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美术欣赏课的高效读图微探究

2018-03-07葛晶晶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金银器欣赏课读图

葛晶晶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教师对 “欣赏·评述”课都是一跳而过,理由是:

1、欣赏又不怎么重要,只要在期末考试前划一下重点掌握的知识,让他们背一背,能应付考试就可以了。

2、教师本人也不知该怎样欣赏,里面涉及的专业知识太多,怕讲错。

3、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学生欣赏,内容繁多、枯燥,学生不喜欢听。

如何打造生动有趣的“欣赏·评述”课堂,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高效读图,体会作品的美妙?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金银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1册的第16课)这一课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并以此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

【精彩实践篇】

一、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对图像的感知欲望

兴趣是学生欣赏的动力。要与美术作品交流,首先要选取学生感兴趣、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品,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欣赏。

1、互动谈话——“聊”之趣

为调动学生对图像的感知欲望,笔者通过聊“什么东西亮晶晶?”来导入课题,并欣赏“老凤祥黄金”的小视频,初步了解金银器复杂的制作工艺。

2、分组讨论——“学”之趣

欣赏分组欣赏、交流:这些金银器的用途及分类。归纳、板书:日用器皿、装饰品、法器等。

二、自主体验,提高学生对图像的解读能力

自主体验是学生欣赏的关键。在以往的“欣赏.评述”课中,教师总是直接出示图像,之后便“平铺直叙、滔滔不绝、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自主体验性学习。我们知道美术欣赏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欣赏、乐于开口,获得深刻的体验。

1、天马行空——“猜”之乐

介绍金银器的发展史,并从战国时期的金虎和蟠螭纹带盖金鼎开始欣赏,当出示金梳背时出现了分歧,一派认为这是头钗;另一派认为这是美容院开背的工具,用于疏通经络。

笔者告诉他们:金梳背中间是空的,上端可插入骨木梳齿,用来梳理头发的。在唐代,流行用小梳插在发髻上以作装饰。并从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中得到验证。然后介绍“掐丝”和“炸珠”两种制作工艺(图1)。

这下,课堂热闹了,“什么?炸猪?把猪给油炸了?”哎!学生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笔者告诉他们:炸珠,也称“吹珠”。是把金、银丝截成小段,用火吹烧,使之熔化,再把熔液滴入温水中,使之结成大小不一的粒珠,再用这些粒珠粘焊成鱼子纹或联珠纹等。学生这才恍然大悟。

2、自主自由——“赏”之乐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笔者让学生从造型和纹样上比较战国时期和唐代的金银器有什么不同?再出示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的金银器,让学生自主选择了解。学生像吃自助餐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金银器一边欣赏,一边侃侃而谈(图2)。

笔者继续提问:现在让我们继续小组讨论,从制作工艺上来比较一下,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的金银器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第一组:宋元时期的金银器还是比较秀气的,没有很多的装饰物,而明清时期的金银器喜欢装饰上珠宝。

第二组:宋元时期的金银器比较素的,而明清时期的就很土豪,很花炮。

第三组:明清时期的金银器除了镶嵌珠宝,还用上了其他工艺,花头比较多,而宋元时期比较单一。

第四组:我们组还发现明清时期的金银器在装饰上很花心思,用的宝石或者其他工艺色彩都很花、很艳。

笔者对他们的描述进行了肯定:明清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金银器不但镶嵌珠宝,更与玉器、漆艺等其他工艺相结合,色彩华丽、浓艳。而宋元时期文人墨客居多,追求平淡素雅、清新秀丽,所以金银器造型新颖、花纹清秀典雅。

三、学以致用,升华学生对图像的再创价值

欣赏教学与美术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经过了对图像的感知、了解以后,就会对艺术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教师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在图像欣赏过程中产生的见解,通过简单、合适的美术体验与实践活动,得到一个升华。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体现对图像的再创价值。

笔者出示步骤图(图3),让学生读图自学。并学以致用,设计图案精美的戒指。

【心得反思篇】

不少美术教师讲:“欣赏课最难上”。十几张图片,几排说明文字,半节课就讲完了。就好比走马观花一样,花还没看完,马儿已经走到头了。而高效读图之微探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知道怎么读?读什么?为什么读?通过高效读图的层层递进,给予学生一定探究、思考和实践的空间,逐渐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和能力。

◆ 高效读图之——多角度地赏

面对琳琅满目的美术作品,学生总觉得“艺术大师的作品遥不可及。”继而产生距离感,缺乏欣赏的激情。因此,教师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获得多角度的欣赏方法和途径,做好高效读图的第一步。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大多是采取 “瞎蒙”的方法,跟着感觉走。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多角度去欣赏、分析:

1、从作品的主题、内容入手,让学生读懂作品内容,它们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去欣赏。

2、从作者的生平、艺术特点入手,让学生把作品联系作者的生平,才能读懂作品的特定含义。

3、从不同国家、民族、流派入手,在指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时,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艺术常识,让他们通过了解这些常识,帮助他们欣赏作品的艺术特点。

◆ 高效读图之——多层次地思

優秀的美术作品主要是能通过其独特而精湛娴熟的艺术表现方法,表达作者内心的一种体会和感悟,引发读者内心的联想,从而激发思想情感的共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思,可以分两步走:

1、指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每件作品的形式美往往体现在多个方面,指导学生读图时,应抓住最突出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两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不必面面俱到。

2、指导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内容美。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都具有内容美的特点,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时,必须历史地去看待它们,不能用现代人的观念、国际化的观点去品读。

◆ 高效读图之——多元化地创

美术欣赏课是门特殊的学科,它与美术实践教学不是孤立的。既然是欣赏课,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欣赏课的多元化创作可以分为体会式的创和体验式的创。

1、体会式的创是围绕作品主题,结合掌握的理论知识,用文字进行描述,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记录、感受或展望,以巩固、判断、提高审美的能力,如点评卡、申报表、体会等形式。

2、体验式的创是在欣赏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发挥想象力,运用绘画、手工制作、雕刻等方法,以实用和审美相结合为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装点自我生活空间。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欣赏.评述是培养学生“学会看”的课程,是培养高效读图能力的最佳平台。由赏到想,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由感性飞跃到到理性;由想到创,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悟再现出来,提升欣赏的深度和内涵。学生掌握的是欣赏的方法,而非欣赏本身。

正如阿尔卑斯山谷有条公路,周边风景异常秀丽,那儿竖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面对众多欣赏课中的美术作品,我们也应该对学生说:“慢慢走,欣赏啊!”

(宁海县桃源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银器欣赏课读图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金」风吹开一池莲 金银器中的池塘小景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西夏金银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