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家是讲故事的人(外三章)

2018-03-07

文学自由谈 2018年2期
关键词:讲故事现实作家

徐 东

作家是讲故事的人。同样讲故事,安徒生有一篇童话叫《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拉格洛夫有个短篇小说叫《银矿》,他们就讲得不一样。《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让人读后觉得老头子和他的妻子是一对贫苦却有趣、相互包容、恩爱的夫妻,那种感染力通过故事本身已经收到良好效果。安徒生那样讲一对老夫妻,把对他们的情感隐藏在故事中,他就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是大师级的作家。拉格洛夫在《银矿》中,让乡村牧师给国王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当地几个人发现一座银矿后各自不同的遭遇,最终使国王明白了一个道理:财富不如人重要。这个故事有哲理,有思想性,给人以启示。黑塞也有一篇短篇小说叫《内与外》,讲述了两个男人因观点不同而关系破裂,一个人认为“因在外者,必在其内”,另一个人认为一件东西未必会影响一个人。这篇作品,同样给人以启迪。

上述三篇小说,未必侧重于塑造人物。并不是所有的小说一定要把重点放在人物塑造上。好作家一定是在通过讲故事,通过带有自己特点的叙述语调、语言来塑造自己,虚构自己。

拉格洛夫与写《王佛脱险记》的尤瑟纳尔,是两位我非常喜欢的瑞典女作家,她们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尤瑟纳尔要更文艺、文学化一些。《王佛脱险记》是她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后,产生的灵感。在这篇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女作家是如何运用想象力的。她不仅让王佛成功地从中国皇帝的宫殿中脱险,还让王佛的弟子林通过一条红色的围巾死而复生。她通过讲故事,表达了对权力与自由、艺术与人生的认识,最终使人的精神支配了一切,超越了现实。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中所描写的困境中的家将,鲁迅的《故乡》《孔乙己》中所书写的闰土的变化、孔乙己的落魄,为何写得那样深入人心,并成为经典呢?他们并没有侧重于把故事讲得多么起伏跌宕,他们侧重于描写环境中的人,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他们写出了人性在社会现实中的存在,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他们小说中的“真实”,是“杂取种种人”所获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小说中的“真实”,是作家生命中具有的“真实”的艺术还原,是作家生命精神与思想性的艺术呈现。

作家生活中所具有的“真实”,与生命精神中向往的真实合成一面神奇的魔镜,不仅照出了世间百态,还照出了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作家的那面魔镜,正是作家的风云变幻的心灵。

“去文化”时代中,恶不为恶

这更像是个“去文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被称为文明的城市,过着时尚的现代生活,便以为了解了一切,认识了一切,也在参与创造一切。这种认识和感受,也许是种“恶”的表现。任何时代都有它恶的一面,我们这个时代的恶,冠着“文明”之名。

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生活现实里,变得不再那样重视精神的建构。物质生活的丰富,令人们只愿生活在欲望不断得以满足的浅层次的快乐中,渐渐远离了真正的幸福。流行文化,商品文化,同质文化,在代替真正的文化和艺术创造,而艺术家无形中成了“骗子”,不再被人信任。这样的后果是人们变得越来越没有文化,越来越自以为是,而自以为是正是人类之恶的一种。

对于一位作家来说,作品成为别人的读物,就与别人建立了一种奇妙的隐形关系。那么作家终生的责任,就是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不断加强那种关系。那是一种神奇的关系,在悄然起着改变世道人心的作用。一个读者与作家建立的这种关系,会加重他的孤独感,也会减轻他的孤独感,但归根到底,他会相信,人除了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人除了活着肉体生命,还活着精神生命;人可以死去,但人还是应该真实地去活,活得纯粹,有尊严。

真正的好作家并不多,真正的好艺术家也并不多。这似乎与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诱惑了越来越多的人,使人们不以为自己,不以为他们也在“作恶”有关。在“去文化”的时代,人们的恶,并不被看作恶。这是令很多人无知,也是令很多需要精神生活的人越来越绝望的一个重要原因。

命运就是巨怪弥诺陶洛斯

我羡慕不用QQ的人,不用微信的人,不用手机的人,不上网的人……但我没有做到。不是我反对这些方便人相互联系的发明,而是觉得被绑架,被困在其中了。

我们这个时代像代达罗斯为牛头人身的巨怪弥诺陶洛斯设计的迷楼,一进去就出不来了。除非你有翅膀,飞出迷楼。如果你飞得太高,就会被太阳熔化——那些想飞得更高的天才式的人物,往往也就自杀了。如果你飞得太低,则会被海水所淹死——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穷困潦倒,往往也不得善终。最好是在中间飞行——但这也是一种制约,是另一重迷楼,终究与艺术,与人类的进取精神,与真理是相悖的。

人活在他的局限性中,在他既定的命运中不过是在瞎折腾。命运,你相不相信,它就在那里,就是巨怪弥诺陶洛斯。即使你是杀死巨怪的忒修斯,你终究还是会活在命运的怪圈里。

那么,谁在主宰人的命运?

如果说是欲望,弥诺陶洛斯象征着欲望,是欲望左右着人的命运,那么人所怀着的对生存与发展的希望,也会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在社会现实中遭遇重重磨难,最终可能会使人变成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所以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海德格尔说得积极点,人是向死而生。

不管怎么说,一个正常的人,不能没有欲望,也不能没有希望。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没有人性的真正解放,就别谈什么艺术了。这“解放”,就是飞翔的翅膀。

到达什么地方并不重要

路,是要自己走的。有人跟随,也是在走他们自己的路。只不过是同一个方向。到达某个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到达之后是什么样的存在。人走过的所有的路,都是在呈现他的存在,他所发的光,所发的热,对外界所能形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应是有益于他人的。

人在太阳之下,与万物一样,不是新事物,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存在,是与外界所形成的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社会的关系,是与哲学和宗教意义上的、文化的关系,甚至也是与不可见之在的、神的关系。

一个作家有才华,写出了重要的能传世的作品,正是他理清了上述种种关系的结果,也是他创造出人们想要而未能得到,但有可能得到的另一种现实。这另一种现实来自于想象,也来自于现实的可能性。

阅读者跟随着那些有才华的作家,去寻求人生的种种可能,为的是能更真实、更美好、更合理地去生存和发展。

猜你喜欢

讲故事现实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听冬神讲故事
漫画:现实背后(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