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03-07霍鹏翔邓罗平王海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

霍鹏翔,邓罗平,王海明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430200;2.湖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3.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与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关系和国家政策支持对产业集群的影响两个方面。Paul R.Krugman[1]通过对墨西哥制造业产业集中程度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生产效率和产业集中程度呈正相关。Rui Baptista和Peter Swann[2]等学者对各类产业集中程度与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均支持Paul R.Krugman的观点。随着产业集群研究的不断深入,体育产业集群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Martin Bell和 Michael Albu[3]对体育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建立一个包括水平关系、垂直关系、制度维度、外部集群维度和权力关系5个维度的分析框架。Bönte W[4]通过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区位熵来判定体育文化产业的集群趋势,并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各子系统的集群程度进行了预测和分析,为体育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我国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是建立在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发展时间较短,但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如刘友金[5-6]从产业集群创新、产业集群竞争力与知识价值链的关系、产业集群竞争力量化评价模型及其产业集群转移等方面入手,对我国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产业集群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借助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理论,周良君等[7]运用特尔斐等方法构建了我国都市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模型,为我国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科学测评提供了依据。周波等[8]对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了包括评价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评价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生长机制的2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与32项三级指标。姚松伯等[9]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体育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利用产业比重指数测算了各省市体育产业集聚水平。目前,国内对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才刚起步,研究主要基于体育产业集群研究和体育产业竞争力研究。王樱桃[10]结合体育产业发展特点,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区域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对区域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测评,而且还能为提升区域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钟楠等[11]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编制了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调查问卷,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通过GEM模型对基础、企业和市场3个因素进行测算,最终得出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得分。张铖等[12]以国内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石,对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并尝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展开个案实证研究。

虽然国内部分学者开始涉足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方面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尚显薄弱,对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仅停留在常见的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运用多元数理统计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仅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而且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因此,对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分析,可促进中部地区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从而为实现“中部崛起”提供路径选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包括安徽、河南、山西、湖北、江西和湖南6个省(按经济带划分)。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国家图书馆等搜索有关不同行业集群及不同行业集群竞争力的科研论文80余篇,并查阅相关专著10余部,为本文结构设计、选题依据及方法运用上提供参考。

1.2.2 数理统计法 借助软件 SPSS 17.0和 EXCEL 2003对收集的数据指标进行整理、汇总和数理统计运算,具体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

2 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数据来源

依据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原则,通过对体育产业的属性和特征以及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参考王樱桃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关于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测评体系(表1),所采用的16项评价指标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体育统计年鉴》(2016年)、《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及中国产业分析平台(http://ci.wefore.com)。

表1 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 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测度

借助统计软件SPSS17.0对2016年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各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提取的因子载荷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结果表明:KMO检验值为0.746、630.5、118和 0.000,检验结果表明,所选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2可知,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从16项评价指标中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93.633%,说明5个公共因子能够解释原始指标变量93.633%的信息,即可以用这5个公共因子来替代16项原始指标变量,达到了简化指标的效果。

表2 公共因子提取和旋转结果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采用方差最大化进行正交旋转后得出因子载荷矩阵(表3)。

表3 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结果表明,公共因子1在x1、x4、x9和x124个指标变量上的载荷较大,主要是反映体育产业的规模,因此,将第1个公共因子命名为体育产业集群规模。公共因子2在x2、x3、x5和x64个指标变量上有较大载荷,主要是反映体育产业的效益,故将第2个公共因子命名为体育产业集群效益。公共因子3在x8、x15和x163个指标变量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反映体育产业的市场发展,故将第3个公共因子命名为体育产业集群市场。公共因子4在x11和x132个指标变量上有较大载荷,主要是反映体育产业的功能,故将第4个公共因子命名为体育产业集群功能。公共因子5在x7、x10和x143个指标变量上有较大载荷,主要是反映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故将第5个公共因子命名为体育产业集群创新。通过因子分析发现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主要由体育产业集群规模、体育产业集群效益、体育产业集群市场、体育产业集群功能和体育产业集群创新5个公共因子构成。现将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系数,得出5个公共因子的权重系数依次为 0.299、0.211、0.145、0.121、0.082。由此不难发现,体育产业集群规模是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其余依次为体育产业集群效益、体育产业集群市场、体育产业集群功能和体育产业集群创新。

以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或特征根作为权重,即可得出各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综合得分。由于该综合得分有正有负,不便于对比和解释,可将其进行线性变换,从而克服这一缺陷。根据苏为华[13]的换算方法,如果定义某个地区的每一项指标值都等于平均水平时,应该获得的综合得分数值是70分(“平均”一般理解为“中等”,而百分制的中等一般可取70分),若每一项指标都高于平均水平4倍标准差时,应当获得的综合得分数值为100分,则有如下线性变换[14]:

根据上述线性转换方法,可得出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各维度竞争力、综合竞争力的得分及排名(表4)。结果显示:体育产业集群规模竞争力排名第1的是湖北省,体育产业集群效益竞争力排名第1的为安徽省,体育产业集群市场竞争力排名第1的是湖北省,体育产业集群功能竞争力排名第1的为湖北省,体育产业集群创新竞争力排名第1的是湖南省。总体而言,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依次为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安徽省、山西省和江西省。

表4 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各维度竞争力及综合竞争力得分、排名

3.2 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2.1 体育产业集群规模 体育产业集群规模是体育产业集群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通过政府规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手段不断扩大体育产业集群规模是发展体育产业集群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在沿海城市的引导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中部地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体育产业集群优势。如湖北省形成了以体育休闲娱乐业为主,以体育赛事表演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彩票业为辅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河南省形成了以体育表演业为主,以体育培训业、体育旅游业为辅的体育产业链等。这些省份体育产业集群规模的逐步壮大,为体育产业发展整体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础。然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2016年中部地区GDP均值11 914.83亿元,体育产业年均产值 248.99亿元,占GDP总量 0.21%,体育产业固定资产6 635.50亿元,体育产业从业人数152.35万人,体育产业单位总数量117 451个。以福建省为例,2016年福建省体育产业产值1 022.58亿元,而中部地区体育产业年均产值不到福建省的1/4,固定资产仅为福建省的1/3,从业平均人数仅为福建省的1/4,单位平均数量反为福建省的1/5。对比发现,中部地区9个省(市、区)的体育产业集群规模的平均水平远远落后于福建。因此,如何提高体育产业总产值,扩大体育产业固定资产,发展体育产业单位数量和从业人数是中部地区发展体育产业集群的重要任务。

3.2.2 体育产业集群效益 体育产业集群效益也是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中部地区6个省体育产业的净利润总额为155.40亿元,其平均水平与福建省的64.25亿元相比差距甚远,净利润偏低则是直接导致中部地区产业集群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另外,中部地区的出口创汇总额是2.24亿元,仅为福建省的1/4,这主要是受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由于中部地区以体育休闲娱乐和体育旅游为主要业态,因此,出口创汇水平较低。其次,作为反映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GDP增长值也是反映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参考指标,2016年全国人均GDP增长值3 832.24元,而中部地区人均GDP增长值为3 327.56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中部地区体育产业规模不大,体育产业净利润不高有关。另一主要原因是2016年中部地区常住人口达4.88亿人,人口基数过大、势必导致人均GDP增长值下降,而作为反映体育产业集群效益的参考指标,人均GDP增长值的权重仅为0.14%。体育产业增加值为31.86亿元,各省平均增加值为3.54亿元,也远低于福建省。

3.2.3 体育产业集群市场 体育产业集群市场的权重在各影响因素中位列第三。在体育用品制造与流通业方面,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缺少李宁、特步、361°、安踏等知名品牌。在体育休闲娱乐产业、体育博彩业、体育建筑业等方面,中部地区由于受经济、意识、场地、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在体育旅游业方面形成了以冰雪旅游、徒步登山、红色旅游等为代表的知名品牌,但由于受气候影响河南、安徽的徒步登山、定向越野、户外拓展等主要以夏、秋季为主,仅江西、湖南等的红色旅游受气候影响不大,但是体育旅游业作为依附于旅游产业中的产品之一,相关部门并未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体育旅游业的市场份额在旅游产业中的比例较低。然而,湖南省的体育传媒业在国内可谓一枝独秀,品牌知名度均高于中部其余省份。中部地区体育类主导产品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仅为2.28%,与江苏(11.24%)和福建(12.15%)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其次,中部地区体育类销售服务人员平均为37 074人,仅为福建省的3/5,另外,中部地区知名体育产品数量平均为1.13个,而江苏、福建分别为4个和5个,主导产品的数量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是中部地区发展体育产业集群值得重视的。

3.2.4 体育产业集群功能 中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北有太行山,南有伏牛山,黄河、长江横穿而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璀璨夺目的中原文化,为中部地区提供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条件,为体育旅游业、体育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结构关联效应较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体育产业与休闲娱乐产业的关联程度均较低,导致中部地区无法产生最大化的体育产业效益。除此之外,体育产业结构不协调是导致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效益低下的最主要原因,体育休闲娱乐业的发展程度与家庭经济水平和人们思想意识高度相关[15]。中部地区经济收入水平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虽然已经具备从事体育休闲娱乐的经济条件,但由于体育参与意识不强,导致中部地区的体育休闲娱乐产业模式仍不能充分发展。再次河南、安徽等的体育旅游业虽初具规模,但受天气条件影响,不能长年持续产生经济效益,导致体育产业年产值不高,产业效益偏低。因此,产业结构单一化是造成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调的重要原因。如何依托自身优势,提升产业结构关联度,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是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群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2.5 体育产业集群创新 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在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中,集群创新能力的权重也不可忽视。体育产业进行开发的支出总额、从事体育产业研发的人数和体育产业产品数量是反映集群创新能力的具体指标。2016年中部地区用于体育产业开发的平均支出金额为159.74亿元,与福建省(421.34亿元)相比,仅为福建省的1/3。这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其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关。由于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内许多企业的横向关联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使得企业内部与企业间的融资造成困难,虽然政府部门每年都在增加投入力度,但这种投入杯水车薪,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另外,反映体育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为从事体育产业研发的人数,2016年中部地区从事体育产业研发的人数平均为13 929人,不到福建省(32 781人)的一半,其发展必然受到影响,这也直接导致了中部地区体育产业产品数量与知名品牌的数量严重不足。2016年中部地区平均体育产业产品数量仅为206个,远低于东部地区。因此,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横向关联,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强化企业的创新意识,营造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等,对于提升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以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对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山西和江西。影响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体育产业集群规模、体育产业集群效益、体育产业集群市场、体育产业集群功能和体育产业集群创新。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虽已初具规模,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体育产业净利润总额偏低,集群效益不高。缺乏知名品牌,集群市场有待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失衡,集群功能不全。政府投入不大,集群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1]Paul R.Krugman.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483-499.

[2]Rui Baptista,Peter Swann.Do firms in clusters innovate more?[J].Research Policy,1998(27):525-540.

[3]Martin Bell,Michael Albu.Knowledge systems and technological dynamism in industrial clust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1999,27(9):1715-1719.

[4]Bönte,W.Innovation and employment growth in industrial clusters:evidence from aeronautical firms in German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es of Business,2004,11(3):259-278.

[5]刘友金,袁祖凤,易秋平.共生理论视角下集群式产业转移进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12,30(2):22-28.

[6]刘友金.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研究—GEM模型解析与 GEMN模型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7(9):104-111.

[7]周良君,李凡.中外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与实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4):9-14.

[8]周波,李艳翎,周超.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9):987-992.

[9]姚松伯,刘颖.体育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J].体育科学,2017(11):21-29.

[10]王樱桃.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27(12):141-144.

[11]钟楠,张庆建.基于GEM模型的重庆市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27(11):137-139.

[12]张铖,陈颇.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9):21-26.

[13]苏为华.综合评价学[M].第1版.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166-170.

[14]陈颇,殷樱,夏崇德.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3):28-33.

[15]蔡军,苏明理,许西薇,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供求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6):42-46.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基于信息素决策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算法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