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课程开设现状分析研究
2018-03-07张奔设彭妍李蕊顾奇誌
张奔设,彭妍,李蕊,顾奇誌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武汉 430011)
1 研究高校创业课程开设现状的目的
创业教育不同于大学中的其他教育,它更加注重对学生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现有的创业课程怎样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髙校创业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等紧密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创业教育的重心在于创业能力、精神、素质的培养。尽管高校创业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备,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试图通过调查分析找出问题,促进高校创业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2 高校创业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为了解给高校创业课程的现状,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设计了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在2018年1月课题组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江汉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12所高校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2份,有效率为85.4%。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了六大板块:高校开设创业课程情况、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意愿、所在院校自主创业氛围、学生对于目前创业课程开设情况满意度、高校大学生对创业课程的评价、高校学生对创业课程的需求。此外还调查了学生对于高校创业课程的意见。调查问卷反映的基本情况如下。
2.1 基本情况
2.1.1 高校开设创业课程开设情况
根据统计的结果来看,有将近63%的高校都开设了均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可见大部分高校都对创业教育比较重视,在教学中均有所体现。在课时安排上有32%的课程安排在16个课时,近两成有24个课时。在师资方面,教授创业课程的老师有59%是专职教师,38%是创业成功人士或者有创业经历的人,七成高校选用的教材是创业实践类或创业事物类的教材,还有部分学校没有配备教材。
2.1.2 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意愿
面对现在的毕业就业前景,10%的大学生表示一直有自主创业的想法,41%的大学生有想法但是不知道怎样操作。大部分的大学生会在发现好的项目后选择创业,5%的大学生经常关注政府相关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法规,大部分学生对此不太了解。调查中表示会在上过创业课程之后选择创业的学生数量较少,可见高校的创业课程对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较小。
2.1.3 所在院校自主创业氛围
有60%的大学生认为所在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着相当的重视程度,这也与国家对高校创业的重视相关,有超过90%的学生认为所在高校具有创新创业氛围,其中有32%的参与大学生认为其所在院校创新创业氛围较强,大部分的高校为学生营造了创新创业氛围,但是也有改进空间。
2.1.4 学生对于目前创业课程开设情况满意度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表示对所在院校开设的创业课程情况表示部分满意,24%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满意。有44%的学生表示是以“学校安排不得不去”的心态上这门课,并且上过创业课程的同学中有近五成的人表示对其无感,可见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还有改进的空间,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切实需求调整创业课程。上过创业课程的学生中有超过四成表示听过创业课程之后想创业,可见高校创业课程在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1.5 高校大学生对创业课程的评价
在上过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的学生中,有86%的学生对于创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达到对创业有十分清晰了解的学生只有5%,可见高校创业课程在普及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有可以改进的空间。
对于现有创业课程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有84%的学生认为有部分提升但不是很大,只有10%的学生认为有很大提升。同时,上过创业课程之后有32%的同学表示能够了解一些与创业相关知识,有近五成的同学认为难以提高自我实践能力。此外,各高校现有创业课程使学生对于政策了解、人际沟通、管理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
2.1.6 高校学生对创业课程的需求
对于创业课程学生有着自己的期待,期望值最高的是先关工作和实习经验和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其次是获取创业信息,再次是希望了解相关的职业技巧。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创业课程的需求更多的在于实践技巧的学习,缺少对于创新创业精神和思维的培养。
2.2 当前高校开设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2.2.1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对开设创业课程满意度不高
总体而言,不少同学有过创业的想法,但是对于创业类的课程,有44%的同学表示是由于学校安排不得不去上这门课,将近半数上过创业课程的同学表示对其无感,可见高校的学生中对于创业类课程的学习缺乏积极性。而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中对于创业课程满意的只占到24%,大部分学生表示对于学校开设的创业类课程只有部分满意,甚至是不满意。
整体而言,高校创业类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不能达到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业积极性和创业热情的目的。这也与高校的授课方式有关,高校中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传统课堂理论教学,许多创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大部分的创业课程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和对于创业课程的满意度自然不高
2.2.2 开设的创业课程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有一些高校将创业课程设计为选修课,并且未配备相关的课程教材。对于创业课程的设计上也缺少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多数学校开设的创业类课程课时数较少,许多高校开设课时数只有16个课时,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比也较小。在教材的选用上也缺少规范,创业实践、企业管理、心理教育等各类教材均有所涉及,部分高校甚至于没有配备教材,这些情况也导致高校创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无法达到预计的效果。
2.2.3 师资缺乏实践经验
当前高校中教授创业类课程的老师大部分是学校中的专职教师,这些老师缺少创新创业的相关实践经验,没有完备的创业知识体系,对于创业的实际过程缺少亲身经历,也无法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提供大的方向上的指导和创业信息的提供,再加上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使得创业课程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2.2.4 学生对高校开设创业课程理解存在偏差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它和普通的能力培养有着本质区别。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许多高校对于创业课程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和完整的体系,主要原因首先是高校中的学生对于创业课程的期待偏向于职业技巧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培养而缺少创新创业思维和精神的培养,其次高校中虽然开设了创业课程,但是授课老师主要是高校中的专职教师,缺少有创业经历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创业课程的教授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而忽略了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3 大学生创业课程发展策略及建议
3.1 完善创业课程评估机制
高校中创业课程的对象是学生,因此要根据创业课程的目标、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对高校创业课程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学校用于创业课程的各方面投入、软硬件环境、学校的创业氛围以及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估,如从教学过程中创业情景模拟所占课时的比重、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兼职老师上课的数量、成功企业家的讲座次数等方面对创业课程进行综合评估,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创业课程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3.2 优化创业课程设置
首先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将创业课程列入公共课中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院还应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将创业课程编入专业必修课中,激发学生利用所学进行创业的热情。其次还应在创业课程中设计一些模拟实训课,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了解创业流程和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与企业进行合作,安排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到企业中实训。
3.3 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对于专职教师要进行相关的创业实践培养,让教师在实践中深化对创业的理解,在授课中可以比较清晰地讲明白创业的过程和细节。此外,高校可以积极的向社会聘请一些兼职的创业成功人士在学校代课,邀请一些企业家在学校开展创业演讲和座谈会,让学生聆听来自创业一线的声音。
3.4 找准创业课程定位
高校要找准创业课程的定位,深刻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将创新创业思维和精神的培养贯穿到创业课程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培养创业能力为重点,为新时代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陈璐,赵頔.大学生创业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全国21所高校创业课程质量调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78-82.
[2]刘洋.“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探析[J].南宁职业学院学报,2017(1):59-61.
[3]李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4).
[4]商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展趋势的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