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学要唤醒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完成作业,都应该让小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将中华文化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具有可行性,更能够从小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中华文化自身的多样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参考文献:
[1]过超,王聪.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申报启动[J].语文建设,2017(19):4-7.
[2]成尚荣.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J].人民教育,2017(9):56-59.
[3]张建军.大学语文教学与文言文学习要点研究:评《大学语文》[J].教育发展研究,2017(11):52-54.
作者简介:向继容,女,1968年3月生,汉族,四川乐山人,本科学历,小教一级职称,教学语文学科,就职于四川省乐山市实验小学。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