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视角高职院校“学习倦怠”对策研究
2018-03-07王涛
王 涛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培养创新人才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根本,创新关键是人才的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对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存在诸多问题,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就是主要问题之一,亟待加强研究。高等院校肩负着创新体系中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高校2914所,其中高职院校为1388所,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已达1300多万人,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因此,高职生的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然而,通过以往省内外的调研,高职学生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最为普遍的问题有:学业认知了解度不高、学习动力及积极性弱甚至排斥学习,从而产生倦怠现象。
1 概念界定
国内连榕教授则从专业对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方面给学习倦怠作出以下定义: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整个教育过程是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从内容上,创新教育包括创新精神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性人格,它属于非智力品质;创新能力培养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操作能力,它属于智力品质。
2 学习倦怠成因及分析
2.1 个人因素
2.1.1 学习成就感不足.由于当前的社会价值观都是以成绩、学历至上,因此他们往往不能得到社会、教师及家长的认可和肯定,使学生学习动力与成就感会比较低,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依据以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显示,学生学习倦怠的主因之一就是学生成就感低。
2.1.2 学习动机不足.高职院校学生会有比较明显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学习中没有追求目标,自身的学习动力也不高。高职院校自从扩招之后,“宽进宽出”的现象就越来越突出,很多学生都没有感觉到学习压力。这样的学习心态会导致很多学生都错失宝贵的学习机会,进而产生学习倦怠现象。
2.1.3 欠缺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学学习比较自由,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学,很多学生都会觉得不太适应。学生无法掌握一套正确、有效的自我激励的学习方法,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可能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2.2 学校因素
校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巨大。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焦点往往都放在就业和招生上,轻教重管的现象严重,形成了很多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的局面。
课程体系陈旧以及内容与时代脱节,不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对人才的要求。理论课时偏多,实践技能课少,课程内容适应不了社会企业的需求等。高职生原本知识基础差,高深陈旧的理论知识一方面造成他们学习乏味、困难;另一方面又会使他们产生学习无用感,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产生学习懈怠。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过时,单一的上课方式,理论结合实践不够,严重脱节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学科前沿发展水平得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无法突出,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够等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倦怠原因。
2.3 社会与家庭因素
首先,高职教育地位相对低下,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前途的难以捉摸,倦态情绪因而油然而生。其次,当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就业制度,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和就业直接挂钩。并且,社会上许多用人单位还存在任人唯亲,不公平的就业竞争氛围的现象;客观上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现状,因此而被迫放弃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而家庭往往因学生找工作难或工作不如意而怪罪于学校,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创新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学习倦怠”对策建议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国内外大多从学生个人、学校、社会分别给予阐述提出相应的对策,每个都是一个独立的方案,据近几年的各个学校成效调研,收效都不是太明显。我们研究团队依据这几年带学生参加双创竞赛的创新教育经验观察,发现参加竞赛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高于未参赛学生,几无学习倦怠现象,这也正好倒逼我们创新教育改革的深入,为我们探索一条解决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3.1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教育观念
理论创新,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都是创新,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基地,高职学生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创新是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所以坚定信心,把准定位是关键。
顶层设计是首要,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及环节来统筹规划,汇聚力量共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次创新教育教学目标要科学地规划,根据本地区、本校特点和专业特色科学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及评价制度,为师生创建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校全体师生创新的热情。
其次教育管理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大胆改革, 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去实践,勇于突破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感染到学生甚至老师,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2 教师创新教育的理念更新
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构建“覆盖广、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创新教育体系。在体系中强化结果的分析和推导过程,把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着重点和落脚点,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采取多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及创新的兴趣,实践教学是重要的手段,构建“通识—专业—就业—创新”融会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创新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通识—专业—就业—创新”将创新教育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的始终,科学确立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创新教育在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目标定位。一是为了让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技能的双向提升得以实现,应该在强化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安排适当地专业创新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在专业实践中检验和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将创新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思维体系和日常行为中。二是在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目标实施中,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大赛、顶岗实习、实训、生产实践活动,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进行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
创新教育的实施,符合要求的师资是关键。除了加强本职教师的实施创新的培养外,从企业或行业聘请行业人才、能工巧匠和企业家来校,担任创新兼职教师,是个切实可行而快速有效地较好方式,既能在较生短的时间内提升学生创新教育的实战经验效果,又能为创新教育培养“双师型”创新本职教学团队。
3.3 建立合理创新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考核评价是重要的一环,可以起到很强的导向作用。
多元教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以学生为主体,助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元教学评价是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学习成绩、实验考核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构成。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在平时学习成绩中充分体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勇于实践。敦促学生重视实验课的训练和学习,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多元的教学考核评价既重视结果考核,也重视过程考核,在宽松氛围中使学生个性得以自由的发展,从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从而提高创新的能力。
创新教育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出公正客观、科学合理的创新教育多元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在对创新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评估,要摒弃过去传统的过分看重书面评价,而轻视行为评价的弊端,制定多层次、多维度的多元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等多方参与的立体化评估机制,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和评估出每个创新课程教师的教学效果。 第二,学生的创新学习成绩评定,构建既重视书面考试的成绩,同时也注重实践训练的成绩,并且将企业管理者、教师、同学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成绩的评价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来,力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水平。
4 结语
总之,要真正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创新教育是关键的抓手,这也是高职院校快速、健康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应该有效开展创新教育,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快速、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