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8-03-07柯雅汝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柯雅汝

摘 要:近年来,我园尝试开展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充分挖掘幼儿园户外的优势资源,创设开放的环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实现由单一领域发展转向多领域发展,强调幼儿的自主、积极、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彰显了全新的育人理念。

关键词: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幼儿主体性;多领域发展

由于我园硬件条件的限制,园舍较小,游戏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室内无法做到让游戏内容丰富、更谈不上给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所以我园利用户外这么一个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大自然空间,为幼儿创设良好积极交往的混龄游戏大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在多层次、综合化的游戏场景中,得到更多的交往、表达的机会,使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丰富、有趣的游戏中,身心各方面都获得发展。下面我具体谈谈我园在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开放的游戏环境,营造良好的自主氛围

1.合理划分区域

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综合考虑现有的户外环境和场地,我园在实践调整的基础上创设了生活模拟区、建构游戏区、体能游戏区、沙水游戏区四大区域作为户外混班自主游戏的项目,供幼儿选择。其中,每个区又根据需要各自划分小区域,比如体能游戏区还划分成骑行区、攀爬区、球区、走跑跳区、投掷区等。各游戏区域的设置不但使划分更合理,同时也更利于幼儿的自主选择,使教师的指导更有的放矢。

2.适宜提供材料

材料是诱发支持、发展幼儿合作行为的媒介,是幼儿发展自主能力的物质支柱。通过实践我们以为在提供材料时应把握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经验水平等预设活动主题与活动目标,使材料的投放更符合幼儿的发展要求。如为了发展幼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在体能游戏区,教师投放平衡木、高跷、轮胎和梯子组合等材料。(2)探索性原则: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对材料的使用没有过多的约束,让幼儿可以尽情地探索,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在沙水游戏区,提供水管、竹筒等供幼儿探索水的流动等。(3)层次性原则:根据活动目标、活动的进展和孩子自身的发展情况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投放。因为对于异龄孩子而言,孩子间的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提供材料上应有明显的层次性(同年龄段孩子,异龄段孩子)。如在建构游戏区,我们提供了大型积塑、奶粉罐等供小班幼儿选择;提供积木、线轴等供中大班幼儿选择。(4)丰富性原则:材料要丰富、有利于引发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如在生活模拟区,投放多种锅碗瓢盘、各种布、打扮材料等供幼儿在游戏中使用。

二、建立有序的游戏规则,保障游戏的渐进开展

由于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打破了班级的界限,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活动区的老师之间都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活动中常规的建立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各区有预设的活动目标、活动常规示意图;各区教师及时交流研讨游戏中的发现及存在问题;班级老师与幼儿及时交流游戏情况等。

1.手环制约

为了便于教师观察和管理,我们要求幼儿入区后及时佩戴手环,4个区域4种颜色,每个区的手环数有所限制。这样既控制了区域内幼儿的人数,又对区域饱和度有了更好的限制,避免“冷门”区域少人问津的尴尬。

2.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根据意愿自主选择游戏伙伴

游戏一开始时,幼儿自己选择决定玩什么,在哪儿玩,当孩子犹豫不决时,教师就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让他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再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同时,鼓励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大胆地去其他区域玩,并且采用“大手牵小手”的结对形式,让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中大班的幼儿带着中小班的幼儿进行活动。

3.亲密建立关系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地创设机会让幼儿进行跨班级游戏和交往,如,到阅览室大小共读,餐后大带小拉手散步等,以相互熟悉为主,为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人际交往基础。其次,教师有组织地开展混龄活动,如大带小建构游戏、混龄区域活动等,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体验相互照顾、相互学习的情感,增进彼此间的友谊等。

三、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升华幼儿的自主经验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有效的评价能让教师了解幼儿的想法,及时改进游戏内容,推动游戏的发展。教师的评价旨在启发幼儿积极的思维,通过让幼儿看——观看游戏的过程,为幼儿的说提供了基础;让幼儿说——表述自己的看法,引发幼儿认知上的冲突,并经过围绕同一话题的讨论达成共识,获得经验的积累。由此,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想想我还可以怎样玩,在满足行为需求的前提下会思考更多的内容,也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幼儿快乐地游戏着,在这样的思考中前进。

1.互动交流

在每次户外混龄自主游戏过后,各区都要集中交流讨论,询问幼儿在游戏中开心的事和遇到的困难,通过引导孩子思考“玩什么,怎么玩”,让幼儿懂得游戏中要自己商量解决,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照片回放

各区老师要及时用照片、录像等影像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并及时上传到幼儿园共享网页,然后各班教师组织集体讨论交流,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讨论解决的对策,将原本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换成幼儿商讨后的规则。

3.自由交流

各班老师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和孩子交流或者引发孩子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们说说“今天玩了哪些材料?你在玩的时候交到了哪些新朋友?他们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个班级的?”通过谈话,帮助幼儿认识更多的新朋友,促使幼儿大胆地与他人交往。

4.图文记录

每人制定一本小画册记录本,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或者其他空闲时间,请幼儿把自己在早上和朋友一起游戏时最开心的事、玩的区域记录下来,让幼儿充分体验与他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通过近几年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开展,幼儿自娱自乐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情绪得到了宣泄,天性自由得到了表现,个性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他们通过自主支配物体、操作材料,进行大胆地创造,在自主地探索、想象、創造、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获得广泛的游戏经验、认知经验和交往经验。而教师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的是孩子在游戏中的乐趣,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孩子游戏的发展轨迹。教师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指挥者,而是孩子游戏的追随者、孩子游戏的真正玩伴和孩子游戏的支持者。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应注意从幼儿的立场出发,多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来考虑问题;在幼儿游戏中还应注重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和思考的空间、时间,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给予引导;同时还应在如何正视个别差异,满足各层次幼儿的需求方面加强研究,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建芬.间断性混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J].幼儿教育,2006(2).

[2]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J].幼儿教育,2006(2).

注:《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泉州市2016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QJYKT2014-060。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