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2018-03-07薛雨
薛 雨
(商洛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沿线各个国家使用的官方语共约60余种,我国高校目前尚未开设的语种有18种,制定是否全面合理的“一带一路”语言规划会直接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张日培认为语言规划应兼顾国内外国家的语言应用,侧重满足多方发展交流的语言形式需求,具体内容为语言资源保护研究、跨境语言与周边安全研究、丝路外语教学政策与规划研究、汉语传播研究、华语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研究及语言智库建设与研究。[1]首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工具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于2015年12月2日在徐州正式发行,该手册就沿线国家的语言使用状况进行细致调查,阐述语言与当地宗教的关系,标志着“一带一路”语言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文秋芳指出小语种人才匮乏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关键限制元素,并提出系列建议,认为适时开展小语种培训班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2]魏晖指出选择或推行沿线国家较为认可的一种或多种通用语言作为主要交际语是实现语言互通的主要途径之一。[3]互通的语言是话语交际的主要方式,语言服务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奠定基础,语言先行是人心相通的必备前提,是搭建沿线国家“心灵相通”的有力桥梁。地方高校要首先承担语言互通之重任,在“一带一路”倡议为各高校带来历史机遇时,也对高校的外语教学质量提出质疑,高校输出的外语人才能否满足倡议的语言互通要求,能否为语言互通提供有力保障,成为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一带一路”倡议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及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较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国家之间的交流需语言先行,但在实际融合过程中,不仅要求外语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对外语人才的综合水平和素质的要求也大幅提升。
第一,语言交流旨在促进双方多领域合作和共赢,包含能源、道路、电子、计算机、制造等方面,需要懂外语会交际、懂技术会分析的专业型人才,在某一领域或者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仅掌握外语语言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能胜任国家战略的实施要求。普通外语人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失去良好的工作机会,而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型外语人才则较为紧缺。第二,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创造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够产生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技能的能力。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对国家和企业而言,具有较强创造能力的外语人才能够利用自己的技术推动某一领域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跨国业务交往中,有利于国家和企业技术水平的革新和经验积累,是经济全球化竞争不可或缺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既可驱动发展,又可创造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复合研究型外语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必要储备,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高端人才。第三,随着“一带一路”各领域合作的全面展开,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不同企业间的对话交流日益密切,使得跨国企业人员的管理决策显得尤为关键。管理者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能巧妙地维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又能兼顾他国企业的感受,尊重双方文化、民族信仰、政治体制等,促进企业间的沟通、理解与信任。当前对中低端外语人才的需求在不断下降,企业要走出去,必然离不开企业管理者的准确判断,对外部竞争环境的准确评估和对外部市场较高的认知度,而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外语人才则是目前需重点培养的对象。
高校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摇篮,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充满无限生机,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
二、地方高校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教学理念滞后、教学“硬件”不足及学科服务功能弱化等。
(一)教学理念滞后
多数英语教师缺乏师范教育背景,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教师技能训练,英语教师承担英语专业及全校公共英语的教学工作,课时多、任务重,对自我业务水平提升及自身教学技能改进思考较少,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不够彻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英语教师思想不够解放,教育观念转变相对滞后。高校转型改革发展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对转型理念及先进教育理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但仍有少数教师对学科转型发展目标及培养方式理解不到位,在迎来“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战略之际,英语教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文化传承与创新途径等方面缺乏积极探索与实践,缺少主动了解国家教育政策、先进教育技术的觉悟及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解读,造成本科教育结构研究后劲不足。第二,英语教师沿用单纯师范教育的思维模式,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学蓝本,强调知识的讲授,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适应当今大学英语的社会需求。同时,大部分英语教师缺乏深入企事业单位学习和挂职锻炼的机会,对学校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学生生源质量的了解甚少,因此,英语教师亟须认识教学理念转化的重要性以及从单纯师范教育观念向综合性教育观念转变,从综合性教育观念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观念的转变必要性。
(二)教学“硬件”不足
英语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闭合体,专业与课程建设及质量监控执行力度不大,都会造成教学活动的不完整。第一,专业与课程建设力度不够,英语优质课程资源较少。外语博士及双师型教师在英语教师师资队伍中屈指可数,致使专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明显落后。专业负责人与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更新不够,支撑转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数量相对偏少,缺乏特色鲜明的课程资源。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比较落后,“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精力投入不足。受传统观念影响,英语教师在课程建设上存在重使用轻开发、重模仿轻创新的倾向,科研成果尚未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不能引领课程发展。第二,外语教学质量监控执行力度不够。在地方高校中,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规范已经基本形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是,由于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总体数量不足,管理理念滞后,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管理队伍为专兼职相结合,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总体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的力量薄弱,执行力不够;二是教学督导力量较为薄弱,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不够科学,专家评教和学生评教的结果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三是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对教学事故、学籍处理比较宽松,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强制力和约束力不够,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只能流于形式。高校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极大地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4]
(三)学科服务功能弱化
英语学科的社会服务性主要体现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第一,英语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不强。英语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由于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不够,长期以来受师范教育模式的影响,致使教师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科研积累和科研成果较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欠缺,社会对高校英语学科的期望值逐渐偏低,因此造成一种恶性循环,高校英语教师被贴上“科研差”的标签。同时,教师缺乏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较少走出校门与企业接触,为企业、公司的重要决策建言献策,由此英语学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较弱,缺少能够为生产企业解决现实问题、带来直接利益的项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第二,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英语专业设置的局限性,使产学研合作办学难以顺利推进,仅有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及旅游英语教学实现产学研合作,英语教师开展应用研发的意识淡薄,校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体制不够完善、合作教育的渠道不够畅通,直接影响了英语学科服务地方经济功能的发挥。从主观层面,英语教师对高校转型发展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透彻,尚未完全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严重缺乏合作教育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客观原因则是学校政策导向不到位,教师评价、职称评审、绩效分配等评价体系对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的政策导向作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英语教师很难深入了解合作办学的相关政策,又由于受到地域经济影响,某些高校地处国家集中连片扶贫重点地区,工业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直接制约产学研合作教育进程。
三、地方高校英语教学的建议及策略
针对“一带一路”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及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拟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立足根本,提升英语教师“软实力”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师需悉知历史性战略对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因时教学、因地教学”,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实现ESP教学,输出复合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第一,转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英语教师可围绕如何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自发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在研讨小组中深入开展教育观念大讨论,确立适应“一带一路”需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切实解决英语教师现存困惑,引导英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应用型人才属性特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基本要素等方面深入开展探索与创新,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紧跟时代的意识。以口译课为例,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契机,节选十九大报告部分章节,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开展十九大报告同声传译活动。在语言学课程中,教师可对“一带一路”沿线小语种进行扼要介绍,对语法规则、发音特征进行整体讲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学“一带一路”沿线小语种,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需求。第二,增强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英语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计划、有主题、有重点地开展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及教学方法研究,保证夯实教学实践理论知识,坚持“走出去”外向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掌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吸收先进可行的教学方法。同时,英语教师通过走访翻译公司、国际旅行社、外事办等单位,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新审视各行业对英语人才质量、人才规格、人才能力的要求,改变保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第三,强化“教学+科研+应用”一体化意识。青年英语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直接影响英语教学工作质量,从“软实力”建设出发,英语教师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自身发展规划,努力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借助“一带一路”提供的有力条件,加大自身“走出去”的学习力度,提升学历、加强交流、深化学科应用创新功能,组织优秀教学团队,精心打造英语学科的科研小组,培养满足“一带一路”需求的英语人才。
(二)稳基提质,完善英语教学“硬件”建设
英语教学活动是多个教学元素结合而成的有机体,在夯实英语教师“软实力”基础之上,教学“硬件”亟需完备。第一,加强新办专业建设。英语专业独大是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翻译专业建设始终处于筹划阶段,尚无实质性进展。学校需建立新办专业定期评估制度,按新办专业的办学进程,对其实行政策倾斜,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确保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满足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作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注重教师应用能力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英语专业人才梯队。第二,加强英语教学研究力度和课程建设资助额度。引导、鼓励广大英语教师积极探索、开发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质课程资源,适时邀请校外专家指导、组建校内课程资源开发团队,重点培养一批课程资源开发名师,培育若干科研团队,积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在实际合作中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完善相关制度政策,通过经费资助和奖励引导,鼓励教师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或出版特色教材,并积极推广。课程设置灵活多样,通过ESP课程设置、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跨学科选修、创办新型小语种、开设管理等辅修专业,可增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金融英语、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课程。第三,加强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能力建设。学校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克服编制不足困难,增加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加强教学督导力量,优化教学管理队伍。同时严格执行质量监控的有关政策和制度,研究修订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增强学生评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大学生评教和督导评教结果的使用力度,严肃教学事故处理,在职务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评优树模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增加教学质量在绩效分配中的权重。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标准,成立独立的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实现“管、办、评”分离,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管理模式等方面,确保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有效实施。
(三)与时俱进,凸显英语学科服务功能
英语学科是社会性极强的学科,需紧密结合专业转型及学校转型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第一,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在英语教师科研观念尚未转变且缺乏主动研究课题意识的情况下,政策是最好的导向、最有力的杠杆。学校应出台科研激励政策,调动教师科学研究的主动性,让英语教师切身体会科研的重要性。此外,适时调整科研政策,运用行政手段干预,鼓励更多的教师投入科研工作,调动全体英语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营造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氛围,积极为教师开展科研和服务经济发展做好联络沟通工作,拓宽教学研究领域,推广教学研究成果,开拓科学研究的领域。第二,根植地方,服务基层地方经济发展。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从经济、文化、旅游、基础教育等方面出发,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以商洛某高校为例,可联合当地电视台,制作商洛首部《最美商洛》旅游风光片的英文字幕,推动区域旅游的国际化发展。同时,深入各基层县区,了解地方志、民俗民风,发掘地域文化特色。以贾平凹作品为例,英语教师组成专题研究小组,对贾平凹作品所表现的语言特征、商州民俗及生态意识进行深入解读,借助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将其翻译为英文书稿,亦可推介地域文化,让商洛地域文化及商洛作家走出陕西、走向世界。第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建专业,强化英语学科产学研合作深度。地方高校应以本地、本校的办学基础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总体指导方针,采用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考评机制,依据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并将最优模式推广到其他专业及同类高等院校建设。同时,加强学习借鉴,认真落实省市共建协议,全面深化校地、校企、校际和国际合作,将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创造条件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英语学科建设,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专业体系。并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单位合作的要求,设置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聘用兼职行业教师,加强专业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对接,积极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语言既能塑造人物性格,又能凸显作品的话语权。[5]语言教学改革如何助推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实践层面的话语权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英语教学既要抓住专业转型改革,也要抓住学校转型发展的契机,英语教师要切实提升自身“软实力”建设,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师队伍实现专业化飞跃发展。同时,加强学科建设,从培养模式、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充分发挥英语学科专业优势,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隐性推手,将产学研合作办学落到实处,深化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凸显英语学科的服务功能。在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开展之际,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开阔视野、锐意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推行个性化教学,将英语课程革命进行到底,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有力的语言教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