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为谁服务”思想及其启示

2018-03-07魏智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英才职能大众

李 洋 魏智勇

(内蒙古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20世纪,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步由大众化过渡到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不断攀升,这对传统的大学观提出了挑战。这个时期,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使美国高等教育成为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天”[1]。布鲁贝克在第四章“高等教育为谁服务”中提出,无论高等教育选择“精英型”的发展方式,还是选择服务于普罗大众,落脚点都在服务社会上。英才主义认为知识和真理都来源于实践经验。从知识层面的角度来说,“政治论”和“认识论”都认为大学的本质是“求学问是”,只是在“学”的内在意义上稍有分歧。矛盾具有同一性,是在发展当中不断进步的,同样,“政治论”和“认识论”也具有同一性,二者相互依存,最终统一于社会实践中。

1 以“冲突中的和谐论”为价值观

“政治论”和“认识论”是贯穿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两大主线,由此引出“高等教育为谁服务”这一命题。布鲁贝克从“少数人对多数人”“权利还是特权”“两种水平的高等教育”这三个维度出发论证高等教育的发展定位问题。布鲁贝克认为:“在 20 世纪,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在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是以政治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以认识论为基础。”[2]认识论者认为,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教育内容应是常人难及的高深学问,是为少数天才提供的教育,因而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一种特权。政治论者则认为,高等教育的哲学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教育内容应是应用型知识,因而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应是普罗大众,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权利。政治论者对传统大学观发起挑战,认为高等教育应走向社会实践中去,接受社会实践的洗礼,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提倡教育机会均等。英才主义的教育模式实现的是“起点公正”,通过测验来选拔精英。民主主义的教育模式则为实现“结果公正”而努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如果说坚持“政治论”会导致教育贬值,那么只能降低大学入学门槛,更改教学内容以适应大众的发展水平。英才主义则强调关注精英的发展水平,把高等教育视为一种特权,从这个角度看,二者都是不公平的。高等教育究竟是应当关在象牙塔中,还是应该演变为服务站,到社会中去锤炼?有学者担心,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会导致学术界的“格雷欣法则”;又有学者认为,人生来平等,应保证每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其实在我国,早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这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社会服务思想。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有失偏颇。

对大学而言,应将二者作为价值观来指导实践。不同层次的大学应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通过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塑造大学理念。研究型大学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注重市场需求;应用型大学应把发展重心放到培养技术型人才上,加强校企合作。

2 设立两种水平的高等教育

布鲁贝克提出解决“政治论”和“认识论”冲突的最好办法是设立两种水平的高等教育,应创办初级学院、“无墙大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初级学院类似美国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既可以为四年制学生提供学术性学院前两年的课程,还可以提供继续教育、补习性教育和职业性的训练,并向青年和成年人继续开放教育。“无墙大学”是由几所高等院校联合构成的“社会大学”,主张学生不应聚集在校园里,认为学习应独立开展并以项目为基础。这类大学为大多数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学生不固定在某一所院校学习,不受旧传统的约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毕业时间,自主选择上课院校。

现代大学的职能之一就是社会服务,这说明高等教育已走出“象牙塔”,开始与社会进行磨合,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大学的职能由单一走向多元化。此前,欧美大多数大学生都将自己与尘世视为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对外部经济社会的发展漠不关心[3]。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逐步了解社会,学生开始关注自身的就业情况和社会的发展趋势。1862年,美国颁布了《莫雷尔法案》,该法案以赠地形式鼓励各州创办专业学院,要求各州在5年内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业有关的知识”的学院。20世纪,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农业生产正处于转型期,对专门的职业人员需求量加大,威斯康星大学应运而生。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曾说:“鞋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才是好教授”,可以说威斯康星大学把高校社会服务这一职能展现得淋漓尽致。范海斯校长主张大学教授和学生应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大学不仅是科研机构,更是社区服务的摇篮。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与社会、政治、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大学为社会服务这一职能也变得愈加重要。大学通过培养人才来造福社会,社会为大学反馈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信息。高等教育不是被动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主动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设立两种水平的高等教育,一方面可以及时更新教育信息;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特色,扬长避短,完善对知识的贮存、传承功能。

3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现代大学的四个职能是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弗莱克斯纳说, 大学不是风向标 , 不可能对社会每一种流行风尚都做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带给社会一些东西, 这些东西是社会的需要[4]。自从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一直都是“与世隔绝”,担负着知识传承的重大使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演变发展,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在科学研究、传播知识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现代大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开始崇尚新知识,重新审视大学与国家的关系。科学研究作为大学最古老的职能,一直延续至今。大学是人才的聚集地,知识的传播源,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以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为基础,可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由此可见,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互联网+”时代的驱使下“双创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自主选路,经各学院申报,学校评审委员会评审,择优选择项目立项,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从而把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和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大学在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向,社会也在为大学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大学不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与外界社会交换着不断更新的信息,相互之间的关联也愈加密切。经过社会的洗礼,大学的功能由单一逐步走向多元。

科学研究作为大学之发展根本,是社会服务之基,这与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性是一致的。19世纪,洪堡创设柏林大学,开研究型大学先河,明确提出“教学和科研相统一”。大学的职能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要求。现今,大学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育人属性等都得到释放,多样化的教育机构体现了多元的价值观。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具有独立性,首先表现在大学不是社会的附庸,大学主动接受社会变化的影响并积极调整自身。另一方面,作为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的延伸,社会服务以教学、科研为基点积极延伸发展。作为大学一项新的职能,社会服务有其独特的含义,在大学与社会之间搭建桥梁,促进信息的不断更新。

4 “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协调发展

大众教育(Mass Education)是指对大量儿童的教育,尤指以公共经费承担教育一个国家的大量(或大多数)儿童的任务;而英才教育(Elitist Education)则是社会中一个少数人集团,通常称为学术尖子集团,应得到与他们人数极不相称的庞大教育经费[5]。由此可以看出,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主要区别是服务人数的多少。根据入学人数的多少,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设定与其相匹配的教育内容、目的和教学方法。然而,在教育公平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我国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英才教育与教育公平政策并不冲突,是实现人的充分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6]。由此看来,英才教育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英才教育的长足发展必须扎根于大众教育,没有大众教育的支持,那么英才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应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避免浪费,大众教育和英才教育并重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教育平等。

大众教育和英才教育协调发展并不是纸上谈兵。美国的各类研究性大学,都担任着为社会培养精英的责任,实质上实施的是英才教育。如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等。与此同时,美国的初级学院和“无墙大学”占美国大学的一半比重,承担着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实质上属于大众教育。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英才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滞后。为此,我国应改变传统观点,正视英才教育对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走出英才教育有悖于教育公平的误区。近些年,我国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为我国英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大众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大力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开设适应大众教育的课程,加大对大众教育的投资,从质和量两方面保证大众教育的提升。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偏废。由此,大众教育和英才教育协调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5 构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

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等教育担负着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任,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助于调节高等教育内部各种价值观的冲突,促进高等教育向更高的台阶发展。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等级、层次和办学体制的多元化。也就是说,研究性大学和应用学大学并存,给予民办院校一定的经济、政策照顾,最大限度保证了教育公平。

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可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型大学的主要职责是培养社会精英,应用型大学则把精力放到培养技术性人才上。不同层级的高等教育应秉持不同的发展定位,大学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现状、内外部环境,深化自身学科优势,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对于研究性大学来说,培养的是各类社会精英,强调传播知识的宽度和深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对于这类学校而言,应把求学问是作为己任,必须注重学术质量的打造。应用型大学则把重心放到为社会国家服务上,秉承不拘一格的办学理念,增设实践性课程,鼓励学生到社区当中实践、学习。

高等教育多元化的过程是细致缓慢的,改革过程也具有复杂性,需要充分分析周围环境的变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分层次的改革。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高等教育的预测性原则变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对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过程和其主要学科进行精准的预判;其次,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必须遵循“适切性”的发展原则,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6 结语

高等教育肩负着知识传承、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重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如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为谁服务”不再是困惑,“政治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区别逐渐淡化。无论是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都应把“求学问是”作为己任,大学必须以独立之精神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不以高等教育为平台。而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属性被释放,私立和公立院校并存发展,都强调了社会服务职能。当今社会的竞争,究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坚持大众教育和英才教育并重,才能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才,为社会文明进步做贡献。

猜你喜欢

英才职能大众
诚聘英才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职能与功能
招揽英才
招揽英才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