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分析
2018-03-07贾郁春
贾郁春
摘 要:提高学习的数学能力是每一个老师的责任与义务,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进行探讨,分别从旧知识导入、类比导入、故事引入、疑问导入、情境导入五大导入途径进行分析,希望分析后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课堂教学中导入对于课堂质量的影响比较大,教师通过合理的方式将新学习内容导入到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非常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于教学实践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注重教学导入,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非常关键。
一、旧知识导入
利用新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系统地学习所有的知识,可以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可以得出,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中必然存在固有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新、旧知识之间建设一个连贯的桥梁,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所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时,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平行四边形,然后自己来测量其底线和高的数值,计算该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紧接着,学生将该平行四边形通过对折的方式制作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折完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是多少。学生就会立即反映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这是一种非常形象且非常直接的教学方法。然后教师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写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因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完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可以准确计算出四边形面积,此时再进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就會非常容易。这种新旧知识的串联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更加具备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主要是将数学教学中具备相同属性的概念进行比较的讲课方法。因为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比较熟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这样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比如,在进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讲解时,将已经充分掌握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比较教学,课堂开始前,让学生自己先进行总结、探索,这样既可以达到复习旧知识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加深学习印象,新知识的学习也就显得格外轻松。通过使用类比导入法,让学生将相似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学习和记忆,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巧妙记忆,加深学习印象,让学生具备更强的自学和实践能力。
三、故事引入
小学学习非常关键,学生也容易产生枯燥或者厌烦的情绪,而故事引入法能够在故事中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还能够集中精力听课,为课堂教学添加活力,充分掌握新知识。
比如,在学习“最小公倍数”时,教师在课堂上说:有一个渔村,村里有一老一少的两个渔夫,并且都是从4月1日开始打鱼。老渔夫是3天打鱼休息1天,年轻渔夫是打鱼5天休息1天。如果我们小朋友要在这两个渔夫都休息的时候去看他们,请问应该哪天去呢?同学们可以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学生通过故事的引入可以很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且可以迅速掌握教学重点内容。
四、疑问导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含有很多特殊的情况,在整个学习生涯中,还有很多非智力的因素一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实践,这也是促进智力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动力。在进行新知识学习时,需要教师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巧妙设置悬念疑问,通过精心设置的疑问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先写出“2、4、8”,然后问学生这三个数字能否被2整除。计算之后,学生全部回答“能”。教师再问学生,这些数字可不可以被“5”整除呢?学生计算之后,统一回答“不能”。那么老师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多位数,来问老师,看看能不能被2、5整除。这个提问可以多个同学轮流来提问,看老师能不能非常迅速、准确地得出是否能够被2、5整除。此时的课堂气氛就会非常的高涨,学生非常积极地向老师提问,都想通过自己的知识能力来难倒老师。但是老师却能够非常准确地判断出这些数字能不能被2、5整除。学生看见老师回答这么快,就会非常吃惊。然后老师可以借此提出:你们可以不用计算,一眼就能够判断哪些数字是可以被2、5整除的吗?学生就会被难倒。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注意力也非常集中,教学效果最佳。
五、情境导入
小学生正处在非常关键的学习阶段,好奇心强,对于新知识的渴望比较强烈,如果在课堂上使用吸引人的画面,学生就会被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也就会比较高,从而彻底解决了课堂上气氛沉闷的情况,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形象。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学方式也非常多,教师作为主要的引导人,应该积极的探索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利用鲜活的教学素材和场景,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纪竹青,韩希东.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措施分析[J].新校园(中旬),2017(4).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