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优化的实践研究

2018-03-07林强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优化方案实践研究教学模式

林强

摘 要:古诗文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使优秀的中国文化通过教育这个载体代代传承下去。通过阐述小学古诗文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文化式教学”“意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的优化方案,旨在提升古诗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优化方案;实践研究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文是中国传统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文化传承,从小抓起,因此,好的古诗文教育模式对小学生整体诗词素养的养成尤其重要,而教师对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水平的优化及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教育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老师本身缺少古诗文文化底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讲解还是比较难掌握的,这无关乎古诗文的选材和内容,而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契合点。古诗文是语言的精炼、内容的浓缩,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从文字表面看透文字的实质,更不要说理解诗文的含义,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有较强的古诗文文化素养,能够全方位地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自己对古诗文的掌握都不到位:首先,所熟知的古诗文的数量不够多,理解不够到位,鉴赏能力低下等;其次,对本年级课本中的古诗词内容不重视,课前不能很好地做课件,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案提纲为主线,机械地讲解古诗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逐句对诗句进行中规中矩的翻译,然后就让还处于懵懂中的学生自己阅读直至背诵下来。

(二)忽视古诗文背景,削弱古诗文意境

中国古诗之所以是文化“瑰宝”,它体现的不仅仅是诗人的文字功底、智慧情怀,更是一段历史的印证,一段时代的映象,一种生活的体验,一种意境的喷发。所谓“文化背景”,有背景才能产生一种文化,有背景才能出现一个故事,有故事才会出现一首诗词。但是有多少教师在讲解古诗文时是先由其背景引导出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为了精简课件,节省教学时间,从来没有将古诗文的历史背景、时代印记、故事情节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提到教学日程中。甚至自己都没有兴趣、没有欲望去查阅、学习、了解一篇古诗文的外延知识,又怎么会做成课件讲给学生听。没有了背景,古诗文的讲解就缺乏了意境,缺乏了美,学生就缺乏了聆听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领悟不足,学习效果不好

在老师“机械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从字面上了解了一首古诗文的意思,这种表面的了解,不足以支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动力。如果对一些知识,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又怎么会对该知识产生兴趣,更何况是深入学习、理解及运用?对于传统诗词文化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仅仅会阅读、会背诵,而是要让他们真正地了解古诗文的整体文化背景,理解古诗文的文化精髓,要让他们懂得赏析、运用及享受诗一般的生活。

二、优化古诗词教学模式

(一)“文化式”教学

首先,教师在教授某篇古诗文之前,一定不能局限于教案提纲提示的内容,自己一定要先了解该古诗词的内涵,比如该古诗词相应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境遇与心情、该古诗文背后有哪些故事,等等,诸如此类与该古诗词有关的知识点,教师都需要掌握,然后精炼、生动地运用到古诗文的具体讲解中,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对古诗文的掌握不能只局限于其所教授年级课程中的古诗文,而应该扩展自己古诗文方面的知识面,多多地掌握、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年级阶段的古诗文,以提升自我对古诗文的鉴赏水平,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各类古诗文的讲解及学生的提问游刃有余。

(二)“意境式”教学

所谓“意境式”教学,就是教师在讲解古诗文时,一定要将学生带入到古诗文所体现的意境当中。这个“意境”,既包括古诗文的文化背景,也包括与古诗文相关的故事,更要向学生阐明作者通过诗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要让学生知道,每一首诗文都是诗人思想的结晶、经历的体验,如果学生能对此产生共鸣,那么自然就会对诗文产生兴趣。

古诗文的“意境”还体现在它的艺术性。古诗文的美可以和绘画、音乐合为一体。我们经常能看到一幅画旁题有诗文,更有诗文被谱曲传诵,因此教师在讲解不同类型的古诗文时,可以配以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陶冶于诗词音乐中;或配以精美的画卷,让学生在诗景如画的美感中体验诗一般的生活,我想在这样的意境中没有学生不会爱上诗词,没有学生不愿意享受诗意。只要剥离出古诗文的价值,展现出古诗文的内涵,就会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力、理解力,也就达到了古诗文文化传承的意义。

(三)互动式教学

优化了教师讲课的教学模式,自然也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学生学习古诗文自然离不开阅读、理解与背诵等被动学习任务,但要想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控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功能。如老师可以在课前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先预习要学习的古诗文,带着问题去学习自然能在听课时更集中精力;然后老师在讲课时引导学生回答;学习完整篇古诗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感悟等。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组,让学生互相探讨和学习,然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或绘制成画,或模仿成诗,久而久之,自然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从而提升个人整体的文化修养。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无论学习古诗文也好,学习其他文化知识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自身素质。

在我国,诗词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文化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上到耄耋之年的老者,都会被诗词的文化艺术所感染,所感动。都说“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所以古诗文作为需要代代传承的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素养方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汪华姿.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优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5(10):43.

[2]彭菲.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优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2):100,102.

[3]罗虹妮.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7(6):38.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小学古诗文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課题编号:GS【2017】GHB231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优化方案实践研究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全站仪在数字绘图中测量方法优化方案
湖北经济消费结构优化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