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建构游戏的新思考

2018-03-07林恒黎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混龄建构游戏幼儿教学

林恒黎

摘 要:德国的混龄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儿童在混龄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到成为“强者”。户外混龄游戏中的不确定性能使幼儿有更多机会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

关键词:混龄;建构游戏;幼儿教学

一、现状分析

近几年,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尽管幼儿每天都有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机会,但却极少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教师重视的或许仅仅是“户外”这个表面形式。在建构游戏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投放的材料不能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教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所能达到的建构目标不清楚;教师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在游戏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能观察到幼儿建构兴趣,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困惑问题,意识到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引导,但是由于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知识的储备不够,对幼儿当前行为表现的分析判断不正确,导致不能采取有效地适宜的指导。围绕以上的问题,我来谈谈我园在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建构游戏的一些做法。

二、游戏价值

(一)社会性发展

在混龄建构游戏中,幼儿要协调他们想要用的建构材料,要决定多少人可以在这里玩,要爱护材料,还要按规定安全地玩。他们还会交换想法,彼此的知识都获得扩展,也能学习到要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

(二)动作发展

当幼儿拿取建构材料,小心翼翼地搭出一座桥或一个复杂的东西时,他们的小肌肉就获得了发展;当幼儿搬动大积木时,他们的大肌肉力量增强了;而在他们小心稳住建构材料,不让材料倒塌下来时,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更为完善。

(三)认知发展

当幼儿体验周围世界时,他们眼睛所看到的东西会在脑海中留下图像。而当幼儿玩建构游戏时,他们会利用这个机会把脑海中的图像以具体的方式重建出来。这种把经验用具体的东西呈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幼儿抽象思考的基础。再者,幼儿在挑选、搭建和移开建构材料的动作当中,对大小、形状、数量、顺序、面积、长度、类型以及质量等概念都会有具体的了解,这是逻辑思考必须具备的。

(四)语言发展

当教师(同伴)对幼儿搭出来的东西显露出非常大的兴趣,并问幼儿问题时,幼儿会很乐意向教师(同伴)描述他们所搭出来的东西。而当教师用一些新的词语来描述幼儿正在做的东西时,幼儿的语汇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加。

三、材料投放

在材料投放中要注意投放原则才能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合作。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体现目的性、丰富性、可塑性、层次性。难度较高的结构的材料规范、精致且操作目标明确,幼儿容易操作和检验自己与同伴的活动结果。而低结构、开放性的材料能给混龄幼儿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能引起混龄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对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教师通常可以不设定玩法,而是让幼儿自己通过对材料的摆弄、构思、实践之后,以自己的能力和表征来驾驭材料。我园建构材料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大小不一的积木、奶粉罐、线轴、饼干盒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均可拿来使用。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搭建(延长、铺平、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

四、游戏引领

(一)细致观察,有效介入

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专注于无目的地搬运建构材料,于是我拿起小汽车说:“这几辆小汽车可想在公路上行驶了。”于是,我发现孩子们开始搭立交桥,大班的孩子们想到了先在下面摆好一长排再立桥墩,线轴之上再搭长条积木连接。小班的孩子负责装饰公路两旁的树木。原本漫无目的搬运材料的孩子,在我的及时介入下为汽车搭建了立交桥。

(二)共同游戏,获得成功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参与到游戏中去,机智地引导游戏进程和协调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在一次户外游戏中,大班的一位孩子和中班的一位孩子搭好幼儿园后,提出要搭幼儿园新建的体能区大型器械,于是,他们便邀请我一起来搭建,并分配了任务,他说:“我们来搭秋千这部分,老师,你来搭攀登的那部分。大班孩子、小班孩子与我在搭建的过程中不断的沟通交换意见,规划场地位置,分享材料的使用心得,并在共同的努力下合作完成了搭建内容,我们收获了成功,也共同体验了游戏的乐趣。

(三)发现问题,大胆创新

由于幼儿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教师应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各自的水平和需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例如:在一次户外建构活动中,在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动物园已初具规模,中班孩子不仅搭了小池塘,还用小积木在池塘里拼搭了几条小鱼,不一会儿,一位中班孩子用长条积木把小池塘不断加高,没有一点空隙,围墙的高度远远超过了自己身体的一半。见此情景我忍不住说了一句:“哎呀,围墙太高了,游客都看不到小鱼了。”大班孩子告诉我,原来他是怕参观的游客不小心跌入水中才想到了将围墙搭高的。我先是肯定了他的这一想法,又接着说:“有什么办法可以既能让游客观赏到美丽的鱼又保证安全呢?”一位大班孩子思考了片刻,便将原来密不透风的围墙间隔抽去了几根,立刻呈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一现象体现了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发现问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游戏行为,从而完善建构的作品。

五、分享快乐

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中,我们都会保留建构作品,等待幼儿互相欣赏、互相交流后再一起收玩具。因为每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参与游戏的体验不同、经验不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同,我们要留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分享快乐。

在蓝天下的户外混龄建构游戏,孩子们兴趣高涨,心情愉悦,专注投入,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有益于终身发展的内化经验。同时,更丰实了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使其真正成为孩子们自主探索、自主游戏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注:《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泉州市2016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QJYKT2014-060。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混龄建构游戏幼儿教学
浅谈混龄教育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创造力水平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应用体会
在建构游戏中建构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