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利用自然角让幼儿的科学探究更“自然”

2018-03-07黄京萍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自然幼儿园

黄京萍

摘 要:自然角是孩子接触自然、观察动植物的主要场所之一,它不仅具有可参与性、生活化等特点,还满足了幼儿参与互动的要求。我园近几年来一直在班级植物角的创设及蕴含的教育价值方面进行研究。在过程中对自然角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幼儿园创设自然角不仅能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和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从而激发幼儿对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究;接触自然

我将结合本园对自然角的研究,谈谈创设植物角过程中的几点误区,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角让幼儿的科学探究更“自然”。

一、自然角创设避免陷入的三大误区

(一)自然角环境创设“成人化”“教师化”

我园每班都创设具有班级特色的自然角,但是在刚开始从事这项实践研究过程时,我们会发现教师在自然角的创设中扮演着主宰者的角色,而幼儿和家长则处于被支配的角色。自然角环境虽然美观、“高大上”,但缺乏童趣和孩子参与的痕迹。而且教师在植物角内容选择上虽然能根据季节变化结合主题,但并没有深入思考投入内容的教育价值所在,这样自然角就显得趋于“成人化”和“教师化”了。

(二)空间局限,内容单一

班级植物角顾名思义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有特色的种植、饲养活动。一开始,我们的自然角就是一个“角”,它一般被安置在教室角落,动植物的饲养和种植摆放毫无特色,整齐划一地放在架子上。而且其内容也比较单一:各班种植的植物都差不多,没有重点;饲养的小动物在考虑卫生和存活时间长短的情况下选择了生命力顽强的乌龟和泥鳅。

(三)幼儿和教师缺乏种植和饲养经验

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植物、花卉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更别说靠自己的能力摸索着去种植和观察其变化、所蕴含的科学小知识。而动物的饲养则更难上加难,对生活习性和卫生清理等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教师起初也是充满困惑,“自己都没种过、养过怎么去指导孩子?”有时教师随口的解答还会让幼儿陷入误区。

二、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角让幼儿的科学探究更“自然”

(一)回归主权,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主人

在自然角创设上,“教师化”“成人化”的自然角并不适合,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自然角。教师应放手让幼儿参与进来,请幼儿来布置环境,为植物角命名等。就拿我班幼儿为例,孩子们为了美化自然角,在美工区主动要求给自然角花架上制作彩色小花张贴;就连“绿色氧吧”这个新潮的名字也是幼儿命名的。他们的解释为:“自然角里的动植物生长都需要氧气,再加上满眼绿意盎然的植物,让人感觉很舒服。”虽然孩子布置的环境,取的名字可能在我们成人眼里有些幼稚,但正是这份稚气,让自然角和孩子之间拉近了距离,他们愿意经常光顾植物角,有了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二)有意引导,让幼儿尝试自主探究

在植物角的管理和种植上,我们让孩子自己制定值日生制度,轮流分组来照顾动植物,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而每组幼儿都有自己的种植计划,协同家长商量“应该种什么”“怎么种”。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观察和照顾,更探索到了植物生长的变化:我班植物角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日照时间较长。孩子们通过转移阵地的实验方法,认识到绿萝和吊兰都不喜欢阳光暴晒,而喜欢阴凉的地方;因为和其他班一起播种的大蒜迟迟没有发芽,孩子们思索着是不是稻草盖住了大蒜把它压着了,或者是我们种植方法不对。后来经过询问,我们才知道大蒜头还有早晚种子一说,我们的是晚大蒜当然出芽慢了。正是这样,孩子们在种植饲养的体验中发展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因“人”而异,让不同年龄段幼儿各有侧重

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植物角,各年龄段开设的植物角有明显区别:对小班而言,自然角是探索科学奥秘的启蒙角,是接触自然、观察动植物的主要场所。因此小班幼儿以观察和照料为主。以让幼儿在亲手种植植物活动的过程中观察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的生長过程为出发点,一般分为观赏区和种植区。中班幼儿喜欢探究、乐于探究,他们的生活经验丰富了,观察能力变强了。所以对于中班幼儿我们以对比种植为主,初步尝试记录观察现象。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有了更大的提升,在他们的指导上,我们自然角创设以投放相应实验材料为主,提倡管理自主性,让幼儿能够进行有目的的种植和正确记录。而教师只有明确了各年龄段幼儿特点才能科学合理指导幼儿进行探索。

(四)材料朴实,让幼儿贴近乡土气息

植物角中“材料”投放对幼儿的探索也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农村幼儿来说,各种农作物、蔬菜、野花野草都是比较熟悉的。我们根据季节选择了具有农村特色、乡土气息的葱、土豆、萝卜、蒜头、黄豆等,让幼儿进行对比种植,观察同种植物或谷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点和规律。例如,在土豆的观察过程中,孩子们很自然地发现暴露在空气中的土豆也很容易变青发芽,但埋在泥土中的土豆发芽速度要快很多等等。

几年的实践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幼儿在自然角进行探索活动时,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自然角的科学探究中更加“自然”。

参考文献:

王烨芳.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自然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