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文物研究机制与发展
2018-03-07李一辰
李一辰
(河北省容城县文物保管所,河北保定 071700)
文物即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各种各样的的文物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关系,表现其当下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与关系、意识以及认知并利用自然环境的情况,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物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研究,对人类认识自我、了解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促进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 文物的科学研究机制
文物科学研究的发展机制说明文物本身对了解价值,挖掘文物自身作用和保护文物具备重要的基础和作用。我们将从以下几大方面谈一下我国文物科学研究的机制和内容:
1.1 文物的分类及鉴定
文物具备特别关键的历史特征,首先文物的分类、鉴定是一门特别专业的学问,它是文物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文物科学规划的重要环节。因为文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里的年代不同、质地差异,形式多样、功能多样,所以在针对文物呈现的特征区别对待并从各种视角、差异性的分类方法认真鉴别。从目前文物管理技术上看,国家对待文物划分将文物分为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意味着固定的遗址形态,例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近现代典型建筑等;可移动文物意味着可以用有效的运输工具搬动,例如古器物、古文献、古书画等。在人类的繁衍生息过程里这些大量文物有的又分为若干小类,比如古器物,按照质地就可以分为青铜器、玉器、铁器、陶器、瓷器等。
文物鉴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文物所处的时代、真伪和社会价值。我们在了解的基础上要进行断代和辩伪,倘若文物的时代无法确定,真伪不知,文物的价值也无法判断。
文物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即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在历史长河中我国文物中很大一些是经过挖掘出土的,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文物颇多,在挖掘的古文物绝对历史罕见,古文物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古代字画如清明上河图等价值连城的字画对国家参考和挖掘的价值巨大,对年代更为久远的文物,还使用碳十四、热释光、古地磁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测定年代。以上都归类于现代科学鉴定年代的方法。传统的鉴定方法针对的是传世文物年代的鉴定和辩伪。
研究历史文物需要准确的方法,比较分析法在古代历史文物中也有着自己的鉴定方法,比如在对同一类文物宽泛研究的基础之上,按照规定的方法认真总结特点,选择若干可信的、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或决定纪年的器材认证,参考同时代的待鉴定文物,做出清晰判断作为研究其历史贡献,另外需要严格注意的是标准器的确定有时也是相对的,资料的丰富,认识的不断加强,标准器的确定就会更加精细。所以,文物鉴定也需要反复推演,以不断提高文物鉴定的科学水平。互联网发展的迅猛,在文物的历史研究过程里也突飞猛进,近几年,考古学已经在很多发掘文物中整理出一套系统作为研究切入点,并有效将传统方法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进行,现代的技术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研究价值。国家规定对于一部分传世器物,使用标准器对照进行鉴定。传世的古书画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最大化的社会参考价值,例如,利用红外线、软X射线摄影,可发现很多人们视觉察觉不到的墨迹和印迹。
1.2 文物资料的整理和汇总
文物资料的整理和汇总是进行文物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整理汇总的过程,从特征入手慢慢由细节挖掘巨大的历史价值。文物的科学研究与人对事物的普遍认识规律相同:对于某一类文物的研究,都是由浅到深,由表到里,从个例到大众,从个案研究入手,在此基础上,发展到此类文物的系统研究。文物资料的分类整理汇总极其重要,我们现在电视台《寻宝》节目里出的大量国宝就是根据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很多类别的文物著录,总结当时的文物研究经验成果,这些著录在现代仍然有着研究和参考价值。
1.3 文物科学研究的原则导向
(1)文物的保护研究,重视文物的社会价值。文物是一个国家的血脉和历史见证,任意一件文物所蕴含着历史信息都不可能是单一的,在要求研究中我们必须重视文物的综合价值,寻找文物的社会存在价值并从深度和广度上,找出其蕴含的全部历史信息。这就决定了文物研究必须广泛的结合各个科学领域的有关学科,综合各个有关学科有助于文物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对文物的价值做出全面的评价。国家对冶金史研究者的重视,都是从本学科的角度对编钟进行了研究,但都不会对编钟的价值做出全面综合的评价。
(2)文物保护研究应与历史文献相结合,不能脱离。文物保护研究以及考古学研究,是历史科学的组成要素。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在文物研究中,有其是历史时期文物的研究要深深抓住历史文献进行整理。从文物科学研究总体上看,各种方法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交合在一起的。研究文物的任何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能否定或者抛弃,这会给文物的科学研究带来消极作用。只有密切结合,才有利于揭示文物的综合社会价值。
(3)加强文物研究的理论探索,坚持“百家争鸣”原则。历史舞台只要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的文物理论,都存在深入讨论的话语权。理论探索即是进行会议研究,深入讨论文物价值,结合时代的口号和国家政策进行研究,来自五湖四海的考古工作者进行 “百家争鸣”的过程,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促进文物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文物保护机制。
2 文物的保护研究机制
很长时间里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都是技术性不足,更侧重于具体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技术性修复,对基础理论的研究缺乏事实根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和文物的研究。建立长久有效的保护机制,完善一些破损的文物,恢复建筑文物的美观和保持长期的整体观赏性。指导今后的文物保护研究实践,从而推动整个机制的完善和进步。
2.1 文物保护研究的“铁三角”
在文物保护的蓝本里有“保护”一词,它解释为三层:第一,控制环境,把文物的本身的老化环境降低到最低用来考古;第二,挖掘文物自身价值,采取人为干预,尽可能的保存完整;第三,修复那些在历史的浩荡或者更迭,因为世事变更带给文物的损害,考古工作者让文物重新达一个稳定状态。从保护的意义上讲,文物保护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是一门实践,科学家和考古工作者要仔细揣摩,保护文物。
2.2 文物保护研究机制框架
框架结构是文物保护的骨骼,骨骼支撑着美学的精华。环境、材料、修复密切相关又相辅相成。修复技术是一门实践过程。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必须把握实践的多重要素和技术环节不可粗心马虎。修复技术中存在两个手段,即修复材料和工艺产生于基础理论的研究结果。文物保护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占据重要地位,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们要对历史心存敬畏之心,好好观赏和保护,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让子孙后代学习。
3 结语
文物保护是国家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发动群众保护,建立长期有效机制,保持整体的完整性和观赏性是非常重要的,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并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努力的发展文物保护产业,振兴文明。
[1]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 萧罡.古陶瓷鉴定之我见[J].收藏,2005(4):37.
[3]张志辉.文物考古之文物保护与管理分析[J].东方教育,2015(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