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范张鸡黍》的语言特色
2018-03-07韩璐
韩 璐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范张鸡黍故事是我国的一个古典历史故事。范、张事首见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范式传》,后于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收有《元伯巨卿》,后又有元代宫天挺创作的《死生交范张鸡黍》。虽为同一历史素材,但在不同时代的作家手上却有着不同的语言特色。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元杂剧《范张鸡黍》的语言特色,由此更加进一步接近元杂剧曲词语言的原貌。
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是融合了说唱、音乐、舞蹈等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本色当行”特点的戏曲艺术样式,它广泛地吸收了民间文学语言的特点,又夹杂以北方的口语方言,以致其语言与之前的文学语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充分地表现出其自然质朴、通俗流畅而又意境鲜明的语言特色,正如《宋元戏曲史》中王国维所言:“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1]
一、民间口语方言连用
北方剧作家宫天挺自然娴熟的运用口语方言把曲词写得生动活泼,极大地迎合北方观众的口味,轻松简单地表达出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如:
【幺篇】这一伙魔军,又无甚功勋,却着他画戟朱门,列鼎重裀,赤金白银,翠袖红裙,花酒盈樽,羊马成羣。有一日天打算衣绝禄尽,下场头少不的吊脊抽筋。(《范张鸡黍》第一折)[2]
“下场头”是“结局、结果”的意思,口语。元钟嗣成《清江引·情》曲:“直恁铁心肠,不管人憔悴,下场头送了我都是你。”明屠隆《彩毫记·罗袜争奇》:“下场头酒阑人散,好风光片饷间。”
通过将口语的巧妙连用,既生动形象又能很大程度上激起听众的共鸣,也更清晰地表现出杂剧家的态度取向。
曲文中大量北方方言的运用,如:
【幺篇】口边厢妳腥也犹未落,顶门上胎发也尚自存。生下来便落在那爷羹娘饭长生运,正行着兄先弟后财帛运,又交着夫荣妻贵催官运。〔王仲略云〕哥哥,你如今虽有文章,可也学不的俺这为官的受用快活,俺端的靴踪不离了朝门里。〔正末唱〕你大拚着十年家富小儿娇,也少不的一朝马死黄金尽。(《范张鸡黍》第一折)
【乌夜啼】咱两个再相逢似水底捞明月,把咱这弟兄情一笔勾绝。〔张元伯云〕您兄弟临亡时,曾有遗言,嘱付老母,多停我几日,等哥哥来主丧下葬,哥哥若不到时,我灵车不动,不入坟坵。不期老母选后五日出殡,家中老母年高,妻娇子幼,无处可托,则望哥哥照顾老母和那妻子,便是俺朋友的情分。(《范张鸡黍》第二折)
曲文中的“俺”“咱”是北方方言,“我”的意思。
“你每说到几时,早不是腊月里,不冻下我孤拐来。”(《范张鸡黍》第一折)其中的“孤拐”是“脚踝”的意思,就是脚腕两旁凸起的部分。也是北方方言。通过对口语方言的巧妙连用,不但更清晰直白地将剧作家的思想情感态度表现出来,同时也使听众更容易接受,有着很好的效果。
二、大量运用俗语、成语
“哥哥,这些话我也省的。这一向我早忘了一半,也只是贵人多忘事。哥哥,你将我朝的故事,再说一遍您兄弟听咱。”(《范张鸡黍》第一折)
“贵人多忘事”是高贵者往往善忘的意思,原指高官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是元代常用的俗语。
【幺篇】〔正末唱〕你大拚着十年家富小儿娇,也少不的一朝马死黄金尽。(《范张鸡黍》第一折)
“一朝马死黄金尽”是有穷途末路、树倒猢狲散之意。这又是运用人们所熟悉的语句,以感慨世态炎凉。正如徐渭所言:“语入紧要处,不可着一毫脂粉,越俗越家常,越警醒,此才是好水准。不杂一毫糠衣,真本色。”
此外,曲文中还有着大量的成语,如“天长地久”“言而无信”“孤陋寡闻”“栋梁之才”等等,整体使曲文更加通俗明白,自然酣畅。虽然元戏剧家周德清论评杂剧语言时曾云:“凡经史语、乐语、天下通语,可入杂剧,如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讥诮语、各处乡语、书生语、构肆语、张打油语,皆不可入。”[注]王学奇主编:《元曲选校注》第一册下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8页。文字即《高安周挺斋论曲》,《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一段。但元杂剧作为成长于勾栏瓦舍的通俗文学,语言随着剧中人物而定,作品中大量吸收方言口语、俗语成语都使得曲词语言更加通俗易懂,亦俗亦雅,增强了杂剧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多用修辞手法,耐人寻味
元杂剧《范张鸡黍》为了使所叙之事、所发之感更加形象生动、引人深思,在曲词中大量使用比喻、排比、叠词叠字句等修辞手法,仔细探究此曲文,便不难发现这一点。
(一)使用比喻增加曲文的生动性
【六幺序】都是些装肥羊法酒人皮囤,一个个智无四两,肉重千斤。(《范张鸡黍》第一折)
【鹊踏枝】我堪恨那伙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狲,但学得些妆点皮肤。子曰诗云,本待要借路儿苟图一个出身,他每现如今都齐了行不用别人。(《范张鸡黍》第一折)
【寄生草】将凤凰池拦了前路,麒麟阁顶杀后门。便有那汉相如献赋难求进,贾长沙痛哭谁偢问,董仲舒对策无公论,便有那公孙弘撞不开昭文馆内虎牢关,司马迁打不破编修院里长蛇阵。(《范张鸡黍》第一折)
由此可见,【六幺序】中将政府官员比作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人皮囤”;【鵲踏枝】中将不学无术却花钱买官之人比作“小猢狲”;【寄生草】中将由贪官污吏组成的官吏机构比作“虎牢关”“长蛇阵”;这些比喻用得生动贴切,切中要害,直接揭露和批判了元代的选官制度的黑暗现实。
(二)排比句增强曲文的气势
如:【梁州第七】如今那宪台疎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纪纲败缺炎炎的汉火看看灭。士大夫尚风节,恰便似寸草将来撞巨铁,枉自摧折。(《范张鸡黍》第二折)
【村里迓皷】闪的我急急如漏网鱼,呀呀似失羣鴈,忙忙似丧家狗。〔云〕只这一梦呵。〔唱〕不由人不痛心疾首。(《范张鸡黍》第三折)
【幺篇】到春来怎听那杜鹃啼山月晓,到夏来怎禁那乱蝉声暮雨收,到秋来怎听那寒蛩啾唧泣清秋,到冬来你看那寒鸦万点都在老树头。这几般儿经年依旧,漫漫长夜几时休。(《范张鸡黍》第三折)
曲文用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列起来,以更强烈深刻地表达某种情感,增强剧中的气势,使得全曲更加铿锵有力,节奏分明。
(三)叠词、叠字句的大量运用
【游四门】疎剌剌阴风吹过冷飕飕,支生生头发似人揪,静悄悄荒林旷野申时候。昏惨惨落日坠城头,早乱纷纷寒鴈下汀洲。(《范张鸡黍》第三折)
【挂金索】我见他皮壳骷髅,面色儿黄干干浑消瘦,恰便似刀搅我这心肠。痛杀杀难禁受。恨子恨这个月之间,少个人来问候。早知你病在膏肓,我可便舍性命将伊救。(《范张鸡黍》第三折)
大量叠词的使用极大增强了曲文的感染力,其中ABB式叠词出现最多,如“泪盈盈”“意迟迟”“高耸耸”“闹吵吵”等;ABCC式,如“阴魂耿耿”“魂魄悠悠”“壮志扬扬”等;还有AABB式,如“冥冥杳杳”“荡荡悠悠”等;以及AABC式“凛凛英雄”等等,【游四门】中通过连用五个ABB式叠词,渲染了当时环境的凄惨荒凉,凸显了范式的痛苦无助与孤独。【挂金索】中的“黄干干”“痛杀杀”形象地描绘出范式在看到生死交张元伯尸首时的伤心欲绝。以上通过叠词的运用使曲文的语言更富有节奏感,也更能激发听众的心灵共鸣。
叠字句的使用也可谓是曲文的点睛之笔。叠字句是一句之中意义相同的字重叠。如:
〔卜儿云〕孩儿亡了。则被您痛杀我也。〔旦儿云〕兀的不痛杀我也。〔卜儿云〕孩儿今日嘱咐的话。要等他哥哥来主丧下葬。千里程途。怎生便得个书信到他那里。我且将孩儿停在棺函里。过了七日之后。选日辰埋葬孩儿。元伯。则被你痛杀我也。
这只曲子写出了张元伯向白发人老母嘱咐自己的后事,老母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不舍与无奈之情,连用几个“痛杀我也”的叠字句,突出了张母的无限悲怆,达到了引人深思、感同身受的艺术效果。
总之,通过欣赏元杂剧《范张鸡黍》的语言艺术,感受其丰富的语言表现力,体味其自然的语言特色,其中的方言俗语、排比铺陈、叠字叠句,都是如此的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也恰到好处地做到了王国维所言的“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