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火灾原因及防止措施

2018-03-07周世明

新农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火源林区火灾

周世明

1火灾原因

1.1自然原因

1.1.1地理原因在林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山峰叠峦、沟壑纵深等的地方,最容易发生火灾。这些地方人烟稀少,林区起火不易被人发现。

1.1.2设施原因防火设施不健全,如果林区交通和通讯不畅,防火瞭望台布设很少或没有布设瞭望台,防火隔离带建设滞后等措施不到位,林区起火后,起火信息传输速度太慢。

1.1.3可燃物增多

由于森林抚育管理措施不到位,林区内杂灌、枯树、落叶等可燃物逐年积累增多,最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1.1.4高温原因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异常高温、干旱、大风等天气增多,使高温干旱持续时间与火灾发生频率成正比,出现火灾频率居高不下。

1.1.5雷电原因

由于当地林农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煮饭、照明、烧水洗澡等都是用电、煤炭、天燃气,从不上山砍柴,而林区干枯树叶、树枝等易燃物越来越多,在暴雨雷电产生时,易造成林区火灾发生。

1.2人为原因

1.2.1防火责任不强

由于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防火宣传力度不大,造成当地农民对火灾的危害性认识不深,出现了防火责任不强及火灾隐患后果。

1.2.2火源管理力度不够

林区面积较大,村民居住分散,火源难于管理;夏秋作物收获后,当地村民随意在沿林地边堆放作物秸秆,严重造成火灾隐患;林区村民为了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直接在林区边沿烧地头、烧秸秆等,最易引发森林火灾暴发;冬春季节正是杂草、树叶干枯的时候,地面易燃物很多,一些垒坟烧纸、放火炮、烧香、烧烛等活动,也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态旅游的發展,进山旅游休闲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多,旅游人员缺乏防火知识,在野外随意烤火、野炊、抽烟等,从而引发森林火灾;“五类人”(痴、呆、傻、残疾、精神病人)进山玩耍,不知火的利害性,随意玩火;由于林区路多路小,主道很少设置检查站,难免火种流入林区,引发森林火灾;部分林区内开设矿场、养殖场等,工作人员如果防火意识不强,操作不当,也易造成森林火灾。

1.2.3护林工作困难从目前的护林人员来看,出现林区面积大,管护人员少,老龄程度高,经费紧缺,护林工作难于推进和发展问题;从扑火人员的组织来看,一旦森林发生火灾,林区居住人员少并且很分散,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到位,给扑灭火灾和保护森林带来极大困难。

1.2.4措施不到位有的地方对森林防火责任书没有层层落实到单位和人头上,有的防火单位没有对火灾隐患及时解决,有的林业执法部门对防火监督惩罚不到位。

2防止措施

2.1掌握火灾易发期

森林火灾易发期,一般在每年11月1日至翌年5月30日,其中11月1日至翌年2月28日为火灾重发期。具体表现在:冬至、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期间,农村有祭祖、垒坟、烧纸、放火炮、烧香等习惯,容易产生森林火灾;4~5月,气温回升,地面积累的植物落叶开始干燥,容易产生森林火灾;在5月底,越冬作物收获后,林区边缘地有焚烧秸杆来培肥地力的行为,极易产生森林火灾。

2.2落实责任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因此,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要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具体措施要落实到山头、地头、人头,如乡镇政府与各村居签订《森林防火安全责任书》,村居与各组社签订《森林防火安全责任书》,组社与各林农签订《森林防火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落实,共同遵守,履行好森林防火有关规定和责任。一旦发生火灾,要严肃追究各级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3加强防火知识宣传

要采取多种形势广泛宣传防火知识。在林区进出道路口处,设置防火警示牌、警示碑、吊挂过路条幅、在路砍、石壁上书写防火标语,利用宣传车下村、下组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发放森林防火资料,利用当地电视台播放森林防火知识和图片,做到森林防火众所周知。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林区,特别注意垒坟祭祖者、小学生、痴呆傻精神病人等上山用火、玩火,对少年儿童、无自主能力的人,要加强监护工作,禁止野外玩火。

2.4实行互联互防机制

健全信息网络,在林区进出大路口设置检查站,内设护林防火信息员,实行“周一、周四报平安”制度。在当地较突出的林区附近,成立以厂矿、养殖场、学校、企事业单位、村社等为一体的森林防火联防指挥部,指挥部的任务是: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火情监测、防火检查、技术交流、森林火灾扑救等。坚持“守土有责,管护无界,扑火联动”的方针,形成互联互防机制。

2.5加强防火队伍建设

各林业部门,应制定护林人员与森林防火奖励责任制,如果护林人员所管辖的林区,当年没有发生过火灾,应给予适当物质或精神奖励,并到年底考核验收兑现,不断提高护林人员防火积极性。各级政府部门,要组建专业和业余的灭火队伍,配备扑火机具和通讯工具,每年要进行扑火知识培训和扑火演练,不断提高灭火实战水平。

2.6做好火源管理

2.6.1严禁野外生产用火

各级政府和森林防火部门,要严格执行野外生产用火审批制度,在森林防火重点期,严格遵守“六不烧”(领导不在场不烧、久旱无雨不烧、三级以上风不烧、没开好防火线不烧、没组织好扑火人员不烧、没准备好扑火工具不烧)的规定。如果确实需要用火,必须通过当地政府和森林防火部门批准。

2.6.2加强火灾预防工作

森林防火专业人员,由2人以上组成巡逻组,在高火险地区或火源出现频繁地段进行往复巡逻。特别是在高火险天气、防火戒严期间,应对高火险或火源出现频繁地段,进行昼夜巡逻。控制非法人员进山用火,消除火灾隐患。如果发现火情,应迅速向上级防火指挥部报告。如果发生火灾,应及时进入一线扑火工作;观测人员要充分利用瞭望台的制高点优势,对林区火情进行观测、火点进行确定,根据烟的浓度、粗细、色泽、动态等来判断火灾的各种情况。如果是人为用火,表现出的烟色较淡、较细。如果是森林火灾,表现出的烟色较浓、较粗。然后实施报警;利用飞机在林区上空巡逻,观察火情和火点定位,如有火情出现,及时报告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endprint

2.6.3特殊人群监控各级政府和森林防火部门,要建立特殊人群监控制度,对“五类人员”(痴、呆、傻、残疾、精神病人)实行重点监控,并造册登记,落实监护责任人,以防引发火灾。

2.6.4开设阻隔防火线在林区内,要清除乔灌木和杂草,形成阻隔火源蔓延地带。要充分利用当地堰塘、水库、拦河工程等水源条件,在林地边缘、林区道路兩侧开设水渠,阻隔火源蔓延。在防火线边种植冬青、木荷、火力楠、交让木、珊瑚树、若槠、米槠、构树、红楠、红锥、青栲、桤木、青冈栎、竹柏等抗火性强、枝叶茂盛、含水量高、含油量低、不易燃烧、生长迅速、郁闭速度快、萌芽力强、无病虫寄生的树种,形成阻隔防火带。

2.7掌握灭火方法

2.7.1扑打法扑火人员站在火线外侧,用扑打工具斜向火焰,采取轻举重压,一打一拖,拖扫结合的方法,在林区火线逐段扑灭。火势弱的时候,可1人扑打一点火。火势强的时候,可3人一组扑打一点火,动作做到同起同落,确保扑火的连续性。

2.7.2土灭火法人为用铁锹或锄头将土壤覆盖在火苗上面,使火苗与空气隔绝缺氧而自动熄灭。这种方法适用于枯枝、落叶层比较厚的火灾林区。经济和地形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可使用推土机、小功率移动式喷土枪等。

2.7.3水灭火法用背负式灭火水枪、灭火水泵、森林消防车等进行灭火。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可用人工降雨灭火。但必须要有一定的云梯才行,还要有气象部门、航空、军队等的紧密配合,才能实现人工降雨灭火。

2.7.4风力灭火法利用风力灭火机产生的高速气流,吹灭火焰的一种方法。风力灭火机,灭火效率很高,一台风力灭火机可当30人灭火的速度,但只宜扑灭中弱度的地表明火,不能灭暗火和地下火。如果火焰超过2米以上,风力灭火机也无法扑灭。使用风力灭火机时,每台风力灭火机器需要2人操作,分主、副机手。主机手携机,副机手携长勾和其他灭火工具,两人互相配合灭火行动。

2.7.5化学灭火法利用化学药剂来灭火,以水为载体,有效阻滞和扑灭火焰。灭火时,用6MYY-4型自压式灭火器、6MY-2.3森林灭火机、多用灭火器等,向地面火焰处喷洒磷酸铵或硫酸铵等化学药剂,让火自动熄灭。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可用飞机喷洒化学药剂或水,直接灭火。

2.7.6爆炸灭火法利用炸药在火焰区进行穴状爆炸。每隔2.5米挖一个坑,坑深35厘米,每坑埋400克炸药,接通电源爆炸,这时会产生强大的气流,将火焰迅速扑灭。同时也形成了约3.5米宽的生土带。此外,还有管状爆炸法。

2.7.7以火灭火法在火线前方一定距离处,用人工点燃林区可燃物,在人为控制下,使它不断燃向火场,燃后留下一条隔火带,断绝火源,这种方法适用于扑灭树冠火灾和高强度地表火。

2.7.8航空灭火法利用飞机作为灭火或运输工具,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远林区,用飞机喷洒化学灭火剂或水进行灭火,或用飞机运输灭火人员前往火灾林区,进行伞降、机降、索降等方法,到火场灭火。

2.7.9隔离带间接灭火法在火场前方一定距离,人力利用电锯砍伐树木,利用柴刀割除灌木和杂草,开设一条带状隔火空地,当火燃进带状隔火空地时,火焰不再蔓延,达到间接灭火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林区火势较强而不能直接扑灭的火场。endprint

猜你喜欢

火源林区火灾
记游哈林区(节选)
不同火源位置情况下的内天井结构建筑
吉林省主要森林火灾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山东省森林火火源的时空分布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多火源通道火灾流场特性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