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越位”:数学课堂教学“到位”的有效之举
2018-03-07夏爱玉
夏爱玉
摘 要:数学教学中的“越位”是教学前瞻性的显现,是教学有效性的需求。实施“越位”教学要注意用整体性的视角解读教材,用前瞻性的策略设计教学,用自主性的理念完善课堂教学。
关键词:越位;前瞻性;整体性;自主性
一、“越位”是教学前瞻性的显现
“越位”,本是足球运动的专业术语。数学教学“越位”则形象地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要有充足的了解,对教材知识体系有深刻的认知,对教学内容有前瞻性的处理,对教学过程有清醒的预判。这种“越位”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取代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而是教师对教学的高屋建瓴的处理,运用整体结构的观念,对教学反应有清醒的预判,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精心预设,完善课堂教学。学习的主体依然是学生,教师只是从知识整体的角度出发,以全局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全面、具体地学习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加到位。
二、“越位”是教学有效性的需求
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执教哪个年级就研究哪个年级的教材,而对教材前后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初中阶段的了解知之甚少。很少有老师能做到充分了解并研究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体系,熟悉各个年级知识点的分布以及同一知识在不同年级的编排和教学目标,再深入处理本年级的教学设计。
因而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教学内容单一,结构把握不当,做不到前瞻后顾。往往是一个知识点,一个例题,一组习题。一节课是40分钟,时间紧迫,往往是就题论题,点状教学,分散割裂开来。诚然,整体的知识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教学,需要通过一节一节的课,逐步帮助学生学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中就可以把数学知识切割成一块一块的,遇到这道题这样做,遇到那道题那样做。如果这样割裂就会造成学生仅仅会解决课堂上讲的这一题,会牢固“掌握”,但是题目变一变,马上错“一片”。分裂开来的教学结果使学生陷入一种痛苦的学习数学的境地中。
所以教师整体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对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进行必要的教学渗透,实施“越位”教学是教学有效性的需求。
三、“越位”是教学的实现途径
1.用整体性的视角解读教材
数学课堂上关注的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有着自己完整的结构体系。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单一知识在整体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数学学习本身应该是整体的认知过程。学生学习就是不断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平衡发生同化或顺应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可以看成是数学知识结构转化成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新知的时候,一般都会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善于激发并鼓励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新的问题。但是仅仅关注一节课是不够的,关注一个单元也不够全面,只有熟悉整套教材的编写安排,熟悉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精准判断,在什么样的时机可以实施何种程度的“越位”教学,既能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深入思考,也不是拔苗助长式地简单告知。
2.用前瞻性的策略设计教学
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数学学习也是整体的,对于教材的编写和把握也是整体的,教材中的各个例题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且相互联系,蕴含了数学思想。这样的整体性编排需要教师把握例题之间本质的联系,高屋建瓴审视和研究教材,做到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系统连贯,形成知识体系,精心设计教学,并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
3.用自主性的理念完善課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导性,并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进入课堂教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在其位并谋其政,深刻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学情是实施数学教学的前提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在课堂上留下充分的时空给学生感悟。由于这样的进程是较慢的,教师就很担心能否顺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有过多的不放心,于是超出自己的本位,在“引导”“点拨”等环节越俎代庖,这样的占位行为是不可取的。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键要准确定位,切实转变观念,做到不缺位,也不占位,合理必要越位,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教学智慧。只有教师适当地“越位”教学,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到位。
参考文献:
[1]黄宗水.数学教学中“缺位”与“越位”的艺术[J].华夏教师,2012(6).
[2]薛正桧.数学课堂教学要有“越位”意识[J].广西教育,2014(12).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