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探析

2018-03-07常凤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模块化基础计算机

常凤霞

(安阳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随着社会经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急需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和技能新型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合和教学计划,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当前,各高校都在积极响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基础课程,随着计算机普及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适应当今社会形势的发展。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学生具备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能够利用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尺度难把握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中小学计算机信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地域、城乡、中学的不同,学生入学时的储备计算机知识及技能存在很大的差异,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在中小学阶段接受过计算机信息教育的学生,再次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从没接触过或接触少的学生,该课程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班授课(每班人数都在100人以上),使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难以把握一个合适的尺度,从而整体上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2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

计算机科学飞速发展,软硬件更新换代速度也是日新月异,而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平台的发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致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所下降。另外,目前高校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课程内容缺少专业特色和针对性。学生不能把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相结合,不能有效地把计算机应用到去学习、工作中,致使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产生了很大困惑,觉得计算机也就是上网娱乐,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失去了积极性。

1.3 考核方式单一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采用的期末上机考试单一的考核方式。这种“一考定成绩”考核方式,即便学生以高分通过考试,也不能证明学生具备了应有计算机应用的综合能力。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成效。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致使学生为了通过考试,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解决生活、学生和工作实际问题能力差。大部分学生厌烦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很好的激发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2 模块化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施

2.1 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方式(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它一出台就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模块化教学方式要求必须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按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来设置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方案,将课程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内在的逻辑联系,以及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知识点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增删相应知识单元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调整和更新。该教学模式具有其灵活性、针对性、实用性的特点,使同一课程可以满足不同基础、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相对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深受教育理论工作者及一线教师的青睐。

2.2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操作系统等,内容极为丰富。但是具有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的特点,适合开展模块化教学。

2.2.1 课程内容的模块划分

根据模块化教学原理,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若干模块,以模块作为教学单位,根据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把模块组合成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课程体系,统筹制定教学方案,在规定的课时内,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学习。目前各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使用的教材版本各不相同,涵盖的知识点大多相同,主要的模块还也大致相同的。我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知识点的内容和联系,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划分为5个教学模块: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等;计算机网络及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等;办公自动化,主要包括Office2010的使用;数据库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基础、AACESS 数据库开发等;多媒体软件应用主要包括Photo Shop、Flash、音频和视频编辑等。另外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基础不同和上课班级的专业特点增加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模块。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三大模块属于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求所有文理科类学生将其作为必修的内容。而多媒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作为拓展的知识,可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学习。如文科学生可以是选择多媒体设计进行学生,让学生根据专业和爱好,自行学习和设计。

2.2.2 教师团队的模块化划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传统的授课方式下,大学计算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是一个人负责所有课程内容的讲授,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熟练掌握课程中涉及的所有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师的负担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收到影响。模块化教学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组的授课教师,按技术专业特长进行划分,将教师分配到其最擅长的课程模块的教学之中,将教师从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使教师可以专注于自己负责的课程模块,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在教学中根据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信息,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和创新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提高教学团队的专业化程度,保证课程开设的高水平高质量。

2.2.3 教学评价

所有课程的学习最终都要通过考核来评价教学效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也需要进行考核,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模块化教学的考核方式不同传统的一次期末考试定总成绩的方式,而是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对该模块学习的情况做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学生可根据评价结果,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自己该模块学习的不足方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对学习欠缺的部分,强化学习。然后,学生再将学习的结果反馈给老师,直到真正掌握该模块的学习内容为止。

在学期末,所有模块的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所有模块综合上机考考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考核大纲的要求进行命题,采用学生上机操作答题的方式进行,上机考试结果由计算机记录评定。考核最终结果包括各模块考核成绩和综合上机考试成绩两个不封,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各格模块考核和综合上机考核均通过方为合格。有单项未通过的学生可申请参加下一学期的此项考核,直到全部考核通过为止,考核结果合格的学生方可拿到该课程的学分。

这种教学考核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持教师使用模块化教学法的热情,这种方式将考核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基础好的同学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给基础较差的同学增强自信心,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结语

通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使大学计算机基础在大学课程体系不断创新,形成了稳定的课程知识结构,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计算机综合能力得以加强。

猜你喜欢

模块化基础计算机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模块化住宅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