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探索

2018-03-07朱莹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朱莹

摘 要:自主学习是当今课程论和教学论领域研究的热点,社会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课程也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依赖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此,提出了包括重视课前活动、课堂形式多样化、作业布置灵活化等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探索策略

語文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生掌握知识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实践活动,自主学习作为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能动地学习。在传统的教育中,课堂里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公布答案、学生核对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虽有利于近期目标的完成,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自主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则起到一个引导和促进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小学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方式的探究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这门学科的发展,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发展、学生思维的发展乃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都不可小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提供实践活动

传统的预习方法就是把预习工作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看书,未免显得有些枯燥。其实预习工作可以不局限在课本中,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下预习,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提出过“活教育”理论,他指出,“活教育”的课程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例如《九寨沟》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观看了有关九寨沟的视频资料,并将学生在九寨沟游玩时拍的照片带给全班学生观看,之后再让他们谈谈在看过资料后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爱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这样的课前准备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会发现,原来课本中提到的事物就在自己身边。小学语文的选材大多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处处体现了“生活”,因此,教学也不应该离开生活,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二、营造良好氛围

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应该是一个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良好氛围的创造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就可采用情景陶冶法,声情并茂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然后用幻灯片的形式配合音乐展示一系列各行各业的母亲的图片,同时讲解图片,在这种情景下,再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学生感同身受后课堂效率必然得到了提高。

很多时候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多媒体,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的展示等。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通过之前的活动和导入了解了课文内容,强化了学习动机,为下一步的自主参与、自主质疑奠定了基础。这时学生在心底一定有很多问题,因为问题的提出一定是以主动积极的思考为前提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自主探索,鼓励学生“敢问”。

这时,学生的提问是五花八门的,就像在《诺贝尔》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现在许多战争中都运用了炸药,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还能说诺贝尔的发明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吗”,这个问题与本篇课文教学的中心思想当然是背离的。如果教师当场指责该生的问题,势必会挫伤学生大胆质疑的信心。教师应该先把问题大胆地让学生讨论,然后再把学生的讨论转到核心上,有的放矢地运用技巧。

四、课堂形式多样化

当一篇课文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疑难问题以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应该把读书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解决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中,教师课前让学生搜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一读课文,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二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大意;三带问题再读课文,把与“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抓关键词进一步体会、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这样就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足自由发展的空间,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是目前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是限定主题的讨论,也可以是无主题的讨论;可以是发散式的讨论,也可以是辩论式的讨论。当然,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主题来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讨论的效率。在教授《清平乐·村居》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幸福是什么,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得上是一种幸福的生活?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自己认为的幸福是什么。继而引出本篇课文所要揭示的一位古人所向往的幸福生活。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引导和参与,这样既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也可以把握学生讨论的进展和程度。最后再由各组派代表发言,让全班同学的观点得到交流。

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方式运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愿采用自主学习方式的原因就是一旦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虽得到了发展,但近期的教学任务却无法完成。这时,教师的精讲和归纳就显得尤其重要,也可以说是关键的一步。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中,并不是把课堂全权交给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像放風筝一样,那根线始终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拉他一把,帮助他找准方向。

在学生的讨论后,哪些地方学生还没有弄懂,还有一些遗漏忽略的地方,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情况对症下药,该讲的地方就精讲,讲深讲透。

五、布置作业灵活化

学生对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主动性就很差,完成作业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要想自主学习方式得到很好的应用,作业的布置就不容忽视。

1.作业布置开放性

传统的作业布置都有一定的封闭性,比如把字词抄写几遍,或是完成练习册等。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要求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不再是硬性的规定,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例如在《黄果树瀑布》教学完成后,就让学生展开无尽的想象,可以自己写一段赞美黄果树瀑布壮美景象的文字。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在他们思考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必然也会得到提高。

2.作业布置创新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因此,作业的布置要适应自主学习的方式,要有利于自主学习方式的发展。要改变传统作业布置的单一性,就应该从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着手,让学生始终有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乐于做作业。比如可以在预习中做资料卡,在课上相互交流;也可以通过图画来表达课文,例如《田园诗情》这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出荷兰美丽的风光。

3.作业布置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作业的布置应该体现趣味性。趣味性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可以体现在形式上。教师可以有层次地提供几项作业,学生可以任选两项,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能力强的可以选择较难的题目,能力相对较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这样一来,一部分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比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可以让学生们唱歌、表演,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如《祁黄羊》,还可以安排学生将课文改编成短剧,将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进行演出,学生自由结合进行排练,真正过一把“表演瘾”。再如学习《三顾茅庐》后,可以让学生回去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组织一次课本剧表演比赛,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充满趣味性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4.作业布置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业的布置要鼓励学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例如,在口语交际《学会感谢》中,就先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的现象,看“谢谢”是不是经常出现在你的耳边,再在班上进行交流,说出你最想感谢的人,并且告诉大家你表达感谢的方式,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要当面谢谢爸妈的,也有要写信感谢老师的等。这样的作业形式无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已经提出了许多年,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本文针对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逐渐地运用到课堂中去,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差别地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当然,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完善还需要社会、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以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国维.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杜伟宇.建构主义教学观对自主学习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

[3]曹明海,潘庆玉.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4]刘建忠.新课改中语文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反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8).

[5]李吉林.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7]叶圣陶.叶圣陶答教师的一百封信[M].北京:开明出版社,1989.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