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2018-03-07王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人文

王珺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白银 730900)

为深入推进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加强文化自信,甘肃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积极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把《大学语文》作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主干课程。大学语文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养成学生优秀人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探索大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语文课程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是每位高职教师都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1 《大学语文》现状分析

大学语文是一种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此外,它还能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教育部[2007]38号文件建议将大学语文课列为必修课程,但是近十年来,大学语文的发展状况却令人堪忧。现实中大学语文不仅地位摇摆不定,而且备受“冷落”,甚至日益被边缘化。目前,大学语文呈现出一种“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地位比较尴尬。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工具性、艺术性和人文性。它本应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最让人感兴趣的一门课,现在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成了很多学生最讨厌的一门课。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和“专业教育”思想影响,学生普遍存在对大学语文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压缩基础课学时的现象。另一方面,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多以文学史或文体类的体系编排,道德说教成分过重,缺乏吸引力,无法跟上时代发展需求,展现其审美与价值引领。此外,受功利思想和浮躁的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大学生目光比较短浅、急功近利,市场上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认为语文无用,这就不可避免的缺失人文意识与人文情怀。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自主招生,三校生和推免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生构成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学生的语文基础良莠不齐。进入信息时代,大家习惯使用智能手机,很多时候,表情符号和网络语言代替了传统的文字交流。学生经常提笔忘字,作业中错别字频出,往往连最简单的假条都写不好。同时,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又不够完善,往往只针对学生设置,没有对教师的考核。很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采取大班授课模式,教师缺乏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常常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

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安身立命,是灵魂依靠的东西。语文讲的是人学,跟其他学科不一样,语文学习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和谐社会。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诸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加快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语文在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增加审美体验。语文本身传承着民族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语文课程的双重功能。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涵养性情。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构成,不仅有听说读写等智力因素,更离不开学生主体的心理建构活动,要分外重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要增加审美体验,强调整体的感受。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在感悟和品味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语文不能把它只看成一个学科,光上课是学不好语文的。教材中的内容百分之七八十学生都是可以自己理解的,不能只讲教材内容,要把课内和课外打通,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交流。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将教材选择与专业相结合,贴近生活实际,深入学生内心,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入一种自主学习的状态。课堂内外,老师要与学生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做到用心去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用心去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用心去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小,达到的教学效果就越好。作为现代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应该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发展个性,在自身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用商量的口气和学生交流,赋予他们思想和情感的自由。只有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再次,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运用对人们的生活与学习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上,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教学环境,包括多媒体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带来的教学内容的扩大以及基于互联网技术所开设的微课堂、网络讲学等方式,都极大的改变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环境。教师与学生掌握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成为未来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在讲影视文学时,通过重温经典,让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表达观后感,既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讲《日出》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体会不同人物的语言和神态,对人物形象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此外,积极组织第二课堂,开展经典诵读、演讲、辩论和征文比赛等,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感到“我行”、“我是成功者”,找到自信和前行的动力。

最后,完善评价体系,加大过程性考核。加强网络平台管理,通过QQ群、微信群和云课堂等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营造理性讨论、平等沟通的交流氛围,定期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价。在综合考评中,应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重点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既要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提升大学语文的学术水平,确保大学语文师资力量不断增强,还要尽量控制大学语文公共课的规模,形成适宜于师生对话、交流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改善大学语文境遇的重要措施。此外,还应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更加开放互动、民主平等的方式,从实际生活和学生身心特点、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知、情、意、行并重,激发其提升人文修养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身心愉悦,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成为具有理想信念和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大学语文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一门课。

[1]于晓楠,杨冬,范晰,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职教论坛,2013(32):82-84.

[2]宋艳.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5.

[3]于晓楠.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人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纾解对策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