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和启示

2018-03-06施敏敏郭丰

科技资讯 2018年34期
关键词:启示

施敏敏 郭丰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志愿者走进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养老结构的服务质量,造福老年人群;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和职业能力。但在服务内容、服务水平、管理制度、效果评价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志愿服务的现状做一定程度的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 志愿者服务 启示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a)-0-02

Absrtact:With the coming of the aging society in China, more and more elderly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tudent volunteers have entered the pension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On the one hand, i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ervice quality of the pension structure and benefiting the elderly,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emotional value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service content, service level, management system and effect evalu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to a certain extent,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elderly service; management volunteer service; Enlightenment

1 老年服務与管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

首先,志愿者是无偿的人力资源,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提高养老结构服务质量和效率;其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志愿者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卫生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有助于增加老年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志愿服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和职业能力。由于养老产业是一项专业性的社会工作,工作本质是服务有需求、有困难的老年人,使他们能够保持独立地、有尊严地安度晚年。因此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尊老敬老的情感价值和热情主动的服务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专业性的服务内容可帮助学生提升业务能力,拉近学生与老年人的心理距离,学习沟通技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指出志愿者是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走进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因具备活动策划、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成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如地方高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组建学生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心助老”活动:定期与老人谈心,组织文艺汇演、兴趣活动等娱乐休闲活动,提供健康教育等卫生保健服务。服务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

3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志愿服务内容缺乏专业性

目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主要集中在陪伴聊天、表演节目等简单内容上,而活动策划、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专业性较高的服务较少开展,学生不能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服务活动大多由机构相关负责人安排组织,较少有学生在服务前对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调研,学生参与度较低。志愿服务作为学生课后内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机会,服务内容缺乏专业性将不利于志愿者获得自身成长与巩固课堂教育成果。

3.2 志愿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大多数高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志愿队伍是在学系、社团的招募下自发组建,学校对学生志愿者往往缺乏统一的培训,也没有相应的志愿者队伍管理制度和规范对学生服务行为进行考核和激励,从而导致一些志愿者在服务初期积极性较高,但不能持续,志愿者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即使坚持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也可能在服务期间出现无所事事、闲谈等行为。这说明没有一定的记录与激励机制,志愿服务的热情会大打折扣,难以持久。

3.3 志愿服务缺乏效果评价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是为了奉献爱心,为老年事业贡献力量。由于志愿服务的无偿性特点,即使志愿服务效果不甚理想,或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机构和老年人大多仍会给予正面、肯定的评价。这导致志愿服务组织很难对自身服务质量进行审视和改进,志愿服务缺乏效果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4 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的启示

4.1 将志愿服务内容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在构建具有专业性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志愿队伍时,应将专业教育与服务内容有机结合。建议将服务内容作为课程延伸学习的一部分,鼓励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利用周末、假期时间积极参加。以校企合作企业为依托,在课程学习后开展相应的服务内容,例如,在学习《老年人活动组织与策划》课程时,鼓励学生志愿者在调查机构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老年人所需的服务活动;在学习《老年人常见疾病预防》课程时,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健康教育讲座”“疾病护理”等服务,将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在课堂分享服务体会,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从事养老志愿服务的兴趣和热情。

4.2 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和管理

志愿服务前应与机构进行沟通,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语言、社会文化背景、工作背景等,确定服务的主题、内容、意义、注意事项等。由专业教师和机构相关负责人对志愿者开展专题培训、授课辅导工作,提高志愿活动的规范性。另外,需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物质奖励会违背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初衷,但精神奖励或以学业加分的方式将促使学生志愿者们更有动力投身于为老服务中。组织者应该制定完善的志愿服务记录、激励细则,可从服务类别、服务时间、服务效果等方面进行制定,做好志愿服务记录并在校内公开。

4.3 建立志愿服务效果评价机制

志愿服务的标准应以养老机构内部服务标准为主要参考,建立配套的服务评价机制,包括他评和他自评方式。如设计《志愿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服务结束后请老年人和机构相关负责人填写问卷;要求每次服务结束后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撰写服务体会,对服务质量做出自评。通过建立系统的反馈评价方式,以尝试在志愿者与被助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老年服务优质化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胡梦晶.护理专业学生养老志愿服务现状分析[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7(1):23-26.

[3] 刘会,陈雪萍,孙小梅,等.老年志愿者提供老年服务及培训需求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6,30(15):1858-1860.

[4] 曲丽秋.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内容和载体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8):288-289.

[5] 杨静,张文玉.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融合教育研究——以我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为考察对象[J].科技视界,2015(29):205.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