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美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2018-03-07钱凯一
钱凯一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美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的意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即由“形式美育”走向“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是指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与感受美的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作用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理论学习,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的培养。高职院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②侧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④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在高职院校进行美育文化的普及教育,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方法。简单地说,高职院校美育文化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⑴开设美学、艺术概论方面的教育课程
⑵开设艺术教育普及性课程
⑶开设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规划类课程
⑷开展美育相关的展览与讲座
⑸开展“美育”为主题的社团,为校内学生提供美学、艺术方面的普及教育
下面我就自己在高职院校中的普及美育文化的途径分别作一介绍。
1 开设美学、艺术概论方面的课程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但美学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性问题。因此被称为“艺术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美学课程可作为高职院校全校学生的通识类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掌握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作为课程,它是《艺术概论》;作为学科,它是艺术理论。 艺术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几个方面: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等。
美学与艺术概论均是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踏入艺术殿堂的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也是普及美育文化最直接、最恰当地教学手段。在我所任教的高职院校中,我分别为大一、大二学生开设了《美学原理》与《艺术概论》两门公共选修课程,受到了老师与广大学生的一致欢迎,报名选修的人数不断创新高,教室座无虚席,上课现场气氛热烈,反响很好。由于这两门课程均为较为枯燥严谨的理论性课程,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心理,不宜讲授地过于学术化,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比如运用PPT结合图片、视频等新媒体资源进行讲授、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等,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授《美学概论》课程时,在讲到美的来源有自然美、生活美与艺术美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然之美”,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带到公园郊外,去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从中慢慢体会自然万物的造型、色彩与肌理之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学生通过对自然细致入微地观察,真正体会到了自然中蕴藏的无限美感。另如:在跟学生讲到“生活之美”时,我请学生认真回忆自小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付出的的感人情节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通过这种回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呵护,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能深刻地感受到这其中浓浓的爱意与无限的美感。再如:在讲授到“艺术之美”时,我给学生展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图片资料与视频,意在使学生通过这些艺术作品,了解每一幅名画、每一件雕塑的欣赏方法,从中感受到艺术之美。
2 开设艺术教育普及性课程
美育文化的核心在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实质在于面向学生开设艺术类的相关课程。其中包括美术相关的课程(油画、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雕塑、民间工艺美术、书法、陶艺等)、音乐、舞蹈、戏曲、影视鉴赏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作为选修课程开放,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贯穿于大一至大三整个学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在我所任教的高职院校中,我将陶艺作为学校的一项特色艺术教育进行普及推广。系里与山东陶艺名家展开合作办学,每年都组织部分学生赴山东淄博陶艺名家工作室参观访学,手把手学习陶艺的制作流程,经过为期两周的专业实践学习,学生能较好地学会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了解陶艺的发展历史,从而加深了对陶艺的认识。
3 开设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规划类课程
人文素质类课程能加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人文修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需要从小对其进行培养。因此,有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环境就变得非常的重要。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优势,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环境,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来自历史、哲学、美学方面的素养。另外,也可以在学校开设相关历史、哲学、美术史、艺术史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进行选择。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高职院校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就能使学生具备较为完善的人格与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选择也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显得极其有必要。职业规划教育需要结合美育的相关原理,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与对未来清晰明确的定位,这对其一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在我所任教的学校中,学生的专业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给学生开设了“尔雅课堂”,通过网络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学生文学、历史、政治、宗教、哲学、社会学等通识课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选修相关的课程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缺。
4 开展美育相关的展览与讲座
学校或系里可以组织相关的美育与艺术教育展览。如不定期地举办书画艺术展览会、开展陶艺作品交流展及音乐会、舞蹈会演等,通过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能使学生对艺术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同时,也能进一步带动校园的艺术文化氛围,让艺术展演成为学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在我任教的高职院校中,会定期举办各种书画艺术及设计类展览。由于我校设有艺术设计系,面向学生开设的专业包括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及工业设计专业,因此我借用了这些专业资源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种艺术设计展览,其中分别开展了“设计学院线描作品展”“艺术设计系平面设计展”、“视觉传达专业师生作品展”、“室内设计展”、“工业设计展”“设计学院教师作品展”等数十场,在全校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生兴趣浓厚,收效甚好。
白老师还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时间给学生开展公益竹刻培训,先后培养了30多名爱好留青竹刻的学生,教会她们如何刻竹。
5 开展“美育社团”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的审美素养,我还在现任教的高职院校中开设美育社团“美学工作室”,定期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如在我任教的高职院校开设“书画讲堂”社团,在社团上,我给学生先后展示了唐、宋、元、明、清至近现代历代著名画家、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绘画珍品(复制品),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观摩教学,向学生介绍中外艺术发展的历史,并开设美学、艺术史、文学、艺术概论、宗教学等不同主题的讲座。学生通过学习,不但了解了美学、艺术、宗教等相关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一件优秀的艺术品,了解世界不同名民族的地域文化。
6 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在充分利用好学校资源的同时,我也利用校外企业资源来为学生服务。如我校与常州古玉文化研究所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古玉文化研究所特有的玉文化相关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多次赴研究所参观学习交流,并深入玉雕工厂参观了解玉器雕刻的全过程。古玉文化研究所陈所长也多次到学校展开学术交流,通过举办玉文化的相关展览、组织学生讲座、开展玉雕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
再如,我校也与常州三宝博物馆展开交流合作。常州三宝博物馆是集常州留青竹刻艺术、常州乱针绣艺术与常州梳篦艺术三项民间工艺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展览馆,馆内共有三座展厅,常州留青竹刻展厅面向公众展示中国留青竹刻大师白士风先生及其第二代传承人白坚仁先生与白雪飞女士多年来潜心创作的多件优秀竹刻精品。常州乱针绣展厅面向公众展示中国乱针绣艺术创始人杨守玉女士及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狄静女士创作的多件乱针绣艺术精品。常州梳篦展厅展示了常州历史上遗存的多件历代梳篦精品及常州近现代梳篦艺术家创作的带有更多时代创新特色的精品。常州三宝博物馆除了展示各个时期的精品力作外,还设有三个工艺美术大师的工作室,工艺大师们会在这里潜心创作、带徒传授技艺。博物馆还会定期举办各种民间工艺展览,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我先后多次带领学生赴常州三宝博物馆实地参观,并与工艺美术大师们进行深入地交流学习,受益颇多。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较高技艺能力的高水平“大国工匠”的任务,美育在培养人、塑造人的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没。高职院校要利用发挥好自身的平台与资源,将“美育”贯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中去,为高职美育的不断推进开辟出一条创新之路
[1]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民间工艺美术》(第3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4
[2] 《民间美术》(第1版),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