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思考
——以河口瑶族村寨建设为例

2018-03-07赵玉怀

文化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河口瑶族村寨

◎赵玉怀

(中共河口县委党校 云南 红河 661399)

研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实践意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民族地区的缩影,对其进行建设和保护,对边境民族地区开发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实践是民族发展脉络的展现,是民族文化精髓传承的再现,更是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现实生活进步的重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发展时间和空间的结合,即少数民族迁徙历史和地域文化传统形成历史的结合,在民族村寨里,深深地烙进了民族文化的灵魂。民居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物质载体,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承载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的灵魂和精髓。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存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如文物、遗址,还有口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个民族最本质的特征,不仅体现在外在的物件,比如服饰、住房、环境等,更体现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些带有地域特色和特定人群共同认同的规范生产生活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念通过特定的物件和为便于传递这种价值观念所进行的各种仪式而兴建的建筑形式体现出来,包括少数民族村寨与居住环境的选择,是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的物质象征。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应该是村寨建设文化目标控制和实用目标控制的完美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既要展现完整民族文化基因,便于开展民族文化传承的建设目标,又必须与人们对现代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实用目标相结合。只有二者达到融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才算得上是成功的。

河口瑶族村寨建设的现状

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老街省老街市隔河相望,因地处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口而得名。占地面积1313平方千米,1950年由蒙自县所属河口镇设河口市,1955年改河口县,1963年改河口瑶族自治县,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通向东南亚、南太平洋的便捷通道,是云南省开放的桥头堡。

1.河口瑶族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河口县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通过山区综合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民族村寨在多轮建设后,全县396个村都实现了通自来水,通公路,仅在2017年河口县硬化通自然村道路227.6公里,硬化率89.7%;65.8%的村子有活动室,活动场地;91.4%的住户房屋得到补助修缮;建有牲畜饲养设施;水田灌溉设施齐全,大部分地方建有生产灌溉小水塘,山区“五小水利”建设,累计建设 900 件,87.5%的村寨的生活生产设施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满足了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求。

2.河口瑶族经济设施建设现状

经过实施国家边境村寨提升工程,富民兴边工程、美丽家园建设工程、特色小镇建设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农村扶贫住房保障工程、异地搬迁工程、农村小水塘建设资助工程、河口大瑶山幸福工程,河口村寨基本实现五网通达,做美村庄 68 个、做优集镇 3 个。民族村寨经济建设所需经济设施还不能够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提质增效,以适应人民的需求。有10.7%的少数民族村寨没有硬化道路,54%的少数民族村寨没有实现互联网到户,影响了民族村寨“互联网+”的现代经济发展。

3.河口瑶族文化特色村寨建设现状

以中心村为重点,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程。按照“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沟渠净化、环境绿化、村庄美化”要求,围绕打造“生态村、特色村、文明村、和谐村、宜居村、小康村”的目标,继续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生态保护、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重点工程,构建生态宜居环境,使房新、村美、人进步。截止到2018年9月,已经建成147个美丽村寨,特色村寨8个,计划到 2020年,全县建成 229 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美丽村庄”。

河口瑶族特色村寨建设特色缺失的原因分析

河口瑶族特色村寨仅保留了3个民族文化特色村寨,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市场经济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冲击是毁灭性的,传统少数民族村寨建设难以传承民族文化。其次,政府在建设少数民族村寨时对目标的控制设计缺少文化控制目标。再次,在“互联网+”形势下民族文化消亡与年轻人追求现代娱乐生活,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民族性被遗忘,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实践的主要障碍。最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导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低俗同质化,城镇化导致少数民族村寨空心化从而促进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简单化和养老功能化。

河口瑶族特色村寨建设路径

目前特色村寨建设的方法还比较单一,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探讨,不断完善特色村寨建设和发展的方式、方法。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发展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促进村寨经济全面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最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一切具体工作要围绕此目标来进行,要使特色村寨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相结合,与民族团结进步相结合。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应该包含:村寨的建筑风格、建筑工艺以及与自然相和谐的乡村风貌,增强村民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把民族文化保存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使特色村寨古朴纯真的民族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要注重研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现代经济融合发展。其次,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设计时必须增加民族文化传承控制目标。然后,利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表现方式。最后,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减少同质化村寨,引导村民回归乡村创新创业,保护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

面对城市化带来的村民流失,政府、村委会和老人都有责任引导年轻人回到乡村创业,村民是民族村寨的主人,是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中的主体,村寨的保护和发展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关系到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利益和幸福。同时,村民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在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时,各村寨都要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尊重村民的意愿,听取他们的建议,保障他们的权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要注意发挥当地干部和文化传承人在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村委会在村寨保护与发展中的动员组织作用,引导青年回归乡村创新创业,传承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河口瑶族村寨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无蚊村寨丁屋岭
村寨——海坪彝寨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