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童心化诗心
——谈谈如何让孩子爱上诗歌
2018-03-07马忠强
马忠强
(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1 目前诗歌教学的普遍“病症”
我国是诗歌大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的大约有3000年的发展与变迁过程。而儿童诗的历史,自五四以降,将近百年。许多大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创作了一大批流传甚广的作品,例如胡适的《蝴蝶》,周作人的《慈姑的盆》,等。但是时至今日,儿童诗发展身陷困局难以为继。
在日常教学中,有一些老师,不理解教材选编儿童诗的目的,仅仅把它当成是一篇普通的文本对待,教师往往出于对“价值观”教育的考虑,强行以成人的视角带领孩子们闯入一个陌生的世界,最终使他们被迫接受一些一知半解的东西。正是老师的这种做法,让原本鲜活有趣的情感体验,变成单调枯燥的道德说教,诗歌教学一下子变得黯然失色了。
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孩子们能接触到的优秀的儿童诗数量不足。就以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为例,小学阶段正式编入课文的十二篇中,有好几篇很难称得上是儿童诗。再者,现代社会环境也是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曾几何时,诗歌是人们表达情感最主要的手段,可是现在“诗歌已死”,诗歌爱好者基本上变成了“遗老遗少”,更遑论让孩子们有能力去欣赏它。这样,孩子们就缺少一个接触、学习童诗,开阔他们诗歌视野的良好机会。
2 儿童诗的功能与意义
2.1 童诗——精神的一杯初乳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为人所喜爱和传颂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有人说诗歌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童诗也可看作是孩子们精神成长的一杯初乳,是打开想象之门的一把金钥匙。童诗往往因为简短、有趣、优美等特点深受孩子们喜欢。尤其是儿童诗中奇特而丰富的想象深入人心,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美好的种子。教师可以借助内容简单的儿童诗来作为起点,这些诗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容易接受理解,又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在学习时非常喜欢,自然能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例如,读了冰心《纸船—寄母亲》,孩子们能领悟到母爱之伟大。
2.2 童诗—个性的闪亮徽章
童诗作为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反映了孩子的心理世界、生活内容、思维习惯、情感需求以及性格品质等个性特点。这样的作品在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格、情感操守,还有在深化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水平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平时,我在教授诗歌之后,都会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创造,哪怕是一两句话。例如,我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诗时,首先和孩子一起了解和领略其他地方的特点,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都去过哪些地方。这样一来,把课堂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一下子就有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创作也变得容易很多。
2.3 童诗——开拓思维的钥匙
儿童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无边无际、色彩缤纷的。但是在现实的打压下,他们在各科作业中疲于奔命,在纷至沓来的考试前忐忑不安,原本的灵活变成了机械,原本的个性化作了普通,他们越来越趋于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产品。儿童诗的学习,唤醒他们内心中的自我,让黯淡无光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优秀的童诗总是不约而同地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趣味性和想象力的世界,为他们打开一个全新的天地。比如金波老师的《爸爸的鼾声》,奇特的想象让诗歌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孩子们在学习时既感受到趣味性,又丰富了想象力,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2.4 童诗——语文的魅力之窗
孩子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汉语的了解认识是浅显模糊的。虽然如此,但是他们依旧能感受到汉语独特的美感,在诸多文体中,儿童诗接受起来无疑是最让人毫不费力的。从最初的摇篮曲到儿歌童谣,再到书本上的诗歌,儿童诗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其中韵律之美、文字之美、情趣之美,让孩子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享受。例如骆宾王《咏鹅》一诗,将生活中常见的鹅艺术化地处理了,该诗不仅声律和谐,而且画面感十分强烈,“白”“绿”“红”三个字的使用渲染出反差巨大的色彩,群鹅戏水,仰天而歌更是让人感到意味无穷、志趣高雅。
3 童诗教学让孩子成为“乐之者”
虽然儿童诗是专门为孩子们而创作的,但是童诗教学的最终目的绝不是为了创作童诗,而是要让他们成为诗歌王国自由徜徉的精灵,真正发自内心地爱上诗歌。这就要求教师富有教学智慧,让孩子们爱上童诗。
3.1 让童诗走进生活
熟悉的事物或者环境更加能唤起人们的精神共鸣,教师如果能将诗歌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无疑更加能勾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毫无阻隔地进入文本,感受诗歌之美。例如,我指导孩子们欣赏歌咏美好事物的诗歌,由于大多数孩子生活在江南,所以特地出示了一首《南山竹》,民歌式的表达与诗歌的内容紧密契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朴实而鲜活的意象从小便印在他们的脑海之中,他们自然对这样一幅清新自然的江南生活画卷充满了亲近之情,欣赏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游戏式的童诗教学
鉴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理解能力和专注度还不强,所以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手段可以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例如,我在上《清平乐·村居》一文时,通过将诗歌改编成独幕剧的方法,让孩子分别扮演老夫妇、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尤其是小儿子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大家纷纷要尝试扮演这个角色。除了表演之外,还可以讲故事、朗诵会、歌曲改编、赛诗会等游戏形式开展诗歌教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可以解放孩子自由的天性,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真正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爱上课堂,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体。
3.3 让孩子成为诗人
学者于丹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但是,他们都是沉睡的诗人,只有唤醒他们内心的渴望,才能让他们重新进入诗的世界。为此,我认为积极创造让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是无比重要的。为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诗社团体,创办班级小刊物,以激发孩子们的热情。让我欣喜的是,在不久前的一次诗歌征文中,有个孩子创作了一首《春来了》:“春风像个顽皮的孩子/在空中打着卷儿/在哪儿都有它的足迹/它飘过花园/轻轻呵一口气/随着它的脚步/花瓣从口袋中溜走/洒向世界各地/它跑向河边/拉着柳姑娘的秀发/玩起了荡秋千/时不时拂过水面/逗着鱼儿跃起……”多么充满想象力的诗句,多么生动有趣的文字,诗歌创作的大胆尝试,真的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或地方开花结果。
小学语文的童诗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老师积极主动地探索,让孩子的未来不止是 “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拥有“诗和远方”。我相信在诗歌的国度里,他们一路沐浴着雨露和阳光,会绽放出最纯真、最迷人的笑容。
[1]佚名.“孩子们的诗”走红网络[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8(2):50.
[2]刘奎.童年岂可不读诗[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1-05(007).
[3]陈鹏举.唤醒我们内在的诗心[N].解放日报,2017-12-2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