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文本教学助语文素养提升一臂之力

2018-03-07高晔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种树读书文本

高晔

(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河南濮阳 457000)

多文本阅读,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轻轻松松达到阅读量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多文本阅读为青少年适应信息爆炸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性终身学习阅读目标的技术性需求。那么,多文本阅读在教学中又该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课堂预习省时间

教学中,笔者以预习为突破口,逐渐拓宽预习的内容,加深预习的深度,让预习不再流于形式,学会预习。为课上提高效率实现长文短教打下坚实基础。

1.1 打破一节课预习常规

课文是以单元为主题编排的,一单元内容有许多相同之处,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以 “祖国壮丽河山”为主题编排的,在写作方法上都是总分总的结构,具体写时都是采取抓住几个事物的特点而进行具体的描写。这些相通之处学生预习起来更轻松。所以打破传统的一课一课地预习,实现预习统合,改为整单元预习,让学生对单元学习有一个更清晰的整体认识,学生学起来更轻松。

1.2 变课下预习为课上预习

很多教师把预习留在家里完成,实践证明,这样学生只读一遍课文甚至不读课文就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更不会思考课后题,根本没有对课文进行深入预习,预习完全是走形式。针对以上弊端,笔者变课下预习为课上,课堂上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一步一步地认真预习,预习步骤为:(1)读熟课文;(2)标出自然段;(3)画出生字;(4)给课后生字写上拼音、音序、部首;(5)查出难理解的词语意思写在书上;(6)最后思考课后题,在书上批画或简单写出答案。这种步骤让学生有了预习扶手,从初读文章,到自学字词,再到对课文方面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学到了许多知识,为课堂“学生会的老师不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1.3 加强预习的深度,拓宽预习的广度

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还必须在预习的广度与深度上下功夫。不同年级段,应该有不同年级的预习要求。如高年级则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渗透一些写作方法方面。这样有层次的预习,会让预习过程一环扣一环,预习层次逐步上升台阶,做到了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能力逐步增强,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学生预习时不仅理解了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就连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理解了,把重点词及全篇文章的意思都写在了书上。讲解课文时,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深刻,都能对答如流,掌握得很好,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节省了时间,为课堂上长文短教与拓展文本节省了时间。

2 课堂长文短教拓文本

2.1 抓重点问题进行长文短教

学生预习时读熟了课文,理解了字词,并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课堂上只需花几分钟时间进行检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之后直奔重点内容,引领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文本。如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教师提问:“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呢?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学生找出“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的内容,正是因为这种种奇怪驱使着“我”去问种树人,种树人说了什么呢?(打出种树人说的话)你了解到什么?一起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作者由种树人的话悟出了哪些道理?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

这样,直奔文章重点段落,让学生在重点段落中读、思、议,把重点内容学懂,学透,从而提升学生思维,训练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训练不仅学习了课文的重点内容,还为课堂拓展文本节省了大量时间。

2.2 拓展文本开阔视野

课堂上节省出的时间,进行多文本的拓展。拓展的文章不再像课本上的文章一样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主要让学生大概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丰富语感,抓住重点段落进行语言积累即可。多文本的选择,需要根据课文编排、内容和学情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拓展:

拓展同一题材的内容。比如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可以拓展徐志摩的《山中漫步》刘白羽的《天池》,了解作者的写作内容,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拓展相同写法的文章。在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学生了解了总分总的结构,可以拓展三篇写景的总分总结构的文章,深入了解总分总的结构。

拓展同一个人的相关主题的文章。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拓展季羡林在德国写的有关思念祖国亲人的文章,通过学习,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学习了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后,让学生搜集毛泽东诗词,领略伟人的风采。

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的文章有的可以一篇带一篇或者两篇进行学习;而写事的文章比较简单,学生只需了解写了是件什么事即可,没有要讲解分析的重点内容,这时可以一节课学习两篇或三篇文章,之后再进行课外拓展。如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是《中彩那天》《万年牢》《将心比心》三篇文章,全部是写事,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这是就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统合两篇甚至三篇讲,之后再根据单元主题进行拓展有关真诚待人的文章进行学习。

3 课外读整本书阅读促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除了作为国学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之外,很少和书本接触。试问你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书,那习惯怎么养成?”从叶老的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视读整本书的阅读,整本的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语文能力。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

3.1 注重环境的熏陶

开学初,让学生每人从家中拿一本书籍,特别是本学期课本涉及到的书籍,如五年级学生可以带《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史记》《季羡林散文集》等,由一名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学生每天都可以带家里阅读,两周一交换。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人都可以看到十余本书。

3.2 上好阅读课,激发阅读兴趣

充分利用每周二下午固定的读书课,对学生进行读书方面的引导。有时读书课是沉默的,大家都安安静静读书,沉浸在了书籍的故事中,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享受着阅读的快乐;有时是众说纷纭的,大家津津乐道地与同学分享着自己在读书中的感悟心得;有时又是跃跃欲试的,这是小主持人出题考大家书中知识,比一比谁读书多,谁读得最深入。读书交流课,激发了大家的阅读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书籍的魅力。

3.3 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孩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靠教师的引导,更依赖于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家庭阅读习惯对孩子终生受益。采用“课外阅读小标兵档案”的形式比一比看谁读的书多,在家制定与父母同读一本书的阅读计划,让学生与家长比赛读书,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亲子共读,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了基础。

3.4 在丰富的活动中提高阅读兴趣

只要涉及到读书方面的活动,笔者都积极引导,让学生大胆尝试,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开展“开卷有益还是无益”辩论赛、“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成立“小蜜蜂读书社团”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书活动等,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多文本阅读教学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文本,有了更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正丰富了语言,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思维,语文素养在多文本阅读中得以全面提高。

[1]《人民教育》杂志[J].人民教育,2012(12):24.

[2](苏)В.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科学出版社,夏家发,2012.

[4]“语文主题学习”[J].人民教育,2012(18):63.

猜你喜欢

种树读书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种树
一起来种树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