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配套医疗服务现状及需求分析
——以十堰市某区为例
2018-03-07梁月柴云
梁月, 柴云
截至2014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 755万人,占我国总人数10.1%,总量位居世界首位[1]。目前,我国已有养老机构37 623个,养老院床位266.2万张,仅占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9%,较发达国家5%~7%的比率明显落后。截止2013年,十堰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85 256人,占该市总人口的8.54%,生活失能与半失能老年人达3万多人[2],占老人总数的10.51%。该市(6县1市)养老院床位数共3 450张,占老年人口的1.2%。我国目前普遍实行三种养老方式: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及社区养老[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4]。目前十堰市区养老院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而深化医疗服务在养老院的发展对于促进十堰市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本研究深入了解养老院医疗服务现状,为健全养老院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选择4家具代表性养老院(1家私立养老院,1家高收费养老院,1家低收费养老院,1家医养结合型养老院)进行调查。在15日内向被调查养老院60岁以上人群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纳入标准:被调查者精神正常,沟通无障碍,并愿意配合调查。共调查187人。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个人深度访谈法进行研究。问卷调查是针对4家养老院老年人面对面调查,涉及选择养老方式、养老观念、入住养老院原因、养老院卫生医疗硬件需求、医疗护理人员素质要求、对建立医疗型养老院的意向、医保参与率、异地医保报销障碍以及对养老保险的改进意见。问卷经过两轮专家组修订,修订后对问卷效度进行评价,SCVI值为0.76;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hach’sα系数为0.732,即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问卷发放共计187份,回收185份,问卷可利用率为98.9%。并向被调查的4家养老机构领导、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养老院基本情况、医疗服务情况、医保接轨情况。
1.3 质量控制方法
本研究严格进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样本质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样本单位统一指定两位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为质控员,进行目标人群的筛选和调查实施的监控。具体实施步骤分为培训调查员、指定质控员、实施调查、样本汇总、一级审核、二级复核、数据分析、评价总结等。调查员经过专业统一培训,采用统一的引导语,指导老年人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当天复核。由审核组进行审核校阅,对错误问卷及时清点。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方法包括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养老院老人医疗服务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被调查机构及医疗服务基本现状
本次研究调查了4家具有代表性养老院,1家养老院工资为财政支出,其余为自收自支。调查对象中,罹患慢性病老年人占75.3%,其中偏瘫的老人占29.2%、老年痴呆占28.0%、糖尿病占24.0%、高血压占40.0%,医保参保率为98.38%。4家养老院都进行定期体检,2家建立健康档案和康复治疗,1家具备心理疏导能力,所有养老院均未与医保接轨,均无拥有急救设备、B超、康复器械等医疗设备。4家养老院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养老院基本情况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养老院老人基本情况、对养老院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及对医保养老金的看法等问题进行了问卷及访谈调查。对养老院医疗配备需求的调查显示,72.45%的人希望配备医生,73.47%的人希望配备医疗保健室。54.10%的人群期望是专业护理人员,36.80%的人群期望护理人员进行过培训。
经过调查发现,31.9%的人认为养老保险不能维持其老年生活。35.7%的人认为单位企业的性质差异给养老保险带来了不公平现象。21.1%的人认为养老保险自付比例太高无法承担。还有人反映某些企业单位存在还未给员工购买养老保险的现象,占11.3%。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n,%
2.3 养老院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养老院医疗服务需求的单因素分析根据养老院老人对医疗服务人员素质需求高低进行分类(以需要专业护理人员服务为高,以需要受过短期培训、家政人员或无要求人员为较低)。不同的性别、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老人对养老院医疗服务需求选择的高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2 养老院医疗服务需求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老年人养老院医疗(护理)服务人员素质高低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赋值,赋值情况见表4。以养老院老人对养老院护理服务需求高低(以需要专业护理人员服务为高,以需要受过短期培训、家政人员或无要求人员为较低)为因变量,对影响养老院医疗(护理)服务人员素质需求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是老年人对养老院护理服务人员素质需求的保护因素,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养老观念是老年人对养老院护理服务人员素质需求的消极因素。见表5。
表3 调查对象对养老院医疗服务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n(%)
表4 调查对象对养老院护理服务人员素质需求的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
表5 调查对象对养老院护理服务人员素质需求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加强养老院医疗护理服务建设,养老院护理服务费用纳入医保付费
被调查养老院中,医疗配备条件低的私立养老院床位使用率92%,而条件较为好且价格高的养老院床位使用率为20%,这极大地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政府应加大对养老院规划的管理主动性,制定合理的医疗分配计划,并明确规定养老院的医疗服务项目。在制定详细合理的规章制度时,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5]定期进行测评。建议政府尽快完善和落实对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政策,促进护理人才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6]。可通过本文分析结果进行养老院规划、人才分配及联合几家不同收费层次养老机构引进专门医疗人员等途径,来改善养老院的医疗软实力。服务必须涵盖定期身体检查、建立健康档案、疾病康复服务、定期考核等。长期以来养老与医疗分属不同机构互相独立自成体系,造成“养老院不能看医,医院里不能养老”的局面[7]。从本研究结果显示,养老院罹患慢性病老年人占75.3%,学者代亚丽等[8]对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研究发现,老年人患慢性病达90.14%且对医疗需求较高,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收入水平越高,年龄越大、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对医疗设备服务要求更高。而在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享有公费医疗的老年人选择较高的医疗服务需求,而享有社保商保或者“自己或亲人支付”的调查对象则选择较低的医疗服务需求,从侧面反映出老年人经济对养老护理服务需求产生影响。同时建议将养老院医疗服务费用,特别是护理服务费用提高并纳入医疗保险付费机制,扩大养老机构使用医保卡范围。
3.2 加大对养老院的财政投入,解决养老经费收不抵支现象
国家卫计局调查报告指出,我国60岁以上老人慢性疾病发病率为53.9%,且人均患有1~2种疾病[9]。十堰地区地处经济不发达山区及老年人的收入不高,限制了其可选择养老院的层次,政府和机构在建设养老院时可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对养老院的定位定价和医疗服务进行合理规划。世界老龄化加剧,世界各国采用的现收现付养老保险模式已经发生问题,可持续性危机与代际不公平问题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对人民生活的帮助[10]。我国半数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11]。本文调查结果显示32.4%的被调查者的收入在420元以下,养老经费较低。在养老经费缺乏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需要采用“藏富于民”,鼓励老百姓参与投资,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来解决养老问题,减少财政负担。对已经有采用机构养老计划的人,提供养老机构基金来保证将来进入养老院的生活水平。
3.3 鼓励医养型养老院发展,注重心理人文关怀
超过50%的调查对象明确提出建议养老机构建立医疗保健室及配备医生。在人口“六化”现象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走“医养融合”之路成为中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主要涵盖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内容、服务传递方式和管理机制五个方面的要素[12]。对养老机构的医疗需求满足,建议不仅考虑到医务人员的配备、场所、设备,还需要考量医疗提供程度、现实社会已经提供的类似机构是否存在,如何养老与医疗结合。本文认为大型医疗机构在应急医疗技术方面条件更成熟,建议养老院与大型医疗机构结合为主要形式,利用大型医院的医疗优势完善养老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民营养老机构未能完全得到政府支持,护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民营机构金额有限且寻求回报,商业性和盈利性是其最大的特点[13]。当入住率低影响了收益,便会造成医疗配备投资有限。
机构养老中的老年人缺乏兴趣爱好和体育锻炼,情绪状态比较差,生活幸福感指数比较低[14]。调查中21.1%的人群希望养老院进行心理疏导,可见老年人十分注重心灵慰藉,希望养老院能解决他们老年生活中的心理问题。随着社会化养老的发展,传统居家养老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家属选择在有专业护理,有专门娱乐设施及活动空间的养老机构养老[14]。本研究访谈中发现,只有2家养老院建立了健康档案和康复治疗,1家具备心理疏导能力。建议在发展养老院的同时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室,丰富老年人的娱乐和解决心理问题。
[1]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6-14
[2] 十堰市统计局.十堰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姜向群,张钰斐.社会化养老:问题与挑战[J].北京观察,2006(10):22-24.
[4]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J].标准生活,2015(3):44-45.
[5] 杜菁汝,梁宵.我国养老院管理模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外资月刊,2013(3):138-140.
[6] 王芳.高职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5):326-329.
[7] 何勇海.养老院“医养结合”说易行难[J].公民导刊,2014(9):56-56.
[8] 代亚丽,袁畅,赵洪军.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45-246.
[9] 吕林,杨建辉,吕牧轩.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343-3344
[10]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52):3-23.
[11] 郑秉文,孙永勇.对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状的反思——半数省份收不抵支的本质、成因与对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16.
[12] 黄佳豪.关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4(1):97-105.
[13] 唐万琴,丛晓娜,徐波,等.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现状调查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6):33-35.
[14] 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