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生动物价值影响因素的构成及评价1)

2018-03-07田国双王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禀赋野生动物物种

田国双 王乙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野生动物是可耗竭性自然资源,其价值分为内禀价值和利用价值[1]。内禀价值是野生动物自身存在的价值,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评价标准。利用价值是从人类的视角,野生动物对人类社会贡献的价值[2]。野生动物的价值是动态变化的[3],对野生动物价值的忽视会造成资源的快速耗竭[4]。自然资源价值的研究,始于保护区选址评估[5]。此后,学者们发现物种自身因素及物种与人类的关系,是影响野生动物价值的两个重要方面。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自然生产力、稀有程度[6]、进化程度和自然历史发展[7],能造成野生动物资源禀赋的差异;人类经济活动的需求,野生动物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以及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功能,会导致野生动物利用价值的差异[8]。此外,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改变,对野生动物政策法规的调整,也会对野生动物价值构成影响[9]。

当前,对野生动物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侧重于讨论单一因素对野生动物价值的影响,缺乏对各因素之间系统关系的梳理。明确各因素的作用强度和相互作用的特点,是评价野生动物价值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对野生动物价值的影响,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各因素对野生动物价值的影响程度,旨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假设

自然资源价值受到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共同影响[9-10]。Zeithaml[11]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影响物品价值的主要因素,包括内在属性、外在属性、感知属性和其他相关的抽象属性。内在属性是价值的基础和本源,外在属性是影响价值的客观外部要素,人类通过感知属性影响认识和选择,抽象属性可以是一切相关的抽象形态。野生动物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类,自然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的改变野生动物的资源禀赋。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相关法律和政策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利用做出规范,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利用的认知,对野生动物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都对野生动物价值产生作用。因此,本文将野生动物自身禀赋、政策干预、人类需求、公众认知,作为野生动物价值的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是区域经济学的概念,是对资源状态的综合评价。野生动物资源属稀缺资源,自身禀赋的差异对资源价值构成影响[12];野生动物生存现状对政府政策的制定起到决定性作用;物种的稀有程度、代表性等因素,往往成为选择的动机;此外,野生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也对公众的认知产生影响。

政策干预,是国家对野生动物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以及投入资金的行为。《野生动物保护法》从法律的层面确定了野生动物的地位问题。近年来,野生动物科普宣传、公益广告,也从另一个侧面改变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知。

人类需求,是人类对野生动物产品和服务的客观需要,是对价值产生影响的决定性因素[13]。人们对野生动物产品的需求,带动驯养繁殖产业的发展;观赏游憩的需求,促进动物园、森林动物园及专题动物园的建设;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也将对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产生影响[14-15]。

公众认知,来自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感受,人类认知程度较高的物种通常具有更高的价值[16]。公众对自然资源的认识程度,会影响物品的最终定价,这类影响被称为认知价值或感知价值[17]。

基于已有研究及预调研结果,本文提出野生动物自身禀赋、政策干预、公众认知、人类需求对野生动物价值影响的研究假设(H1~H9),构建了野生动物价值影响机理假设模型(见图1)。

H1:政策干预对野生动物价值具有正向影响;

H2:人类需求对野生动物价值具有正向影响;

H3:公众认知对野生动物价值具有正向影响;

H4:自身禀赋对野生动物价值具有正向影响;

H5:自身禀赋对政策干预具有正向影响,进而影响野生动物价值;

H6:自身禀赋对人类需求具有正向影响,进而影响野生动物价值;

H7:自身禀赋对公众认知具有正向影响,进而影响野生动物价值;

H8:政策干预对人类需求具有正向影响,进而影响野生动物价值;

H9:公众认知对人类需求具有正向影响,进而影响野生动物价值。

1.2 变量选择

根据研究假设,将无法量化的影响因素(潜变量)转化为可以量化和测量的变量(观测变量)。为避免指标选取的随意性和主观判断,本文结合有关学者的观点[3,7-9,16]对各影响因素选取相应观测变量。

野生动物的自身资源禀赋,是由其生理结构、生态特征和适应进化过程共同决定的,表征为物种的种群结构(A1)、进化程度(A2)、生态位宽度(A3)、繁殖能力(A4)、稀有性(A5)、代表性(A6)、地理分布(A7),共7个观测变量。A1~A4表征物种的生存能力;A5是物种的相对数量;A6是物种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独有特征;A7是物种的存在广度。

图1 野生动物价值影响机理假设模型

政策干预,可以表征为法律及制度的完备程度(B1)、保护政策(B2)、产业政策(B3)、财政政策(B4)、劳动力政策(B5)、宣传导向政策(B6),共6个观测变量。一般说来,如果某一物种具有完善的保护政策、健全的配套产业、稳定的资金投入,该物种的保护会更加完善,价值会随之提升;媒体宣传侧重不同,也会影响公众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

人类需求,可以表征为对野生动物产品(C1)需求、观赏游憩需求(C2)、科学研究需求(C3)、教育需求(C4),4个观测变量,体现社会对自然资源产品需求影响价格的规律[18]。

公众认知,可以表征为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D1)、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D2)、保护和利用关系(D3)、野生动物与人类关系(D4)、野生动物文化认识(D5)、野生动物形象美学的认识(D6),共6个观测变量。

野生动物价值,可以体现在个体的市场价格(Y1)、商业领域的贡献水平(Y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Y3)、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程度(Y4),4个观测变量当中。

1.3 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的联立方程组由测量方程和结构方程两部分组成,测量方程用于观察测量变量和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测量方程:y=Λyη+ε;x=Λxξ+δ。

结构方程:η=Bη+Γξ+ζ。

式中:x是外生指标组成的向量;y是内生指标组成的向量;Λy是外生指标与外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Λx是内生指标与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δ是外生指标x的误差项;ε是内生指标y的误差项;η是内生潜变量;ξ是外生潜变量;B是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Γ是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ζ是结构方程的残差项。

本研究以自身资源禀赋、政策干预、公众认知、人类需求作为潜变量,利用各潜变量的相对观测变量作为测量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的信度效度、模型拟合程度、部分潜变量的中介效用。

1.4 数据收集

依据本文研究方法,首先进行小规模预调研,选取该领域专家学者,采取访谈的形式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②野生动物价值的内在影响因素,包括野生动物生理特征和生态属性等;③野生动物价值的外在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因素、需求因素、认知因素等。在小规模调研结果基础上,完成最终问卷设计。问卷主体采用李克特(Likert7)点式量表赋分,由野生动物价值、自身禀赋、政策干预、人类需求、公众认知共5个变量27个观测变量构成。

2017年5—6月,利用问卷邮寄、实地访谈的形式,向各省林业厅、高校及自然保护区从事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科研工作者发放问卷。研究过程中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受访对象,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问卷有效率为92.3%。其中,工作领域为野生动物管理的有146人,生态学的有96人,林业经济的有59人,学生有131人,其他领域的有48人。

2 结果与分析

2.1 信度及效度检验

应用SPSS对获取数据进行信度检验,本文研究的5个变量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10、0.910、0.813、0.923、0.878,均大于0.7的标准,表明变量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ITC均大于0.5的标准,表明观测变量符合研究要求。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可得到KMO值为0.922,大于0.7,Bartlett’s球形检验值显著(Sig<0.001),表明问卷数据符合因子分析的前提要求。

效度检验因子提取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以特征根大于1为因子提取公因子,因子旋转时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进行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总共得到5个因素,解释能力分别为17.293%、16.353%、15.522%、10.426%、9.682%,总解释能力达到了69.277%大于50%,表明筛选出来的5个因素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2.2 模型拟合度检验

在AMOS环境下,根据建立的路径模型进行拟合计算(见图2、表1),各项拟合结果良好。同时,CMIN/DF为1.690,小于3以下标准;GFI、AGFI、NFI、TLI(IFI)、CFI分别为0.925、0.910、0.935、0.965、0.972,均达到0.9以上的标准;RMSEA为0.038,达到了0.08以下的标准;拟合指标均符合一般SEM研究的标准。因此,认为这个模型有较好的配适度。

图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机理模型

路径关系标准化估计值标准误差P政策干预←自身禀赋0.3630.056***公众认知←自身禀赋0.1250.0610.012人类需求←自身禀赋0.3080.063***人类需求←自身禀赋0.2720.055***人类需求←公众认知0.1280.0440.007保护价值←公众认知0.1590.038***保护价值←政策干预0.1360.0470.005保护价值←人类需求0.2220.052***保护价值←自身禀赋0.3750.058***

注:*** 表示在P<0.001水平下显著。

2.3 研究假设的验证

模型验证结果(见表2)表明:政策干预、人类需求、公众认知、自身禀赋对野生动物价值的总体效应,分别为0.196、0.222、0.187、0.483,且P<0.05的标准,表明这些变量对野生动物价值具有正向影响,假设H1~H4成立。

模型验证结果(见表2)表明:自身禀赋对政策干预的直接效应为0.363,进而影响野生动物价值间接效应为0.049;自身禀赋对人类需求的直接效应为0.308,进而影响野生动物价值的间接效应为0.042;自身禀赋通过影响中介变量公众认知直接效应为0.125,进而影响价值的间接效应为0.017;且P<0.05的标准;可以证明H5~H7成立。政策干预影响中介变量人类需求直接效应为0.272,进而影响野生动物价值的间接效应为0.060,且P<0.05的标准,假设H8成立。公众认知对中介变量人类需求的直接效应为0.128,进而影响野生动物价值的间接效应为0.028,且P<0.05的标准,假设H9成立。

表2 变量间总体效用、直接效用、间接效用

2.4 模型路径的拟合

路径拟合系数可以作为影响的相对重要性。自身禀赋、人类需求、公众认知、政策干预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375、0.222、0.159、0.136,自身禀赋对野生动物价值的直接影响最大,且自身禀赋对价值的总体效用(0.483)也远高于其他3项因素的影响,这一结果符合当前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现状。同时,自身资源禀赋对政策干预、人类需求、公众认知3个中间变量的影响效用,分别为0.363、0.125、0.308,说明野生动物自身资源禀赋对人类需求和政策干预的影响明显高于公众认知。通过路径拟合还发现,人类需求除了受到自身禀赋因素影响以外,政策干预、公众认知对其影响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272、0.128,也说明人类社会对野生动物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受到来自政府政策的较大影响。

2.5 观测变量对潜变量贡献程度的差异

因子载荷可以解释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贡献程度。野生动物自身资源禀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野生动物价值的高低,从自身禀赋7个观测变量看,物种的稀有性(A5)、代表性(A6)对野生动物价值的贡献最大,因子载荷分别为0.85、0.84。这与实际观察到的现实规律相符,也表征了稀有性越高、代表性越强的物种,拥有越高的价值。来自政府的政策干预这一潜变量中,法律及制度的完备程度(B1)、财政政策(B4)、劳动力政策(B5)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80、0.83、0.81,高于保护政策(B2)、产业政策(B3)、宣传导向(B6)的因子载荷(0.78、0.74、0.79)。值得注意的是,野生动物价值这一潜变量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Y3)的因子载荷0.88,高于其他因子载荷,说明野生动物生态服务是其最重要的价值。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假设验证结果,野生动物价值受自身资源禀赋、政策干预、人类需求、公众认知的直接影响;自身资源禀赋通过政策干预、人类需求、公众认知层面,对野生动物价值产生间接影响;政策干预、公众认知,通过人类需求对野生动物价值构成影响。

自身资源禀赋是影响价值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来自人类社会的需求、政府的政策干预、公众对野生动物的认知。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野生动物生存普遍受到威胁,物种自身特征的差异成为了影响物种价值的重要因素[19]。此外,自身资源禀赋,还会通过影响资金投入、税收、人类认识等层面[20]对野生动物价值构成间接影响。人类需求是影响野生动物价值的次要因素,人类对满足需求的感性关注,促使市场对需求价值的开发[21],带动野生动物整体价值的提升。政府主导野生动物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对社会价值进行持续性权威分配[22],这类价值的分配对野生动物价值产生直接效用。对于自身禀赋这一潜变量而言,物种的代表性和稀有性的贡献程度大于其他7个观测变量。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如旗舰物种、保护伞物种、基石物种及替代物种,可以作为切入点研究庞大的生态问题[23];历史进化的代表性、生理结构及生态属性的代表性等,都是物种自身禀赋的外显指标。稀缺价值论认为,越是不容易获得的稀缺商品,社会对其价值的评价越高[24]。对于野生动物价值这一潜变量而言,生态服务功能贡献程度大于其他观测变量。提高野生动物价值应首先着眼于提高其生态服务水平。野生动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物种的消失将会带来难以预测的生态改变。生态价值是价值体系中的最高价值[25]。我国多数野生动物一旦种群恢复,那些生态服务功能将为国民经济起到巨大推动作用[9]。据测算,部分地区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价值,远超过当地的社会总产值[26]。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国家公园、拓展保护区生态走廊,充分恢复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功能。

国家政策、法规是连接野生动物资源禀赋与人类需求的重要纽带,完善的法律制度、可持续的保护及产业政策,不仅能够促使野生动物产业可持续发展,也能带动野生动物价值的提升。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法基础[27],资源禀赋会对政府政策制定、税收及支出产生影响[28],并通过这类影响传递到人类需求方面。我国野生动物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和各类动物园游憩的低附加值领域,野外观鸟、徒步、生态旅游等新兴消费产业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

[1] 人大公报.生物多样性公约[EB/OL].(1992-12-07)[2017-11-30].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1992-11/07/content_1479265.htm.

[2] 赵海凤,徐明.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对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价值计量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6,31(5):789-799.

[3] 蒋志刚.论野生动物资源的价值、利用与法制管理[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6):416-419.

[4] 刘治兰.关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再认识[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5):47-50.

[5] MARGULES C R. Introduction to some Australian developments in conservation evaluation[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1989,50(1/2/3/4):1-11.

[6] VAN KOOTEN G C. Economic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a critical review[J].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1998,1(1):13-25.

[7] 马建章,晃连成,邹红菲.动物物种价值评价标准的研究[J].野生动物,1995(2):3-8.

[8] 韩嵩.我国野生动物价值计量与应用研究[M].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9] 蒋志刚.野生动物的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J].生态学报,2001,21(11):1909-1917.

[10] 刘瑞平,王洪波,全芳悦.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质量贡献率研究[J].土壤通报,2005,36(3):289-294.

[11] ZEITHAML V A.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 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3):2-22.

[12] HOTELLING H.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31,39:137-175.

[13] 贝利J A.野生动物管理学原理[M].范志勇,宋延龄,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14] 胡旭初,王奇娟,张大亮.论顾客价值驱动的需求演化过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2):12-19.

[15] ROSEN S. Hedonic price and implicit market: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pure competi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1):34-55.

[16] 高智晟,马建章.野生鹿类的生态价值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动物学报,2004,8(1):13-15.

[17] 郭丽,田原.基于顾客认知价值的企业产品定价[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6-119.

[18] 李兰兰,诸克军,杨娟.天然气需求价格弹性研究综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22-31.

[19] 蒋志刚.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J].自然资源学报,1995,10(4):332-338.

[20] 岳利萍,吴振磊,白永秀.中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0):153-159.

[21] 王新海,王志宏.基于信息认知和价值感知的需求结构解析[J].软科学,2008,22(10):20-24.

[22] 张凤合.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中的政策空间[J].南京社会科学,2005(5):38-43.

[23] 毛睿.讨论和区分旗舰物种和保护伞物种作为保护战略的作用[J].北方环境,2012,27(5):1-2,5.

[24] 理查德·坎蒂隆.商业性质概论[M].余永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5] 伍瑛.自然界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辩证统一[J].生态经济,2001(10):19-21.

[26] 鲁春霞,刘铭,冯跃,等.羌塘地区草食性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藏羚羊为例[J].生态学报,2011,31(24):7370-7378.

[2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EB/OL].(2016-07-03)[2017-04-15].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07/04/content_1993249.htm.

[28] 邓明,魏后凯.自然资源禀赋与中国地方政府行为[J].经济学动态,2016(1):15-31.

猜你喜欢

禀赋野生动物物种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