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型学习共同体”合作不融洽、扮演听众角色怎么办
2018-03-07高娜
高娜
摘 要:在“微型学习共同体”的教研活动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参与度不高、扮演“听众角色”和学生合作关系不融洽的现象。针对前一现象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发挥学生特长、相互取长补短,采取小组绑定评比机制,采取“一回答、一评价”模式,鼓励发言、只奖不罚等策略;针对后一现象提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多观察多摸索,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策略。
关键词:微型学习共同体;合作关系;听众角色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团队精神在各行各业的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学期,潍坊市奎文区圣荣小学中、高年级组展开了一个学期的“微型学习共同体”合作研究教学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以下两个严重问题:
一、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扮演“听众角色”
微型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中确实能够活跃教学氛围,也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引发了一个问题,好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而学困生却只成了听众。在实施微型学习共同体中,学困生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而直接从好学生那里获得信息,致使其在微型学习共同体学习中的获益比在常规班级学习中还少。另外,听过几节微型学习共同体学习课,发现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在小组活动中活动进行不下去或者合作效果不突出,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分工不明确造成的,另一部分原因是没有给学困生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又或者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没有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研究中提出以下策略:
1.发挥学生特长,相互取长补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科目,微型学习共同体也是在今后各科教学中要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长,使组内成员都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就能避免让学困生只成为听众的局面。喜欢表现、喜欢听夸奖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那么我們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进而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采取小组绑定评比机制
在实施微型学习共同体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来搭配小组,并且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选对象,这样两个学友就是一个整体,要想获得荣誉就需要两个人共同进步。采取小组绑定机制,有利于强化小组学友之间的责任心,同时能够督促学生学习。相比四人或六人微型学习共同体,两人责任分工更明确,目的性更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都是根据每一组的表现来评分,每个星期一汇总,通过分数来奖励学生。孩子在此过程中受益很大,不仅慢慢培养了责任心,也培养了乐于帮助别人的好习惯。
3.微型学习共同体采取“一回答、一评价”模式
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从学生的汇报过程中能观察到孩子的进步。为了凸显微型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在小组汇报时,我们可以让本门学科能力较弱的学友来回答,并由另一位学友来评价他的汇报表现。评价语言可以是“我的学友说得非常好”“我的学友表达是正确的,但是表述得不是很到位,这样表述会更好一些……”“我的学友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某某地方这么说会更好一些”等等。这样不仅能够督促该科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明白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还最大限度地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同时让学生当了一次小老师,评价别人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发言,只奖不罚
在我第一节公开课使用小组合作时,突然提到一个问题:“直线和射线的区别在哪里?”很多孩子也积极思考了,但是我等了很长时间却一直没有学生敢尝试回答。下课后我问学生:“你们没有自己的见解么?”孩子说:“有,但是不敢回答,怕出错。”其实,在课堂上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但是“怕出错”归根结底是怕扣分,孩子在回答过程中可能更加关注集体荣誉感,所以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错了我们也要进行鼓励,让孩子做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没有顾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二、学生合作关系不融洽
微型学习共同体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微型学习共同体活动主张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学习伙伴,但是我们在后期的观察中发现学习效果并没有预期想象的好。特别是小学生活泼好动,选择学友时一般是选跟自己平时兴趣相投的伙伴,这样孩子在课堂上会更容易分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适当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生意愿来协助孩子选择学友。但是问题也出现了:例如我们在实施小组活动过程中,其中一个学生不乐意回答,那么这一组就没有机会一起展示,导致很多乐意表现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学友失去了很多表现机会。现在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都以孩子为中心,非常缺乏自立、合作意识,孩子性格孤僻、独立,导致两人产生矛盾也是屡见不鲜。结合上述问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1.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多观察多摸索
在微型学习共同体过程中,学生关系不融洽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导致微型学习共同体积极性不高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在生活中,需要教师多观察,遇到问题及时调解。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在跟家长、任课教师沟通的过程中慢慢地去摸索。在学生选择小伙伴时不能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来,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引导和干预。
2.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除了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外,还需要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慢慢学会包容,明白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道理。俗话说,要想育才先要育人,孩子道德品质的提高远比收获更多的知识来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在一个学期的实践过程中,结合教学策略施展效果来看,高年级的学生更好操控、更能有效实施此活动,课堂效果更为突出,因此在教学中施展微型学习共同体时还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才能让学生真正脱离“听众角色”。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