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翻译理论对文物古迹介绍英译的启示*
2018-03-07莫竞
莫 竞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江门 529000)
一、交际翻译理论简述
1.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一书中指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平衡度最高(Newmark, 1988:45),前者具有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后者则综合了归化、意译、地道翻译的优点,是纽马克总结出的最理想的两种翻译方法,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交际翻译注重功能的传达,更强调读者的反应和信息的翻译;语义翻译则偏向表现原文的形式,使译文尽可能保持原文的词汇结构与语法结构。
2.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
纽马克根据核心与功能将文本分为以下三大类型:(1)表达型文本。此类文本以原作与原作者为核心,常见的形式有政治演说或文件;权威人物写的科学、哲学和学术著作等;自传、散文等,主要体现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2)信息型文本。其核心是语言之外的事实,格式和内容通常是正式的、规范的,包括教材、技术报告、报刊、会议议程等。(3)呼唤型文本。此类文本以读者为核心,旨在引起读者的思考与感受,作者则相对被弱化,往往是匿名的,广告是最常见的例子,此外还包括公告、通知、指南等(ibid,1988:39-41)。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法优先考虑目标语文化,更注重目标语读者感受,适用于信息型文本或呼唤型文本。文物古迹介绍属于旅游外宣文本,作者一般是匿名的,主要面向广大游客(读者),目的在于传递文物古迹的历史、起源、意义等信息,同时期望引起游客的兴趣或共鸣,属于信息型与呼唤型文本的结合体,基于纽马克的观点,以交际翻译理论作为其英译的理论指导是可行的。
二、文物古迹介绍实例分析
旅游翻译属于应用翻译范畴,是一种以传播历史文化为导向,跨地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物古迹为常见景点之一,其介绍常涉及名人语录、古语诗词等外国人难以理解的内容,在汉语言思维的影响下,译文往往存在不足或瑕疵,基于上述问题,为进一步论证交际翻译理论于文物古迹介绍英译的可行性,笔者选取了广东岭南某历史景点简介作为研究对象,在交际翻译理论框架下分析适用的翻译方法。
1.重组法
在两种语言表达模式不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顺译法会使译文别扭牵强,给读者造成阅读上的困难,应采用重组法,根据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模式,通过调整词语顺序或句子结构,对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与安排,使译文更流畅、更符合目标语叙事论理的逻辑顺序。
例1.车站大楼建成于1927年,是一座由两翼两层拱券顶[1]及中央三层穹隆式塔顶钟楼[2]组成的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3]西式建筑物[4]。
The terminal building was established in 1927,a western-style architecture[4]with a two winged and two storied arch roof[1], and a three storied vault bell tower in the center[2], of reinforced concrete & brick-wood structure[3].
例2. 铁路是江门市台山籍[1]旅美华侨[2]陈宜禧先生[3]创建的一条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
The railway was set up by Chinese American[2]Mr. Chin Gee-hee[3],the native place of whom was Taishan County[1]. It is the longest railway privately owned and operated by overseas Chinese all across the country.
2.加注法
英汉文化存在诸多差异,某些英语文化词语在汉语中无法找到对等词,从而造成词义上的空缺,这时需要译者从文化角度思考,通过补充历史朝代、人物身份、词语起源等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这要求译者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文化素养,确保为译文读者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
例1.光绪三十年(1904),他回到家乡.
He returned to his hometown in 1904 ( the thirtieth year of the reign of Emperor Guangxu).
例2.陈宜禧 (1844-1930),幼名德添,讳瑞林,字畅庭。
Chin Gee-hee ( 1844-1930), infant name: Tak Tim, Hui (the name, regarded as taboo, of a deceased emperor or head of a family ): Sui Lam, alias: Cheung Ting.
3.増译法
増译法指从全文角度出发,根据词汇、语法、修辞、文化等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必要的诸如词、短语、句子等语言信息,从而填补因两种语言的文字结构或表达习惯差异而造成的语义空缺,从而使译文语义更明确,便于读者理解。
例:1930年,陈宜禧含恨离开人间,时有挽联“铜鼓商埠尤未辟;阳江支路竟难成”的哀叹!
Mr.Gee-hee passed away with great regrets in 1930, when there were couplets sent to him that read :Yangjiang Line project is unexpectedly hard to complete only because of the unexplored Tonggu Trading Port, to lament for the misfortune.
4.转换法
转换法指为了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语的表达方式与习惯,译者可相应地改变原文的词类、成分或语态。转换的对象包括:(1)词性,如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介词等;(2)句子成分,如把主语变成宾语、定语、表语等;(3)语态,如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接下来的分析主要针对词性转换法,分别以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转换成名词、名词转换成形容词进行举例说明。
例1.铁路的修建共召集股本近366万元,投资800多万元。
The total construction capital stock of the railway was nearly up to 3.66 million yuan, with over 8 million yuan in investment.
例2.他少年家贫,19世纪60年代初赴美,在西雅图火车站当清洁工、筑路工。
He ever suffered from poverty when young, and went to America in 1860s. Then he worked at Seattle Railway Station as a cleaner and road builder.
例3.铁路建成后,年逾古稀的陈宜禧对社会发展仍持勃勃雄心。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railway,Mr.Chin Gee-hee , who had lived for over 70 years,was still ambitious on social developments .
上述实例分析表明: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译者更多地从目标语读者角度出发,通过多种翻译技巧的综合运用,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与流畅度,有效避免了句法不通、词义难懂等问题,对于文物古迹介绍英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