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打造“世界一流城市”的话语实践研究

2018-03-07沈鸿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一流杭州话语

沈鸿雁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5)

引言

话语(discourse)的概念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含义。在语言学里,话语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的实际运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语言使用中的变化形式与广泛的社会文化过程联系在一起”(Fairclough, 1992)。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话语理论用于研究社会、文化乃至制度方面,其中就包含了城市规划和发展。然而,对城市话语理论及实践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因而,研究国内代表性城市的话语实践,对于国内城市话语理论的丰富起到了一定的支持。

1 城市话语研究背景

纵观学界,早在19世纪末就有国外学者用“全球城市”形容对全球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城市(Doel &Hubbard, 2002)。20世纪末,美籍学者Sassen(1991)将“全球城市”理论加以普及,引发了话语讨论热潮,“世界城市”、“国际中心城市”等术语层出不穷。近几年来,有学者对“智慧城市”、“创新城市”等创新词汇及其话语呈现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探讨了城市发展的新的话语方式(Paganoni, 2015; Mould, 2015),也有学者考察了城市话语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Holden, 2017)。毋庸置疑,城市的发展需要借助语言变迁,通过语言实践的变化,构筑一种新的意义系统,从而去构筑现实。

然而,国内城市话语研究起步较晚,鲜少有学者运用话语理论对现实社会进行分析和探讨(袁英,2013)。中国知网显示,90年代末学界才开始零星出现“城郭话语”、“城市建筑话语”、“城市话语权”等研究,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会阶层分析等诸多维度。直到近些年,才有学者提出运用话语研究的视角,对城市发展话语的主体和内容等进行分析评价(施旭, 2008),或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考察不同城市的发展话语,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王慧青, 2016)。显而易见,作为一个重大议题,城市发展话语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在这样的理论背景和城市发展浪潮中,通过杭州建设“世界一流城市”话语实践的个案来研究城市话语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城市话语研究的理论框架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往往把语言分析视为对某种共同性的探求,把探究语言背后的所指作为主要任务。而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中,问题不是所指或语言的最终意图是什么,而是“话语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包括陈述对象、陈述方式、概念和主题。陈述的对象、方式、概念和主题都是在话语的复杂的关系网本身中被构建起来的。福柯(Foucault)认为,话语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语言应用于社会实践、分析历史事件,比关注语言本身的问题更为重要。受此影响,社会语言学家费尔克劳夫(Fairclough)指出,语言(或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它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话语是被社会所构成的,并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另一方面,话语在意义上是建构性的,它有助于再造社会本身,也有助于改变社会。正是由于话语具有再造的力量,因而对话语的把控和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话语研究者一般从功能主义的语言哲学视角分析话语:说话人受到特定语境影响,策略性地运用语言达到一定的目的。其中,话语主体包括“话语实施者”和“话语接受者”。在话语流动的过程中,“话语实施者”和“话语接受者”的身份是非固定的。话语内容即话语的文本,是“话语实施者”和“话语接受者”生产的话语活动媒介,是意义生成与交换的核心。话语策略是话语主体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顺利实现交际目的或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手段,存在着诸多的表现形式。

3 杭州“打造世界一流城市”话语实践的主体、内容和策略

首先,在杭州“打造世界一流城市”话语构建的过程中,话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话语实施者”与“话语接受者”实现了双向流动。与以往单一的话语主体不同,城市的经营者和市民共同在当下呈现并塑造城市话语。具体来说,话语的主体包括市长及公务人员等城市管理者、本土及驻扎企业等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社团及非政府组织、城市传媒以及广大的市民等。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四个杭州”的定位和“四个世界一流”的要求,希望杭州可以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也在2017年的会议报告中就杭州建设一流城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然而,这样的城市定位,既来源于民众,又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专家组的影响。伴随于此的是社会范围内展开的关于杭州为“一线城市”还是“一流城市”的广泛讨论。各种社团及非政府组织、城市传媒乃至市民都积极在这一话语生产、话语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作用,成为构建城市话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话语、市民话语、城市媒介话语的共同介入,使主体间更加明确了身份意识和主人翁心态,提高了对语境的把控能力,学会了更加成熟地扮演城市角色并熟练地进行角色转换。

其次,话语内容也随主体的多元化而日益丰富,除了政府网站对于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报道宣传,还涉及到重要社会公共团体、机构或人物的关于杭州城市发展的讲话、文献报告,以及大众媒体关于城市发展的宣传评价等。而话语研究的取向,开始由个体话语研究转向公共话语研究,研究的终点从传统语言学所关注的辞格、文采、表达、遣词等微观层面转向更为宏观的公共话语、权力关系、公民话语权等课题。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的言论、以城市为背景开展的文化活动、城市地标建筑、城市新闻传媒报道的内容、城市形象宣传片(图)等都涵盖在城市话语之中。在杭州“打造世界一流城市”话语构建过程中,话语内容在词汇层、命题层和思想层三个维度都与以往有了不同的表征。以杭州市近十年来政府报告为例,其中对于城市发展定位的表述出现了显著的变化。由最初着力于打造“平安、法治、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到“生活品质之城”高要求的提出,再到“幸福和谐”终极目标的憧憬,不仅反映出了向“以人为本”主导思想的转变,更是全面提升了城市的品味。从2016年的“共建共享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朝着建设世界名城目标大步迈进” 和2017年的“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城市发展定位里,不难看出,杭州“打造世界一流城市”的话语发展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特点的同时,竭力保护和弘扬自身的独特魅力和自然历史传统文化,这无疑是当前城市发展应该追求的目标。

最后,城市话语的构建离不开话语主体对话语内容呈现方式的策略选择。话语策略是让话语更为有效的方法。成功地运用话语策略可以提高听者的接受度和理解程度,增强影响力。话语策略的应用直接影响到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诠释的多元性。可以看出,在杭州“打造世界一流城市”的过程中,不同的话语主体会有意识地选择复合多样的话语策略,以期实现开放和多元的效果。不仅媒体和民众对于话语材料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话语构建逐渐实现从官方立场向百姓视角转变;城市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也一改单一的话语方式,稳中求变。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也在2017年的会议报告中首次采用发问的形式, “六问”杭州离一流城市有多远。在重大会议报告中使用“发问”式而非陈述式,不仅是形式体制上的创新,更是话语策略的创新,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收到了非常理想的话语效果。其话语风格之平实,话语基调之中肯,对于杭州城市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无声地提升了城市形象。此外,各种新、老媒介工具、手段和渠道也实现了多元化,不同的语言、图表、影视、多媒体、多平台共同影响着话语策略的选择和效果。这些特点有助于城市品牌的打造,对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话语体现在社会中,蕴涵在文化中,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形式。话语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话语的建构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反过来话语的各个维度又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城市的发展。从杭州打造“世界一流城市”的话语实践中可以看出,话语主体日趋多元化互动化;话语内容丰富多变且具备延续性;话语策略由单一转向复合;话语建构日趋重视城市个性魅力和传统价值观,体现出很大程度的文化自省意识。以杭州市为个案,从话语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发展,对发展城市话语理论、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对促进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价值。

[1] Doel, M. & Hubbard, P. Taking World Cities Literally:Marketing the City in a Global Space of flows [J]. City,2002(6).

[2] 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 ge: Polity, 1992.

[3] Flowerdew, J.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a World-Class City [J]. Discourse & Society, 2004(15).

[4] Holden, M. The City, Pragmatism, Urban Discourse and Sustainability [M].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17.

[5] Paganoni, M. City Branding and New Media: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Discursive Strategies [M].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5.

[6] Sassen, S. The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 [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7] 王慧青.亚洲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发展话语对比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

[8] 施旭.从话语研究的视角看城市发展[J].文化艺术研究,2008,1(3).

[9] 袁英.话语理论的知识谱系及其在中国的流变与重构[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一流杭州话语
杭州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