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萨满教文化浅析

2018-03-07◎毕

文化产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萨满教萨满神明

◎毕 晗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0000)

满族的文化是纷繁多样的。早期的满族及其在形成满族之前的信仰也基本上以萨满教为主。直到清朝入主中原,接触中原文化之后,除却保留了一些萨满教的生活习俗之外,满族人亦受到一些中原民间的信仰影响,比如佛教和后来基督教,这里的基督教不是指清朝才传入中国的,而是指自唐朝开始就一直在中国流行的,比如景教。但在这期间,满族最主要的信仰来源还是萨满教文化。

一、“萨满”的由来

萨满教的祭祀仪式多种多样,祭祀活动也灵活多样。比如乾隆年间曾一度盛行的“走百病”和“烤火”,这种活动通常是指在村落或者小城镇的街道上燃起巨大的火堆,附近的居民全部都走出家门,一起围绕着篝火跳富有满族特色的舞蹈。还会有一些老人拿着家中小孩子的衣物过来烤火,希望孩子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能够健健康康,祈求孩子免去灾病,带来福气。而这种活动通常是由萨满来主持,众多身着萨满专门服饰的人员或踩着高跷,或举行一些爬刀架等专业操作的仪式。这些活动通常都是大规模且被看做是对新的一年的祈福之举,具有美好的寓意[1]。但满族在最开始是没有这样的民间活动的,不仅如此,萨满教也还不是满族人民的主要信仰。满族人民最主要的崇拜则来自于三种,分别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是同满族人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个经典的渔猎民族的衣食住行都曾以原始的方式取自于大自然。如兽皮作为衣服,渔猎到的动物作为食物。而且人们通常会把狩猎来的野兽,视为神明的恩赐并加以祭拜。

清朝的许多荣耀和信仰很多都与鹰有关。在吉林一带的满族居住地曾流传四个字:“鹰狗无价”。在某些满族姓氏的宗谱上,画有振翅高飞的鹰图腾,很多宗族甚至会在其先人的墓碑上刻上鹰的形象。在满族传说中,鹰是拯救满族祖先女真人的神明,所以后来在许多保留对自然和生灵的满族祭祀中,鹰便会被当做主要的祭祀对象。主持祭祀的人也会在他的帽子上装饰上铜铁制作的鹰的模型或雕刻。这一切的产生源与古老的崇拜和传说及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与传承有关。

在1972年的夏天,黑龙江省的一个考古队在大小兴凯湖发现了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里面出土的文物中有三件反映了当地原始先民的宗教信仰。比如一个用兽骨雕成的鹰头,一个骨角雕成的游鱼,还有一个则是陶塑人首像[2]。其中值得探究的便是那件用兽骨雕成的鹰头,鹰的体态整个呈现为拱形,鹰的眼口部分雕琢也十分清晰,手法却很古朴。细看起来,那鹰的姿态和猎取食物并无二致。最后经考古工作者鉴定,这个鹰像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若从文化角度看,满族先民对鹰的崇拜和喜爱由来已久。

图腾崇拜则是在满族祖先尚未了解人类起源的时候,他们人为自身与某种动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遂将其视作自己先祖并加以崇拜。

所谓“祖先崇拜”,即随着人死后会有灵魂这种观念的发展,便开始形成了对死者的追思之举,这便是“祖先神”的由来。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祭祀祖先的活动,满族家中最常见的家谱正是由此衍生而来。它既是对亲人的一种追思和感念,同样也是一种小型的家庭祭祀活动。而就在此时,满族的祭祀文化的发展已经十分完备,这便衍生了一种介于人和神之间的媒介:“萨满”。

值得注意的是,萨满非世袭,而是通过一种看似“灵魂转生”的办法进行选择。如婴儿出生时体弱多病或大哭不止,或者有其他精神紊乱等特征皆被认为是萨满“转世”。这个被选中的孩子要从小学习萨满祷词,并熟悉萨满教的各种活动,学成之后,还要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才会最终被认定为上一任萨满“转世”,并由此取得进行宗教活动的正 式资格[3]。

萨满在进行宗教活动时,有其特定的衣帽和鼓以及铃铛等专门用具。帽子通常以铜铁架子作为支撑,帽顶前通常有一只鹰作为装饰,后侧还有鹿角。进行萨满活动时的衣服则多是鹿皮做的开襟长袍,身上往往带有铜制的镜子和铃铛等物件。用来敲击的鼓则使用羊皮、牛皮或狍子皮做为鼓面。另外还有刀赫尔拐杖等用具。祭祀活动中,按照一定节奏敲击鹿皮鼓,这时身上的铜铃和铜镜等便会叮当作响,长袍上面也会随着舞蹈而四下翻飞,好不威严。

二、萨满教的信奉内容

古代满族人信仰萨满教,其神职人员大致分为两类。有管祭祀的家萨满,另外还有专司跳神的萨满。这里的要解释一下萨满的含义,即巫师的意思。萨满教将世界分为三界,分别为“神界”,“人界”和“鬼界”。萨满教的信奉中认为人的旦夕祸福是神赐予的,所以他们无论大小适宜都喜欢请示神明。比如外出围猎时祝告祈求能够满载而归;又比如家中有老人或小孩生病之时,要祈求神明减免病痛,早日康复。

在早期,满族人供奉和敬仰的的神明多达百余种,且男神多女神少。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猎神,他在萨满教中的形象最为英俊魁梧,且上身佩带弓箭,有的还会在画像上加上胡子,很符合渔猎民族的特色。祭祀神明的过程也很严谨和神圣,如猎人在祭祀这位猎神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地方。我国北方不少民族原来都信仰过萨满教。

萨满教信仰的神明有几十种之多,属于前文提到的有关自然崇拜的,比如天神、地神或者风火雷电等天地间自然现象之神。有的人会将动物的皮毛剥下,用以尊崇和祭祀,更有动物石像和木雕动物神像等。后来,人们为了便于操作,便发挥满族文化中精湛的剪纸工艺,将各种动物的形象刻绘在纸或布上,但人们绘制或雕刻此类,多只为象征或祭祀时有所凭借,其中只有专司这类的萨满可以真正与神明进行沟通。可见萨满以及萨满文化在满族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

三、萨满教活动的展开原因

萨满的宗教活动原因:第一,为家人祈求安康顺遂,或有娶亲和事业美满腾达。第二,为久病不好的人祈求康复,后来通常感冒这种小病也会有人在家中进行仪式活动。这个原因,也是萨满宗教活动中最为频繁的一种。萨满教的神职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做不同的活动,如果患者被认为是外部原因所导致的,会点燃篝火,再由萨满的神职人员在篝火边唱跳,这种在萨满教中通常被称为“跳神”。另外有患病者被认为是触犯了某一神灵所致的,则会杀猪、杀牛或宰羊进行献祭,过程同样由萨满进行主持。更有时会遇到病危之人,这样的祭祀通常表达为将人的“魂魄”给带回人体本神[4]。这种方法自然不科学,但也算亲人们表达对家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三,为祈求一年五谷丰登。由于不同地区的生产活动方式不同,进行萨满活动的形式便也不尽相同。有传说渔猎之家若能得萨满的一件饰物,哪怕是其身上的一块布条,那么便能在狩猎互动中满载而归。

这种对于萨满教的信仰在历史的长期发展当中,随着社会环境,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变迁,其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许多改变,甚至被别的宗教信仰所取代。直待到解放之后还在信仰萨满教的大概只有满族自身,再加上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了。

猜你喜欢

萨满教萨满神明
非遗背景下萨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
画地为牢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研究
浅析吉林陈汉军旗萨满的文化认同
关于麻扎文化形式的研究综述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岭南那些与水相亲的神明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
倘若,这世上有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