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时辩论,有效学习

2018-03-07余榴榴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重点难点数学学习辩论

余榴榴

摘 要:小学生数学学习,是外在的操作活动逐渐内化为学生心智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建构的数学知识粗糙、不完整、不完美,甚至有缺陷,特别是在达成目标的重难点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时间获取信息来修复、完善、提升认知水平,适时组织学生辩论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学习;重点难点;辩论

“话不说不知,理不辩不明。”这个道理同样适合小学生进行数学认知活动,语言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我们要了解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学生对某一数学问题的思考成熟度、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等,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行为中略知一二,但要深入探知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只从学生外在的行为推测还远远不够,必须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中才可能更深入体察到学生的内心活动,才能窥视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

一、适时组织小组间辩论,有利于突出学习重点

数学学习,就是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合作、讨论、交流等过程,由于学生认知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造成学生选取的观察点、动作、操作方式等的不同,这样内化到学生内部活动方式、观念、体验、感受不同。学生有必要进行交流共享,辩论明晰。

(一)优化方法,需要辩论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9+4=□”时,当学生弄明白学习任务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得出结果,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汇报(过程略)。

教师引导学生辩论:你喜欢上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辩论得非常激烈,每个学生讲得都有道理,如:

学生1:方法二好,9记在心里,竖出4个手指,接着9后面,数这个四个手指,10、11、12、13,就得到9+4=13。非常方便、简单。

学生2:方法七好,9和1凑成10,10和3很快得到13。

学生3:上面方法都不好,不如,4拿出1个,将9凑成10,10+3得13,最好!

……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算法,因为学生认知基础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不同、认知风格不同。我们尊重学生的不同算法,但并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方法,我们是要让学生展示不同算法,是要学生也去尊重别人的不同想法,也是要让学生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解决方法,当然,也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秀方法,如上述的“凑十法”。

(二)厘清概念,需要辩论

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是重要的学习,但要建立清晰的、科学的数学概念并非易事,学生记住数学定义或概念,并不能说明学生正确地理解了概念,教师应当适时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厘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教师在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出平行线概念后,可以再引导学生辩论、辨别:

“双杠是平行线”是否正确。

学生1:是正确的,因为,双杠延长不会相交。

学生2:是正确的,因为,双杠在同一平面内,延长后不会相交。

绝大多数学生同意上面的观点。

学生3:不正确(但说不出理由)。

师:这个同学说得对,这句话不正确。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4:双杠不是两条线。

师:有道理。

学生5:双杠是平行的,但不是平行线。

师:这位同学说得好。

……

(三)掌握法则,需要辩论

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像42.2÷0.28,竖式

即使学生会转化成4220÷28,也应当组织学生辩论:“为什么可以这样?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不变,求“42.2÷0.28”的商,只要求出“4220÷28”的商就行了。

学生2:我们已经学会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商变化规律,42.2÷0.28和4220÷28商大小一样,将不会的42.2÷0.28转化成会做的4220÷28来求。

……

二、适时组织小组间辩论,有利于突破学习难点

(一)在认知关键点辩论

如,三年级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和减法”时,出现:

+ =( ) + =( )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辩论: 加上 的和到底是 ,还是 呢?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左边的结果正确,而少数认为右边的结果是正确的。

认为右边正确的学生说:“分数加法要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

认为左边正确的学生说:“右图中, 是画斜线的5份, 是涂色的2份, 加 ,就是图中5份加2份得7份,平均分的总份数8份不变,所以, 加 得 ,而不是 。”

(二)在选择策略时辩论

例如,“用长都是1厘米的22根小棒摆成一个长方形,怎样摆长方形的面积最大?”

學生结论有:(1)长9根,宽2根;(2)长7根,宽4根;(3)长8根,宽3根;(4)长6根,宽5根;(5)长10根,宽1根。

引导学生辩论:哪一种摆法正确呢?还有别的摆法吗?为什么?

开始,不同学生有不同答案,通过辩论很多学生逐渐发现并认同第四种摆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也认同,应当将五种不同长方形面积全面算出来比比哪个最大再确定。

教师又顺势引导:只能摆出这五种长方形吗?怎样确保没有遗漏呢?再通过学生讨论辩论让学生形成共识:可以先求出长和宽的和(22÷2=11),按大小顺序先考虑宽是1、2、3、4、5,长对应是10、9、8、7、6,当宽是6、7、8、9、10时,长分别是5、4、3、2、1,长比宽还短不符要求……

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找到了选择策略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列举也可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辩论中,让学生感知到列举不是胡乱地找,而是要有序排列,这样才可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最终才能正确、快捷地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要想掌握全班学生学习的整体状态,特别对教学重点掌握和难点的理解情况,并能及时地给予学生点拨、引导和帮助,适时组织学生辩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重点难点数学学习辩论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大型引水隧洞施工的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推进“四个全面”破解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