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小学团体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

2018-03-07林慧珊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近十几年逐步兴起的一门研究学科,它将目光转移到正常普通人,力求促进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同时对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能给予很大的帮助。而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非语言沟通特质,使得健康学生也能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促进自我了解与成长,二者所面对的群体及理念均有相似之处。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儿童期与儿童少年过渡的时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不够丰富,其性格也还处在变化与可塑阶段,如果在团体心理活动课中加以积极的辅导,并通过各种艺术途径表达自己,会有力地增进其积极体验,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增强对生活美好幸福的感受能力。所以,在团体心理活动课中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有利于推广和促进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表达性艺术治疗

一、内涵

1.积极心理学

2000年1月,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在著名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中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理论,他们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至此之后,心理学研究的方向更加多元,不再只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而是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激发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引导其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促进个体生活更加美好。

2.表达性艺术治疗

表达性艺术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借助艺术这一媒介,综合运用音乐、心理剧、角色扮演、游戏、绘画、舞蹈、沙盘等艺术途径,将艺术以非言语的沟通技巧作为表达媒介,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感经验或困扰,帮助当事人对自己有更深刻的对不同刺激的正确反应。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将个体内心的情绪或意念表现在作品上,以促进自我表露、自我觉察、情绪成长及人际关系的提升。其次,不论借助何种艺术形式,它的关键在于不同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治疗作用及其表情达意功能。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从积极心理学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内涵可以看出,二者均体现对人性的尊重与理解,认为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成长发展动力和自我调节机制,注重个体潜能的开发。因此,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表达性艺术治疗所强调的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将积极心理学作为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之一。

1.均以促进个体成长和发展为目标

积极心理学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注重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关注人类的积极情绪、积极成长等方面,认为人是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而表达性艺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积极关注,激发个体自身的力量,从而转变个体对不合理问题的片面看法,使个体自我情绪体验更为乐观、快乐和积极,所强调的目标是情绪情感的表达、自我觉察、人格完善和成长。因此,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促进个体成长与发展,提高主观幸福感。

2.强调受益人群的普遍化

积极心理学不局限于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而是将研究对象扩大到普通人群,力求帮助普通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幸福。2005年中央教科所的孟万金教授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并致力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他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面要广,以预防为主,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重点。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则认为艺术治疗是一种精神健康的职业,它利用艺术的创造过程来改善并提高所有年龄段人们的个人物质、精神以及情感的健康。在国外,艺术治疗不仅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而是已经被应用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活质量的提高、学习能力与交往能力問题的改善等等。

因此,二者均将目光转向普通人群,不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重点,而是以挖掘人的潜能和发展人的潜力为核心,使得受益人群普遍化。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学校团体心理活动课的价值与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因此,其使命不仅是帮助或协助学生解决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充分鼓励每个个体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而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够催化个体内在的创造力,激发内在的情绪、感觉、创造力和灵感,帮助人们打开进入内在的通道,触及内心深处难以表达的经历。因此,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途径,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可以作为一种日常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在团体辅导、主题班会、课堂教学中应用。团体心理活动课是学校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在团体心理活动课中,将表达性艺术治疗作为一种积极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潜力以实现他们将来对出现的问题的消解与积极力量的升华,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团体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活动课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所运用的心理教育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表达性艺术治疗作为其中一种手段,其关键在于是否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因此,团体心理活动课中所设计的活动内容,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原则,以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为基础,通过活动体验的形式,致力于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与心理潜能的开发。

1.团体心理活动课的操作流程

①场地:团体心理活动课可在室内或室外开展,不同场地的需求和活动项目有关,活动一般在学校室外操场或心理活动室进行。

②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在小学四、五年段中开展团体心理活动课。为保证活动质量,活动课由学校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及心理咨询机构专业的团体辅导老师共同开展,主要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辅导工作。我们根据不同的辅导内容,融入表达性艺术治疗理念,将艺术作为媒介,采取绘画、音乐、舞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法。

③流程:在团体心理活动课中,根据学术界对于团体辅导进程的一般共识,我们以钟志农在《团体心理活动课操作实务》中对团体辅导微观发展进程的划分为主,将活动课分为四个阶段:暖身阶段—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团体结束阶段。

2.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团体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简例

例一

活动名称:“Im happy,Im good”划拳拍手操

活动目标:营造一个温馨愉快的积极氛围,让学生进一步放松身体,投入后续主体活动。

活动内容:每个班为一个同心圆,里圈和外圈人数相等。播放第一遍音乐Im happy,老师和一名学生在台上示范一遍拍手操。接着播放第二遍音乐Im happy,学生两两面对面,跟着老师的动作做,最后动作是划拳。划拳输的下一轮动作中要对赢的人比“点赞”的动作,如果平局则相互“点赞”。

活动分析:音乐疗法利用音乐让人抒发情感、调节情绪,通过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来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而舞蹈治疗,又称动作治疗,是利用舞蹈或即兴动作的方式治疗情感、认知以及增强个人意识,是一种最易被人接受的快速而有效的恢复心理能量的方式。“划拳拍手操”让学生用肢体感受音乐,不仅能使学生活动起来,释放拘谨和紧张,而且活动中的互相点赞,充满了正能量,使得班级氛围更加和谐,为接下来的主体活动做好了铺垫。

例二

活动名称:“绘”聚一堂

活动目标:让学生在团体绘画中抒发自己的情绪。并且在团体绘画中懂得理解他人,倾听他人的想法。

活动内容:以小组的形式,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顺序轮流上台,在纸上绘画,每次只能画一样东西,画完就下来换另一位同学,最终要形成一幅有意義的画作。绘画过程中,不可以涂掉别人画的东西,也不可进行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讨论为画作命名。

活动分析:绘画疗法这种治疗方式生动活泼,操作便利,便于来访者理解和接受。本活动的设计是将团体绘画疗法应用于课堂中,让学生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团体绘画。这种特殊的团体绘画,可以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学生在交流阶段中也许会有赞许、有理解、有碰撞。但在大家的交流中,每组学生能增进了解,沟通思想,慢慢地,团队的协作力将在无形中得到提高,促进了班级团队建设。

五、应用表达性艺术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1.在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开展中,均是由心理学背景的老师执教与主导。这类教师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但其艺术造诣并不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强调艺术创造过程即治疗本身,着眼于用艺术的方式自由表达,学生创作、体验的过程即为教育的过程。

2.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团体的影响,但每个学生也是独立的个体,总会有各自的差异,局限于团体辅导而忽略掉个体的差异是不全面的。因此,在团体心理活动课的过程中,要留意有特别表现的个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对其进行个案化的教育。在个体心理辅导中,表达性艺术疗法中的沙盘游戏特别适合儿童。

3.团体心理活动课的评价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因为个体行为的变化会受到遗传、成熟、环境与学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理,作为一个由四十几名独立个体所组成的团体,若想要评价其团体发展结果,自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重点应该放在评价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上,即过程性评价,我们可以通过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表达性艺术体验过程中的感受与想法。

参考文献:

[1]陈贵玲.辨析与理解:多元视角中的艺术心理治疗[J].枣庄学院学报,2012,29(1).

[2]邹凤梅.艺术治疗在学校中的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4):44-45.

[3]徐凤仙.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性艺术治疗研究[D].山东:山东艺术学院,2012.

[4]汤晓霞.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浅议及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2011,27(12).

作者简介:林慧珊(1988—),女,现任教于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士,研究方向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