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江苏女子体育发展史研究

2018-03-07陈新华王振磊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1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女学体操运动会

□ 陈新华 王振磊(南通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19)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广大女性在思想观念上一直承受着“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的束缚,既没有社会地位,也不为生活所重视。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几千年。因此,中国古代女子长期被拒于体育大门外。直到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逐步陷入殖民与半殖民统治的苦海中,随着近代西学的传入,西方“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观念也逐渐被当时试图救亡图存的进步人士所接受,一些进步人士开始意识到:“故妇学是天下兴亡强弱之大源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批判歧视和残害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以及女子缠足等陋习,倡导女子教育等,这才撼动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大门。

1、近代江苏女子体育教育雏发展形阶段研究(1840-1896)

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国门之后,发现在拥有如此多人口的国家中,竟然没有多少人信教,他们认为发展中国的信徒是宣扬他们的良好时机。因此,在近代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之下,西方教徒开始广泛走向中国,宣扬教法。其中,教会女子学校是他们宣扬教法的基本产物,这些西方教徒立志要改变中国女性陈旧而又保守的思想观念。因此,开始广招学生,创办女子教会学校,进而改变中国女性的思想观念。

1.1、上海女子体育教育发展雏形阶段的概况

在教会女子学校创办初期,主要以小学为主,办学程度较低,而且学校较少,课程比较简单,所有学校的课程中,并没有将体育课程规定为正式课程,而是以一些“游戏”、“课外活动”的名义开展的,其目的是消遣娱乐,且大多数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如1844年美国教会在江苏镇江开办的女塾,是近代江苏第一所女子教会学校,同时也是江苏省内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会学校。1851年,美圣公会在上海地区(虹口)开设了第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圣玛利亚书院。1867年法国天主教拯亡会创办经言女学,主要培养修女(1868年改名崇德女子学校,1934年改名徐汇女子中学)、中西女塾等。

上海圣玛利亚女子学校体育教育的雏形发展。

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开始后,一些官商贵族,他们或许是为了拯救摇摇欲坠的政府,或许是为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求得一份自保之力,于是在“自强求富”的口号带领下,纷纷投身其中。西方文化在当时代表着科学、先进甚至时尚,这些官商贵族不仅自己研究学习西学,更让自己的子女也从小学习西方知识。在这种社会潮流的带领下,一所著名的女子“贵族”学校诞生了。这就是1881年由文纪、裨文两所女塾合并成的圣玛利亚女子学校。学校在创办初期,只有寥寥数人,但以后每年都陆续增加。圣玛利亚女校重视英语、音乐、体育三科,其中在体育方面,提倡健身运动,注重养成学生集体生活的习惯。

圣玛利亚女校在一天的课程之后,还会安排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并且有统一的体操服饰。圣玛利学校的校长曾这样写道:“由于推广体育锻炼,女孩们的健康得到很大改善”。一位观看了圣玛利学校训练的中国男子说:“这对她们确实会有很大好处,因为中国的妇女和女孩不够强壮。经过几个世纪的缠足、禁闭家中、长期坐着刺绣和缝纫,她们的肩膀弯曲变形。她们中的不少人还因为缺少健康的户外运动而得了结核病”。

1.2、苏州女子学校体育教育的雏形发展

186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教会学校随外国侵略势力进入苏州,并且逐渐增多,形成包括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在内的各类学校,1883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顾立雅在苏州创办冠英女塾,这是苏州第一所女子小学校,开苏州女学风气之先。1889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中华女布道会美籍传教士金振声在苏州创办男女兼收的小学,名为英华学堂。这类学校多数创办在教堂内,课程简单,设备简易,学生人数也在几人到几十人不等。1900年创办苏州中西学堂,后又将书院、私塾改为中、小学堂和蒙养学堂。这些学校成为外国人掌握的教育的起点。

1.3、江苏省其他地区女子学校的体育教育雏形发展

在教会女子学校在上海如火如荼发展的影响下,江苏省内其他地区也开始开设一些女子教会学校。1844年美国教会在江苏镇江开办的女塾,所开设的课程除《圣经》等文化课外,还有诗歌、体操、游戏等,并且规定学生在上下午课间可“使用已备好的器具各自进行游戏”,当时虽然体操、游戏还未正式纳入学校课程之中,但是学生们已然每天可以进行一些身体锻炼活动,这对于传统几千年的国人来说,女性走出家门,进入学堂,走进操场着实是一个大的历史进步。1873年,天主教会在大洪镇圣母堂创办海星女学,专收女青年教友。并且提倡体育活动,以此来强身健体。

2、近代江苏女子体育教育初步发展阶段的研究(1896-1919年)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教会女子学校体育教育在经历了初期的艰难发展以后,逐步步入了正轨,发展越来越好,进入学堂学习的女子也越来越多,因而,教会学校参加体育活动的女性也随之增多,女性的教育思想以及体育思想都有普遍提升。

2.1、民办女学步入历史舞台(1896-1907年)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大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女子教育以及女子体育教育的开展都是在外国教会创办的学校中进行的。直到1897年才出现了第一所国人自主创办的女子学校,这也开启了国人自主创办女校的历史。

(1)第一所国人自办的女子学校——经正女塾。

1897年,梁启超联络经元善、严晓舫、汪攘卿等,在上海开办经正女学,由经元善总负责。这是国人创办的最早的女学,梁启超将日本的女子学校课程带到了中国,“日本之女学,约分十三科:一修身、二教育含教授及蒙养之法、三国语谓日本文、四汉文、五历史兼外国史、六地理、七数学、八理科谓格致、九家事、十习字、十一图画、十二音乐、十三体操。

经正女塾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女子放足,最初入学的学生中就已有不缠足的。梁启超闻知后称赞:“为大开民智张本,必使妇人各得其自有之权。”这所以西学为主的女子学校,在创办之处就确立了“发展女子的身心健康”的教育思想,此外,他们还邀请了中西学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座谈会,讨论办学之道。其中特别强调“东西学校无不有体操者,此培体却病之要义,未可忽也”。

经正女学虽只生存了两年左右就停办了。但是,经元善兴办的女学是国人自办女校的标杆,颠覆传统教育观念,冲击了封建习俗,倡导男女平等,造就文化女性,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开启了女子教育的一代新风。

(2)苏州地区女子学校体育教育的初步发展。

苏州国人举办的第一所新式女子小学是兰陵女校,为两等学堂,由江漱芳(字兰陵)于1901年在苏州因果巷创办。受其影响,苏州女子教育、女校开办之风随之兴起,1902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女传教士海淑德在苏州天赐庄创办的景海女塾。

1906年,谢长达、王季玉母女开办了振华女校,取名“振华”,旨在振兴中华。学校创办伊始,就得到堪称现代教育奠基人的章炳麟先生、蔡元培先生的鼎力支持,并亲任校董。此外,社会贤达、各界名流李根源、叶楚伦、竺可桢等出任校董,过问校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评价说:“振华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

(3)南通地区女子学校体育的初步开展。

在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歧视与压迫矢非常明显的,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市人很难遇见几个脚大步急、身强气粗的女子,致使中国妇女的体质日益赢弱。张謇感叹:“呜呼!学之不明,而千百年来女界乃独罹其黑暗矣”,1902起,在张謇的倡导下和推动下,大兴办学之风,陆续建办学校。通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今通师一附)所设的为体操游戏课,每周三教时。1903年,张謇赴日考察,待他回国以后,聘请了日本女教习,并且在女师的课程中开设了体操课,他认为运动就是功课,而且是天天必须做的功课。在女子师范中,课外活动,由学生自治会组织安排,每天课后都有体育活动。1905年,张謇创立了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这是仅次于上海所办的务本女塾设置师范科后的一所女子师范学校。

在教会学校以及张謇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南通各县的学校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开始陆续出现,虽然在这段时期内,各个学校的女子体育教育并不普遍,但是,在社会大环境下以及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出现专门的女子体育教育也仅仅是时间问题罢了。

2.2、女学地位确立以及女子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1907-1919年)

1907年3月8日,清政府颁布了包括《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两部分的章程。

《女子小学堂章程》的立学总义是这样要求的:“女子小学堂一养成女子之德操与必须之知识技能并留意使身体发育为宗旨”“童年身体期于发达健全,凡教授各种学科,须合女子身心发达之程度,勿得逾量增课,致有耗伤”、“女子缠足最为残害肢体,有乖体育之道,各学堂务一律禁除,力矫弊习”这两条规定对于女子课堂适量教学以及女子缠足进行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女子在健康的身体条件下进行其他活动。关于体操科教学要旨中规定:“其要旨在使身体各部发育均齐,四肢动作机敏,咸知守规律、尚协同之公义”。

在《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仍然有“以养成女子小学堂教习,并讲习保育幼儿方法,期于裨补家计,有益家庭教育为宗旨”的规定,仍然将女子进入学堂学习定义为“裨补家计”以及“家庭教育”。虽然目的是培养传统的贤妻良母,但是将体操和游戏列为课时内容确实是有利于增强女子体质,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清政府颁布《女学章程》之举鼓励了地方官吏办学的积极性,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办女校,兴学体操的浪潮。

(1)近代体育史上第一所女子体操学校——中国女子体操学校。

1907年,近代著名体操教育家徐一冰、徐傅霖等在上海创办中国体操学校,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所培养体操专门人才的学校,1910年,创办中国女子体操学校,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所女子体操学校,在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开学之际,有这样的记载:

“昨日爱尔近路均益里中国女子体操学校第一次开校之期,学生二十余人。体操科聘请日本女子体操学校毕业生汤琳女士等担任…….而体育一颗多假手于男教员,不便躬自矫正生徒之姿势,种种窒碍实阻女子体育前途之发达。是校意在养成女子健全之体格,除现有之流弊……”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创校之际,就已经聘请日本女子体操学校毕业生汤琳女士等担任,同时也说到,以男教员来进行女学生的教学,不便躬自矫正生徒之姿势,阻碍了女子体育的发展,可见,当时学校已经很好的认识到了女子体育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女子体育的必要性。

1910年,中国女子体操学校举办运动会,引起了很大轰动,在“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三从四德”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从人们的思想中抹去的时候,中国女子体操举办运动会,在当时人们看来是十分新奇的,所以,纷纷前去观看。中国女子体操运动会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普通体操,包括徒手、棍棒等;第二部分是包括分方舞行进法在内的游戏体操;第三部分是应用体操,包括三人三木环、小棍棒等;第四部分则是学生试教的成绩表演、与湖州旅沪及志成两所女学相比,中国女子体操学校的学生精神饱满,器材新颖,表演精彩,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因此感叹:“他日出而教授,于我国中女界体育前途,裨益非浅鲜也。”

(2)苏州女子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使得女子体育活动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获得了一定的地位,《申报》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极好的宣传机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申报》对于女子体育教育活动进行了大量的报道,1909年5月28日,《申报》报道了苏州爱德女学的一次运动:

本月初五日吳江愛德女學開第一次運動會已見前報是日下午六時開會天氣晴朗城鄉鎭來賓甚衆男女各校整隊叅觀者本城有江震高等小學及第一區初等小學同里鎭有同川明華餘力周莊鎭有周莊第一女學震澤鎭有淑羣女學北斥鎭有斥溪女學……有慨乎女子體質柔弱乃注重體育特請日本體育專修科畢業生徐君溥泉爲體操敎授數月以來程度猛進……矯健靈敏不讓男子……

这是一则苏州的爱德女学在1909年5月举办开学第一次运动会的新闻报道,来宾甚多,有江镇高等小学、周庄第一女学、斥溪女学等。运动会的女生精神饱满,步伐整齐,运动会的各个节目无不娴熟,博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担任校长的王君振感慨道,女子体质柔弱,应该注重体育的发展,因此,特聘请日本体育专修科毕业生徐君溥泉作为体操教员进行授课,发展女子体质。几个月以后,情况显著,学校里的几个学生身体矫健,甚至有不输男子的气势。在女子体育教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的社会背景下,学校也在以体操课、运动会等诸多形式大力的发展女子体育事业,促进女子体育的发展。

(3)江苏省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

1913年,美国浸礼会、监理会、长老会等教会开始在南京筹建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成立了校董事会,由曾经在湖南长沙教会中学任教的德本康夫人(Mr s.Laur ence Thur st on)担任校长,金陵女子大学办学中设置过16个四年级学科,包括中文、英语、历史、体育、化学、家政以及医学专科等。

金陵女子大学在办学之初就十分注重学生的女性本位的体育思想,在开学之初,对新生进行全面的体检是金陵女大的传统,在早期进行的学生体检中,有很多学生会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裹脚,这对于体育运动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每年体育系专门组织学生进行身体姿势的检测。在课程的设置中,除了安排国文、英语等正常的基础知识课程以及生理、解剖等专业性的知识以外,还会安排一些体育舞蹈,体育游戏等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

3、近代江苏女子体育教育逐步发展阶段的研究(1919-1937)

1919年,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五四运动,五四时期的女子教育是在五四志士对传统教育的批判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其实质是对五四精神的背定,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它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实现了男女平等教育权,壮大了知识女性群体,提升了女性自身的素,为女子教育的多层化、多维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开启了女子教育现代化的先河。

3.1、上海两江女子师范学校的体育教育的逐步发展

(1)上海两江女子师范学校的创办。

1922年,毕业于中国体操学校的陆礼华用自己积蓄起来的工资租用一幢房子,在上海创建了“两江女子师范学校”,并任校长。学校在创办之初,条件异常艰苦,学校的校舍“乃租方斜路白云观对面的房屋”,然终究非长久之计,学校决定重新建设。建设以后的学校设备齐全,拥有田径场、乒乓球室、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此外,学校还主张“我们准备修建体育馆,高尔夫球场、手球场,限制招生,不求数量的增加,提高学生的学业标准,敦聘名教师,充实行政机构”后来考生来源逐渐丰富,大部分是其他师范学校的在校生,她们转学体育专业。故1928年经立案申请批准,学校更名为“私立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随着学校声誉的提高,生源也越来越多,除上海地区外,还有江、浙、鲁、豫等省,进而遍及全国各地。

(2)上海两江女子师范学校的运动会。

两江女子师范学校虽创办时间较晚,但是由于其教学质量高,对学生的学业标准也较严格,因此,学校声誉越来越大,趁此学校发展的阶段,1926年5月20日学校决定举办运动会来扩大影响力,通过《申报》报道我们可以看出:

西門公共體育場兩江女子體育師範學校定於月之二十四日(下星期一)下午一時半起在體育塲舉行運動會茲悉該校此次之會所有節目異常可觀如低欄跑兵式操足球等......已收到備給者計金銀銅三色奬章各十枚(公共體育場贈)緞旗兩面(校長贈)錦旗六面(敎務長贈)網球拍一副(事務主任贈)銀章四十枚(敎員劉鳳麟贈)餘如各校董各敎生實習學校校長均將捐贈奬品。

通过以上报道我们可以知道,学校为了激励学生参加运动会,特意拿出锦旗、银章、网球拍等作为奖品,在运动会举办当天,参与者众多,包括各个小学、中学在内的学校学生。还有各种兵式操以及来自涵德女校的舞蹈表演,场面好不热闹。两江女子师范学校举办运动会,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学校影响力,广招学生,但更重要的是发展女子体质,增进女子健康。

3.2、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体育教育的逐步发展

1929年,金陵女子大学设立体育简易科,次年又更名为体育专修科。金陵女大的体育专业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共体育,其性质与我们目前的公共体育课是一样的,是在校学生的必修课,全校四个年级,每个年级每周有二到四课时。其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体操、体育舞蹈、球类活动以及田径等,保证每周最少二到四课时的体育课,不仅使得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同时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而第二部分则是专业体育,类似于今天的体育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中小学、大学以及专门学校的体育教师。教育部关于体育教师的培养也下达了相关的文件,文件说道:

“女生体育师资及家庭教育师资尤为缺失,应该加以奖励培养。解决女子体育及家庭教育的师资,应该以各女子师范学院以及各师范学院添设这种学系。在女子师范学校中,选择成绩优异的学生送入肆读,予以完全的公费待遇。如果急需要,也可以先设置专修科,训练两年便可就业的学生,以充实中学学校的师资,不过要求这两科的发展,设立学系或立学院是必须的。”由上可见,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国家来说,体育教师的培养是十分重视的,甚至有“成绩优异的学生送入肆读,予以完全的公费待遇”的奖励条件,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女子体育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女子体育教师的稀缺。

3.3、苏州女子体育教育的逐步发展

五四运动以后,苏州的体育教育渐向欧美学习,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爱好,田径、球类逐渐代替兵操。北伐胜利后体操课普遍改为体育课,每周二节。女校在教授体操、舞蹈的同时,也推广田径和球类运动。作为苏州女子教育的先锋的振华女校更是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发展学校体育设施,多样化发展学生的体育教育,一时名声鹊起。

(1)振华女校体育教育的逐步发展。

为了发展学生的体质,拜托“东亚病夫”这个耻辱的称号,振华女校决定建造一个体育房,在建体育房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当时因为资金紧缺,学校的学生自发的为学校捐款,并且,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地寻找工作挣钱,将所得收入全部捐给学校用于体育房的建设。“我们决定以平日的零用钱,点心钱积聚起来捐献给学校,以表我们对学校的感激之心。级友们都赞成每人每天投三个铜元,渐渐地聚成了三十元。在闲暇时间,级主任先生带领着一部份的级友做着拉糖出售。”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振华女中终于拥有了完备的体育设施,体育场上有篮球场、棒球场、足球场等,此外还有跳高专用的沙滩。这些设备使得全校的学生的体育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发展。同时,在整个苏州来讲,振华女中的运动水平且超过教会女校。出现了一种各校多为争锦标而培训选手,或竟以优惠条件拉拢运动员入校的现象。

20世纪20、30年代,苏州女子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尤为繁荣。苏州女中曾参加江苏省女子篮球赛夺得冠军。慧灵、振华、英华、景海等女中排球队参与的全苏女子排球锦标赛;苏州女中、振华女中、英华女中及东吴大学、成烈体专等女子篮球队参加的全苏女子中学篮球锦标赛。

除了校际之间的赛事以外,振华女中还举行校内运动会,当时情景很是热闹:“5月21日为本校举行夏季运动会之期……个同学身手活泼,按次运动,如舞蹈游戏、柔软表情等操。莫不淋漓尽致,令人赏心悦目……各级之器械体操及国技也。最后,初高中的篮球比赛,球员手法熟练,应付自如,虽奔走烈日之中,毫不稍减其士气,其尚武之精神,至可嘉也。记者曰,石砌者,屋宇之基也。精神者,身体之基也。屋宇借石砌以奠定,身体借精神以锻炼。语云,健全之精神,寓健全之身体,今际此列强耽视,苟不急自强与体育方面特加注意,则弱肉强食。”由上可以看出,在振华女校运动会之时,所有的师生都如约而至,可见他们对于运动会的期待程度之高;体育舞蹈 、器械操以及武术等花样繁多的表演令在场的师生赏心悦目;此外,还有初高中的篮球比赛,学生们技术之熟练,可见平日之苦功;记者也说了,石头,是盖房子的基础,精神,是身体的基础,房子要靠石头堆砌,而身体则要靠精神来锻炼,有人说,保持充沛的精神,也就是保持强健的体魄,如今,列强对我们虎视眈眈,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强健的体魄,最后的下场也只剩下任人宰割了。记者借此话来提醒大家,要保持充沛的精神,加强身体的锻炼,有朝一日,保家卫国。

完善的体育设施,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精彩激烈的运动会以及校际比赛让振华女校的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女子体育教育思想越发的根深蒂固,女子体育竞技水平也越来越高,在振华女校的推动与影响下,整个苏州的女子体育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

3.4、南通女子体育教育的逐步发展

1919年,南通女子师范学校与南通中等以上学校第一次联合运动会为之专设的女子运动项目。“1923年,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学生严南陔入选中国女子排球队,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成为南通女子体育教育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

1935年8月在江苏省运动会的分区选拔赛中,南通县、如皋县、海门县、启动县、东台县、崇明县、泰兴县分在一区。南通县运动员男49人,女27人,如皋县运动员男29人,女2人,海门县运动员男21人,启动运动员21人参加了田径和球类比赛,这些运动员都是学生,选拔结果,赴省参赛的60名运动员中,南通县有男子田径运动员11人,女子田径运动员8人,女子篮球运动员9人。民国37年在上海举行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南通的运动员在选拔赛中表现良好,只缘财力不足,人数一减再减,南通县只有女师的成寿民、韩涌两人入选江苏省女子篮球队。

4、陷入困境以及抗战胜利后的重新起航(1937-1949)

4.1、南京市女子学校的抗日活动以及抗战胜利后的体育教育发展

1937年9月19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下令对南京等实行“无差别级”轰炸。1937年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了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廓阵地进攻。13日晨,日军攻入南京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被迫迁至成都。

抗战胜利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迁回南京,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学生们甚是开心,以至于举办起了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日花絮:本校复员以后师生情绪均甚兴奋,各种集团活动,相继举行,十一月三日举行体育活动,全校学生均行参加,情况热烈…….数百巾帼英雄,在平整如毯之大草坪上分列前进,场面之瑰丽伟大,难以形容。高立司令台上之吴校长,环顾左右,不禁喜从心起,笑逐颜开,频频点头向学生致意,其喜之情不难想见。”复校以后,全校师生情绪高涨,在期中考试之后,举办了体育活动,在学校大检阅上,学生们以分列式举校旗前进,各年级整齐划一,场面十分壮观,校长看到后,很是满意,频频向学生点头示意。由此可看出,一方面,学校复校,全校师生可以进行正常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得出,在经过八年抗战这一低谷之后,南京的女子体育教育必定会扬帆起航,迅速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2、苏州市女子学校的抗日活动以及抗战胜利后的体育教育发展

1937年8月16日至10月末,日军飞机不断地轰炸苏州地区,苏州到处是残垣断壁。11月12日,日军侵占上海后,分兵向西进犯。11月19日前后,苏州全境相继失守。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苏州各个学校的教学活动逐渐恢复,1946年,恰逢振华女学建校40周年,因此,举办了一场运动会:

“记运动会初一郑明

上星期六下午本校举行一个全校运动会,那天许多同学都和大家一同前来。第一个节目是大会操,后来就是排球比赛……最后是本年级的化妆赛跑。人家看了多是笑得不能闭口。我看完以后觉得运动会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一个人有了健康的身体,就犹如得了保家卫国的利器,拿一个国家来讲。多培养强壮的国民。那未来这个国家。一定威武强盛了。拿自身来说,有体力强壮的身子。那这个人一定雄壮。所以体力不但对于国家,对于自己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校举行运动会的意义,就是我们有健全的体力。”

这是来自一位初一学生的记事,记载了在上周六举办的一场全校运动会,观众众多,第一个节目是大会操,后面就是排球比赛了,然后还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化妆赛跑等,运动会节目繁多,令观众赏心悦目。最后,他认识到了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就有了保家卫国的利器,学校举办运动会的意义,就在于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初一学生来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由此可见,在经历了全民抗战的时期,全国人民的爱国情绪高涨,人们也基本认识到了要强身健体,保家卫国。

4.3、南通市女子学校的抗日活动以及抗战胜利后的体育教育发展

1938年3月,日军侵占南通后,教育事业受到破坏。1941年以后,全县各大集镇的中、小学被日伪控制,推行奴化教育。广大农村在我党领导下,从改造原有学校和私塾着手,大力兴办学校,组织少年儿童入学,坚持游击教学;并动员广大农民群众上冬学,识字明理,培养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47年6月6日至8日,县参加省运动会选手选拔赛在县立海门中学操场举行,有中学生及业余运动员138名参赛。竞赛项目有男子、女子田径及排球篮球预决赛等。民国36年12月,南通女师举办师范及初中部级际排球赛。这些体育竞赛丰富了女子体育教育的发展,同时也重新将南通地区的女子体育教育事业带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在抗战胜利后各个学校的运动会以及各种级别的体育竞赛中,江苏省内的女子体育教育事业踏上了征途。在这个跌宕起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江苏的女子体育教育始终在一步一步的前进,有高潮,有低谷,在经历了千锤百炼的磨难之后,江苏省的女子体育教育事业显现除了一片大好的局面。

5、近代江苏女子体育教育的评价

5.1、女学的发展直接促使近代江苏女子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女子体育教育是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女学则是女子体育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江苏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女性知识群体,她们的出现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女性观,改造着落后、保守的社会习俗。近代江苏的女子学校大都明确规定招收己放足或不缠足的女子,为女子体育教育提供一个必要的身体条件。之后,将体育运动逐渐引入到女子学堂,江苏的女子学校大都开设有体育课。1910年创办的中国女子体操学校、陆礼华创办的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等就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女子体育骨干,促进了女子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5.2、女子体育教育的发展使女子体质得到改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

妇女解放运动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使女子和体育快速的融合在一起,女子体育教育的兴起显然对女子群体解放产生了一系列积极作用。近代女子体育使广大女子接受体育教育并参与体育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女子的身体素质,而且体现了女子对身体自由平等的追求,可以说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女性对自我身体支配的实现。近代女子体育不仅实现了女子群体对身体健康的追求,而且迈向了改善女子生活质量的第一步。

5.3、开创了我国女子体育教育之先河,对其他地区女子体育教育的开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江苏作为近代我国东部对外的窗口,是最早接受西学的省份,在教会学校的影响下,近代江苏女子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普通女子体育教育已无法满足当时的要求,于是一些专门培养女性体育师资的中国女子体操学校、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学校、东南女子体育师范学校等女子体操学校也纷纷创办,这些学校为我国近代女子体育培养了不少人才,为近代中国开展女子体育运动作出了很大贡献。国人自办与官办女子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运动会的举办以及女子体育职业学校的创办,不仅反映了教会学校对这些学校的影响,也预示着全国女子体育渐渐受到重视并逐渐兴起。

近代中国有着一段蜿蜒曲折的历史发展历程,而近代江苏女子体育教育的发展也同样如此。教会女学给中国女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自此,中国女性走上了一条自由,解放的道路,在这个跌宕起伏的道路中,江苏的女子体育教育始终在一步一步的前进,有高潮,有低谷,在经历了千锤百炼的磨难之后,江苏省的女子体育教育事业显现除了一片大好的局面。

参考文献:

[1]Margaret E Burton,The Education of Women in China.New York:Fleming H.Revell Company,1911.

[2]梁启超著,何光宇评注.变法通议.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猜你喜欢

女学体操运动会
龟龟运动会
无声之声:明末清初政统与儒教中的女学
美育史料·民生女学艺术会
赞乡村女学霸王心仪
体操
春季运动会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