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礼仪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基于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现状的思考
2018-03-07张彦芝
张彦芝
(烟台南山学院,山东烟台 265713)
中国礼仪文化影响深远,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成为人们交往、处事、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对当今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礼仪道德层次和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1 南山礼仪教育的内涵
礼仪教育,本文认为是指教育者依据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使之懂得礼貌、礼节等,进而学会表达、尊重一种活动。为贯彻落实育人之根本,我校开展南山礼教工程,南山礼教工程分三个层面来实施,即“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核心(一层),外延形成我校独特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二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通,进而落实到全体学生的日常修为(三层)。南山礼仪教育通过宣传践行“南山修为七款”,让其在我校落地生根,入心入脑,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礼仪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2 目前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目前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
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当今大学生个人教养缺失,大学生的形象受损,礼仪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1 传统礼仪文化认知缺失
传统礼仪文化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是我国传承的宝贵财富。可是现在的大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没有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忽视了礼文化的价值,致使礼文化缺失严重。目前大学生缺少对传统礼仪文化知识的认识,甚至理解出现偏差或误解,致使个人形象和行为举止与他人格格不入。传统礼文化被忽略,正在慢慢消失。[1]
2.1.2 礼仪文明意识淡漠
现在的大学生从出生就背负着生存的压力,从小父母就告知只有学习好,考上重点学校,才有希望考上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就业不理想,要继续深造,等有了理想的工作,生活有了保障后,才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在这种思想的灌输下,心中只有功课,没有心思顾及其他。礼仪知识的学习未受到重视,礼仪行为习惯也就不能养成,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事情屡见不鲜。
2.1.3 礼仪文明习惯未能养成
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理应斯文有礼。可如今有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言谈举止不文明,图书馆和自习室恶劣占位;在所借书上乱涂乱画;上课期间旁若无人的吃早餐;餐厅打饭不排队,晚上通宵玩游戏等现象举不胜举。在自身形象塑造方面,举足之间不显大方,谈吐不够自信,缺乏诚信等。有数据调查显示,超过50%的学生认为不讲礼仪的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2]
2.1.4 礼仪文明行为不能自如运用
现在的大学生行为举止散漫,让其自觉遵守礼仪何谈容易。有些学生平时行为习惯表现很好,但因为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如不会微笑、不会握手、不知道鞠躬、不知道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等,当他们踏入社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就会变得不知所措,礼仪行为也就不能运用自如。
2.2 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原因分析
2.2.1 传统礼仪遭到漠视和冲击
近代以来,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未被重视,礼仪文化遭到全盘否定和彻底清算,批判走向极端,导致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礼仪文化面临毁灭性的打击。盲目的批判使得礼仪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得不到重视,相应的人们的道德素质也就随之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的碰撞融合,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受到冲击。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外来文化不加借鉴直接吸收。这种盲目崇拜,致使西方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在我国传播,传统礼仪观念和礼仪价值被颠覆,甚至全盘西化。
2.2.2 各方礼仪教育严重缺位
(1)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薄弱
我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举止,但有些家长不能以身作则,使得家庭礼仪教育难以保证。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娇气,任性,目中无人,有悖礼仪精神。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忽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家庭教育未能充当起礼仪教育的角色。
(2)高校对礼仪教育重视不够
礼仪教育在当前高校中未受到重视,一些高校认为,礼仪教育应放在基础教育阶段,高校不承担此项任务。事实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升学率的影响,礼仪教育被忽视,,致使部分学生的礼仪教育缺失。有些高校认为学生是成年人,可以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于是将思想教育的重点放在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上,忽略了礼仪教育的过程。我校在实践中虽开展了系列礼仪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但离礼仪教育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3)社会风气对礼仪教育的影响
第一,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学生就业难,为了能找好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忽视了礼仪修养的重要性。第二,信息化时代,学生多渠道接触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的信息,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使其忽略了个人礼仪教育。第三,现代社会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这就使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体验,凡事从自身角度出发,不顾及其他,对礼仪道德规范性视而不见。最后,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使他们思想活跃,追求自由,但缺乏组织纪律性和相应的道德规范约束。这些社会影响都阻碍了礼仪教育的进程。
3 南山礼仪教育体系的建构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缺失说明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存在问题。准确把握我校礼仪教育的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南山礼仪教育建设的现实基础。从我校现状分析来看,大学生礼仪教育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教育内容及体系的构建,与其他课程相比,大学生礼仪教育还处于教育组织缺乏力度,教育内容缺乏体系,教育手段相对单一等弱势状态,而教育体系的建构是其重中之重。这就需要设定目标与内容体系,以便明确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
3.1 确立合理的礼仪教育目标
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理念是建立在传统美德和传统礼仪的价值基础之上的,是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进步精神力量,是大学生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在大学教育阶段,学生礼仪教育的目标要先进,教育内容要系统化、理论化。同时为了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应加强职业礼仪教育,为此,高校礼仪教育应具有职业性和突出的针对性。
对此,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礼仪教育提出如下目标:大学生礼仪教育应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职业礼仪规范,为大学生求职前做好礼仪教育和培训。通过对大学生的系统化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专业人才,使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南山集团及南山学院多年来积淀的育人精神,以后走出校园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3.2 确定合理的礼仪教育内容
为实现我校学生礼仪教育目标,在认真分析我校礼仪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年级分类教育的方式使礼仪教育尽显成效。
大一大二阶段,针对学生礼仪知识欠缺等情况,礼仪教育的重点在引导,通过鼓励参加社团和文体俱乐部等,在学习和实践中领会基本礼仪知识并不断提高礼仪技巧,进而提升自身修养。大三大四阶段,礼仪教育的重点应在学生的职业操守、就业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利用学生外出实习的机会,让礼仪文明行为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深化其内在文明素质,让他们的个人修养、礼仪规范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真正帮助他们适应职场、适应社会。
在实施南山礼仪教育过程中,《南山修为七款》作为重要礼仪教育内容贯穿始终。别人有困难搭把手;衣着得体,举止有教养;早睡早起,养成良好习惯;少玩手机,多读好书;人走垃圾随身带走;公共场合小声说话;文艺体育各有一项爱好。看似简单的话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哲理,真正践行起来着实不易,目的是要全体师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4 南山礼仪教育体系的实施
4.1 南山礼仪教育实施原则
4.1.1 “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懂得礼仪知识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人类智慧,凝聚着一种激发人奋进的力量。礼仪知识不仅要学习,更需要将所学运用于实践。“礼者,履此者也。”,这说明中国礼学还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学习礼仪,贵在实践,只有学习礼仪规范,长期坚持实践,身体力行,才能将知识内化,反过来促进内心德性的培养。最终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4.1.2 习惯养成的原则
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学生认为不讲礼仪的原因是没有养成习惯。可见大学生礼仪教育要解决的不仅是礼仪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礼仪行为习惯。[3]只有习惯养成,礼仪行为才会经常化、巩固化和自动化。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五个步骤和三个阶段,五个步骤即“提高认识、明确规范、持久训练、及时评估、形成环境。”[4]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刻意,不自然”,在头1-7天左右;第二个阶段是“刻意,自然”,在7-21天左右;第三个阶段是“不经意,自然”,在21-90天左右。[5]在教育教学中要给学生灌输这五个步骤和三个阶段思想,给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持之以恒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让礼仪行为变为学生稳定的自动化行为,不再刻意去坚持,那么良好的礼仪习惯就养成了,学生的礼仪素质也就真正提高了。
4.1.3 内外兼修的原则
礼仪可以分为礼和仪,即礼的思想和礼的形式。思想好比礼的灵魂,形式好比礼的外壳。礼仪教育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在进行礼仪教育时,文质要适度,即要注重礼的外在形式,也要重视礼所追求的思想境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礼仪教育时必须把握道德这一礼仪之根本,以道德为内在依据,同时,也应注意自身行为的外在风范。内外兼修是礼仪教育追求的目标,片面追求任何一方面都有失偏颇。
4.2 南山礼仪教育实施办法
4.2.1 礼仪教育要有专门部门对口管理
就我校目前而言,所开设的与礼仪相关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由社科部所承担;《就业指导课》由各二级学院教师承担;全校公选课《现代礼仪》、《涉外礼仪》等课程由能承担的老师来上。可以看出,我校的礼仪教育整体缺乏规划,教师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交流,礼仪教育成为了附属品,为了改变现状,应考虑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建议下设礼仪教研室,来规划全校的礼仪课程和礼仪教育。
4.2.2 加强礼仪师资建设
师资是礼仪教育的关键,目前我校缺乏专业师资,培养师资是当务之急,让专业教师固定的来承担相应的礼仪课程。此外要对全校教师不定期的进行礼仪培训,教师的仪表仪态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榜样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4.2.3 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就我校而言,目前礼仪教育没有纳入主课程,而是被边缘化。对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可适当开设不同形式的礼仪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开设过程中,可运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习得礼仪,实践证明,开设礼仪教育课程教育效果非常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4.2.4 开展礼仪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外,开展礼仪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礼仪教育途径。《烟台南山学院道德礼仪教育实施方案》提出三项礼仪教育保障措施:一是结合本地传统文化、南山孝道文化开展学术研究。二是学校制定公民行为准则,要求全校师生共同遵守。三是积极开发第二课堂教学,特别是在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等重大礼仪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断磨练,积累礼仪经验,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4.2.5 发挥网络平台教育优势
信息化时代,网络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学校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建立礼仪教育网站,制作出形式多样的贴近学生的礼仪教育素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提高礼仪素养。鼓励师生采用开通个人博客、网上聊天、咨询、辩论等方式在网上进行礼仪教育。
总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构切实可行的礼仪教育体系并保证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我们坚信,我们对学生进行的礼仪教育对他们的全面发展是积极向上的,对他们的影响将是终生的。
[1]王宗源.中华礼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2.
[2]伦丽青.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2):125.
[3]王希华,庞亮.探寻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新路径:团体辅导[J].思想理论,2011(2):71-73.
[4]孙晓云.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的内容、方法和原则[N].光明日报,2008-12-30.
[5]成功习惯的养成[EB/OL].(2010-01-28).http://www.Lz13.cn/chengonglizhi/2010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