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8-03-07

梧州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图书馆职业

李 琳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MOOC(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起源于欧美,风靡世界,并很快传入我国。“MOOC(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展示高校教学资源的优势,而图书馆则不可避免地成为“MOOC(慕课)”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教学资源很大一部分在于高校所属的图书馆,而图书馆在大多数高校中的地位却并不很高,管理方式也很落后。面对“MOOC(慕课)”潮流的冲击,高校的图书馆必然要进行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提高图书馆员工的能力水平,以此来促进图书馆的转型,提升图书馆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员工面对这种变革如何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呢?这就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1“MOOC(慕课)”的产生与发展

1.1 “MOOC(慕课)”的概念

“MOOC(慕课)”是一种教育的全球化、信息化和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理念是开放获取和共享知识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更加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开放、优质、公平的教育,自由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平等的教育理念。“MOOC(慕课)”第一个字母“M”意思是大规模(Massive),顾名思义就是指与传统课堂不同。传统课堂小众且人数不多,而一门“MOOC(慕课)”的课程约有上万人,最多时期曾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意思为开放 (Open),鼓励感兴趣并且有学习欲望的都可以来学,不分国籍,都可以注册参与[1];第三个字母“O” 意思为在线 (Online),通过网上完成学习,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就是课程(Course)的意思。

1.2 “MOOC(慕课)”的发展

2008年,加拿大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与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创新主任联合提出来“MOOC(慕课)”这个术语。国家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与阿萨巴斯卡大学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副主任设计和主导的一门在线课程中,为了响应号召,两位学者Dave Cormier 与 Bryan Alexander 提出了“MOOC(慕课)”这个概念。求学者都可以通过RSS feed订阅所有的课程内容,可以用他们自己喜欢的工具来参与学习:用 MOODLE 参加在线论坛讨论,发表博客文章,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参加同步在线会议。

从那年开始,许多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与教授都采用了这种课程结构,并且成功地在全球各国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在2011年,来自世界各地的 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开出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这被视为MOOC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2013年是中国的“MOOC(慕课)”元年。这一年清华大学推出了第一个国内“MOOC(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校也紧随其后开发了“MOOC(慕课)”教育平台[2]。根据世界最大的“MOOC(慕课)”平台——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用户在Coursera上注册的共有13万人,排名全球第九。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在中国的“MOOC(慕课)”学习者主要为学生,分布在一线城市和一些教育发达的城市。

2“MOOC(慕课)”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影响

2.1对图书馆资源服务的影响

“MOOC(慕课)”是一种出版模式和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需要引进先进的“MOOC(慕课)”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MOOC(慕课)”水平,也便于师生学习和选修相关的“MOOC(慕课)”。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建设自身的“MOOC(慕课)”课程,图书馆有丰富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同时高校图书馆有着信息检索和搜寻方面的优势,所以在“MOOC(慕课)”的建立上,图书馆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让本校的老师自己建立相应课程的“MOOC(慕课)”,也可以托管给第三方专业“MOOC(慕课)”建设团队在图书馆的平台上运行。作为能够支持“MOOC(慕课)”运转的平台,图书馆必须进行数字化的转型,这就意味着要进行大规模的软硬件设施的更新,需要高校加大对图书馆数字信息化的经费投入。

2.2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影响

由于参与者必须查阅大量的信息,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才能跟得上名校名师的步伐,作为第二课堂的图书馆,不仅要求各种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要求图书馆员工能够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2]。由于教师进行“慕课”制作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询大量资料,图书馆员可以以学科馆员的身份参加到“MOOC(慕课)”的制作准备环节中,为课程提供资料的收集、筛选、评价、推荐、链接等服务。在“MOOC(慕课)”建成以后,图书馆员可以参加到课后的“学习社区”中,与学习的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这样可以清楚地知道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上或者课程上的问题,与课程的助教团队一起寻求在线参考咨询服务。

2.3对图书馆技术服务的影响

“MOOC(慕课)”是一种依赖信息技术体系来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模式。这需要优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将纸质图书、期刊、报纸及各种数字资源进行整理和重组进而进行大数据云量服务。还需要将校际之间,各图书馆之间进行数据对接和交互,以便更方便地传输信息与数据,适应“MOOC(慕课)”的需要。“MOOC(慕课)”是免费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开放的不仅仅有教师的授课视频,还包括学习阅读资料和学习辅导在内的一整套教育资源。这样“MOOC(慕课)”的使用资料中会涉及版权问题,“MOOC(慕课)”教材在准备过程中可能会引用其他资料和文献,所以在完成后投入使用前要进行版权清理工作,以保证没有侵权。版权清理工作往往需要图书馆员来完成。这也就为“MOOC(慕课)”时代的图书馆员增添了新的工作内容。

2.4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

“MOOC(慕课)”是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开放课程。它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能够辨别、选择和处理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源和信息数据。虽然目前各高校均已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性教育方式,并且多数处于选修课程和边缘课程的尴尬地位[3],其教育效果很不理想。所以,“MOOC(慕课)”课程要求学员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要,才能及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相信“MOOC(慕课)”教育的推广,也会给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带来实质性的提高。

3“MOOC(慕课)”时代高校图书馆员存在的问题

3.1高校图书馆员学历较低,知识结构单一

在大多数高校中,图书馆多作为教辅单位,员工多为教师职工家属的安置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普遍较低。在“MOOC(慕课)”潮流之下,高校的图书馆必然要进行大的变革,向数字化和整合化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数字化操作技能以及版权领域的知识。在整合教学和学习资料过程中,也需要员工的大力协助,如果员工不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很可能完不成指定的任务。

3.2高校图书馆员缺乏职业精神和服务意识

图书馆工作是一个崇高的有价值的工作,它为读者服务,引领读者攀爬知识的阶梯,为读者获取知识提供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道德素质,才能为读者阅读、查询和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服务是图书馆一项基本的工作,要整理、收藏和维护好图书资料和电子文件,向读者提供热心便捷的查询咨询和借阅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工作。要做好服务工作首先要有服务的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服务,做到人性化、细致周到地服务。在许多高校的图书馆中,员工缺乏服务意识和职业精神,没有起到图书馆和读者的桥梁作用,工作时没有动力和激情,面对读者时也是服务不到位,影响了图书馆作用的发挥。在“MOOC(慕课)”的潮流之下,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逐渐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员工提供更加细致便捷的服务,而缺乏职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是无法做到的。

3.3高校图书馆员缺乏专业化技能和继续教育机制

大多数图书馆员工认为图书馆仅仅是维护好书籍资料,负责日常的借书和排列工作。这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工作还需要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专业的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研究图书馆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科学有效地把图书馆运营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伴随着“MOOC(慕课)”时代的到来,图书馆要进行系统性和数字化的变革,从为校内师生服务转型到为社会范围内的人员服务。图书馆专业人才不足,影响了图书馆的转型和服务。内部员工的专业化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迫在眉睫。

3.4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水平较低

图书馆工作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在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中,员工的素质可谓是高校各部门中最薄弱的一个。这是无法应对“MOOC(慕课)”环境中的变革的,缺乏计算机知识就无法将电子资料整理好,课件和教辅资料也不能完成好;缺乏外语技能也无法应对电子化的图书馆操作和管理工作;图书馆员工需要对各个专业领域都有所涉猎和了解,才能更好地搜集、维护好电子资料以及协助教师完成好“MOOC(慕课)”教学工作。同时,服务能力也很重要,很多员工都缺乏沟通和综合反应能力,面对读者的求助往往束手无策,或者无法完全地了解读者的疑问,这些方面都是在“MOOC(慕课)”背景下员工需要加强的素质。

4提升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策略建议

4.1增加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引进

面对高校图书馆目前的现状,应该改革体制状况,不应继续将图书馆作为教职工家属的安置地[4],图书馆作为“MOOC(慕课)”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引进图书馆专业人才,进行科学专业的管理变得十分重要。虽然我国尚无图书馆专业资格准入制度,但是进行合适的内部准入考查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限制素质不合格的人员进入图书馆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职业能力。

4.2加强员工的继续教育,提升发展空间

并非每一名员工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有很出色的工作水平,这需要员工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不断地学习进步。图书馆工作是一项知识密集型职业,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那么就有完成不了任务的危险。图书馆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而非是一个机械性的工作场所,这样才能让员工工作时候有激情,也更加努力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努力完善自己,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同时,给予每一个员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进步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能在这个工作领域内不断成长,能够充实自己的人生,才能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4.3加强职业精神培育和服务意识

职业精神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是对职业的价值观和态度。图书馆作为一份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保存整理知识的工作,帮助求知的人们获取知识的工作,具有职业精神显得十分重要。这是一份高尚的事业,也需要一种高尚的职业精神。具有职业精神的员工,可以充实自我,认真地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可以优化组织内部环境,有利于图书馆的职业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胜任“MOOC(慕课)”背景下的图书馆工作,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步。重视服务意识也是图书馆内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去为读者服务。图书馆应加强馆内文化建设,经常性地开展职业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宣讲和培训活动,增强员工的职业素养。

4.4丰富员工的知识结构并强化职业能力

随着“MOOC(慕课)”时代的到来,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员工处理图书馆的工作了。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有计算机技能和外语技能。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员工必须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才能维护、整理好电子资料,“MOOC(慕课)”学习也需要提供大量的资料,如果没有良好的计算机技能,是无法为教师和学生、读者提供服务支持的,“MOOC(慕课)”的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掌握一定的外语技能也是很重要的,随着“MOOC(慕课)”带来的网络云量知识和信息,许多知识是从国外传来的,同时也有很多方面需要与国外的合作单位交流和学习,外语技能的水平影响着高校“MOOC(慕课)”时代的转变。同时随着知识体系化和专业化,不同的员工需要掌握不同知识领域的知识,负责某个领域具体的资料整理和支持服务,为教授“MOOC(慕课)”的老师提供帮助,也可以为学习“MOOC(慕课)”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职业能力也很重要,集中表现为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反应能力。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主动与读者沟通,了解其知识需求和,分析和解答问题,以便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具备较高的综合反应能力,即反应能力、倾听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能够更好地帮助员工完成工作任务,在读者遇到困难时提供准确的帮助。

4.5完善员工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要树立员工绩效管理先进理念,要员工从心里认同竞争的观念,打破“平均论大锅饭”的旧思维,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绩效观念和争先精神。其次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这可以通过绩效工资制度和组织内部交流沟通来解决。在具体操作时候要注意绩效工资的制定和绩效工资的差距要合理。图书馆的领导也要注意管理的人性化,多与员工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后是设计绩效考核制度时要注意量化工作指标和工作任务,并结合图书馆员工所在岗位、职称、职位、学历、科研、工作量等基本标准、读者满意度和在工作过程中的特殊贡献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体系[5]。在考评时也要注意做到平衡指标,客观合理;不只注重结果,考核要深入工作过程;公开公正,严格遵循考评规则和程序,不能因个人关系和亲属关系而徇私舞弊。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图书馆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职业写作
图书馆
我爱的职业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去图书馆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