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学与伦理学
——对生命完满性的追求

2018-03-07

文化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康德伦理学宇宙

傅 玲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一、哲学与伦理学的本质

哲学发端于生活,如人们的哲学思考可能来自一次不公的待遇,于是想弄明白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正义;第一次接近死亡,于是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人们努力寻求一些问题的答案:上大学有没有用,是否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为什么世界上还有人忍受着饥饿、战争,有人却生活奢靡、肆意挥霍;我们声称坚信的东西经过反思吗,抑或内心深处也很迷惘。可见,哲学就是对诸如宇宙、人类这些大问题的探究,并试图找到一个永恒的真理。哲学是对本质的求解,对那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从未被质疑的事物提出疑问,但就个人而言,哲学思考是因为人们需要向自己证明一些事情,以求更好地活着。

据海德格尔考证,古希腊人民认为在祭祀天地的地方,人能与神灵相通,这个地方被称作“ethics”。后来,“ethics”的意义变成了“人与神相一致的性质”,现在则发展为“伦理”一词,即“有限的人类身上最具有神性的体现”。许多人认为,道德是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标志,而伦理学主要关注道德的价值和正确的行动。伦理学理论试图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行为对错的标准是什么?哪些品质最值得拥有?康德称自己毕生思索三个问题:我能够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希望什么?[1]归结起来就是:人是什么?这是哲学和伦理学不能回避的问题。人类渴求探寻自我,厘清生命的本质,并利用天性的禀赋,追求“至善”的生活。我们的生命并不完美,大多数的人都只是“活着”,但人会尽力去感受生命分量,探讨它的价值,寻求它的意义,实质上是在避免“失重”。

二、哲学与伦理学的核心关涉

哲学是人们关于自身和世界的信念及态度的总和,伦理学是人类自我理解的途径。毫无疑问,两者都涉及“存在的意义”,这是一个含糊不清但又较为深刻的问题。历史上的形而上学家们都希望找到一条颠扑不破的万物理念,以此揭示宇宙的真理,而笛卡尔站出来说:“我们必须先搞清楚自己能够确信什么,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讨论问题”,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笛卡尔把“我思”提高到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存在的唯一条件的高度,从而赋予人类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以崇高地位。当伦理学家宣称人们应该怎么行动、如何生活时,难免会反思:如果人们的存在本没有意义,那么道德规范价值何在?显然,人们活着必须是有所谓的。

存在的意义,有多种表述方式: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是值得过的?生命本身有目的吗?如果没有,我们该怎么办?人是有意识、有历史的存在,这个存在既包含着对过去的记录和反思,也包含着以未来为指向的规划和憧憬。一个丧失对过去的全部或部分记忆的人,与一个不能规划或想象未来的人,其生活是不完整的。一个充实的人生有一组连贯的、系统的目标和意向,包含着持久的价值承诺。[2]人们会将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纳入自己的存在之中,还有一些人投身某些宏大的事业。有人说人的全部行动都是为了实现一些目标和价值:挣钱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学习为了求知解惑;从政为了治国平天下,等等。还有一些人则认为人的日常信念是经不起反思和推敲的,“你可以为你做的每件事提出辩护和解释,却无法说明你整体的生活”。

人的特质之一就是,人们不会将眼光局限于自身,而是更加倾向于从外部考察生活,赋予自己存在的意义,这样做的缺点是,人们会发现世界的不稳定性和不规律性。首先,死亡将摧毁一切的意义。百年之后,有些人都会消失,那么现在的一切就不重要了。有人反驳说,总有一些人是不朽的、一些事是流芳百世的。可是,这也不是永恒的,亿万年后,人类可能灭绝、地球可能毁灭、太阳系可能冷却、宇宙可能塌缩,人类如此微不足道。其次,是思考所带来的荒谬感。用加缪的话说,“荒谬产生于人的呼唤与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荒谬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把握,它是理性的特殊形态,世界上发生的事情都能从科学的角度去阐释原因,但人们也能用现象学方法的去直观感知,原因就成了被悬置的东西。一旦人们对原因进行质疑,就陷入了存在意义上的反思。[3]内格尔认为,人类有一种自我超越的内在意识,这种意识让我们的思想越过自身立场,并从纯粹外部的角度审视自身的种种承诺和价值。人们将自己视为价值的追寻者,但又无法为这些目标和价值找到稳固的根据,在宏观的宇宙尺度上人类显得那样渺小。最后,是科学对人类的“背叛”。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生命不过是一些微粒的暂时聚合,一旦聚合分解,生命就结束了。科学不仅没有解答人们的困惑,反而摧毁了所有的可能性。世界负责为人们提供了舞台,让人们有了让生命走向高级和精致的条件;人们则从外部审视生活,并对自己进行规导和调整,使生命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人们需要哲学和伦理学,不但要反思具体的行为,还应该清楚支撑自己生活的基本价值及价值来源。

三、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笔者认为,哲学与伦理学是交叉重叠的,哲学是伦理学对“人”自身研究的拓展。哲学关注人存在状况和处境,为人的存在提供一种态度与视野;伦理学从实践角度分析人怎样才能自我完成,探索人的合理行为范式。伦理学所努力的方向是,人在走向成为完整的人的生存进程中,怎样才能配享作为人的存在权利,如何才能担当起作为人的人本责任。从整个哲学史看,哲学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探讨人和世界的存在,即狭义的哲学;另一部分是人如何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即伦理学。

整个宇宙按照自有的规律运行,生命有自然属性的存在方式,而人天生具有探索一切的渴望。宇宙、自然、生命、人的本质是什么?是存在的完满性,而完满性的标志则是和谐、共生与秩序。以人的视角考察,则是存在的合目的性,这便是一种伦理的维度。西季威克曾说,哲学不能把伦理学的重要判断与推理置之不问。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孔子、老子等,他们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或者本身就以伦理学为起点,或者非专研伦理学最终却回溯伦理学,从而构建出庞大的思想体系。简言之,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就是彼岸与此岸的关系。如果人类希望自我理解,就离不开哲学与伦理学的思考。生命没有终极目的,如果有,就是生命本身,其被康德称作实践理性,他告诫我们,所谓“终极意图”既是道德的东西又是自由意志的结果。人是“自在”的存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而生命则应该以道德为指向。

[1]伊曼努力·康德.康德论上帝与宗教[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

[2]程炼.伦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13.

[3]李元.论加缪的荒谬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23-25.

猜你喜欢

康德伦理学宇宙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宇宙第一群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艺术百家
这宇宙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