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2018-03-06简二红

科技资讯 2018年24期
关键词:煤矿生产应用措施管理体系

简二红

摘 要:由于煤矿所处地质环境较为脆弱,加上煤矿本身具有易燃等危险性,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事故,不仅对煤矿生产过程及成本产生极大损害,更容易使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胁和迫害,因此必须采用风险预控管理系统对煤矿生产过程加以支持。因此,本文结合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加以阐述,就如何提升该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展开讨论。

关键词:安全风险预控 管理体系 煤矿生产 作用 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c)-0048-02

1 风险预控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模式

风险预控管理是指在某种具有危险性的生产项目中针对其生产过程可能出现、存在的风险、安全事故以及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所采用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性管理措施,是通过加对未知风险和危险性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将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小的一种管理手段。而生产企业性质不同,生产内容不同,所产生的危险因素和风险不同,因此所构建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也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风险控制四大基本模式。此外,除了构建相应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构建其与风险预控管理系统配套的防治机制,以保证在风险问题及安全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防治和补救,将该管理体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2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2.1 可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现有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具有的安全体系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利用该体系对生产中的环境、生产过程、企业运营等方面可能产生或已经出现的危险因素加以识别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结合相关安全管理内容和预防手段对风险及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评估,并使用有效手段将安全隐患及危险因素进行消除,合理、快速地规避生产风险,提升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水平,保证企业生产经济效益和生产人员人身安全。

2.2 有效降低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的发生率

第一,虽然在生产之前企业领导及安全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会针对生产过程进行安全风险预估和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措施,同时对其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加以评估,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仍旧会出现可能意想不到的风险因素,而使用该安全管理体系可利用科学手段加大对煤矿事故风险的预估与控制,加大对生产人员和生产过程的保障力度,维护企业效益;第二,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煤矿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对煤矿进行生产、采集,但极有可能会因人员的专业程度较低而提高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而通过利用该管理体系可针对所有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危险性加以捕捉,对危险因素快速识别,将风险快速、及时消除,提升对人员的生命安全的保障率,最大程度地降低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提升煤矿生产整体安全水平提供先决条件。

3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提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根据煤矿企业生产过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要求企业领导人员、煤矿生产负责人、煤矿管理人员、生产施工相关管理人员以及风险预控管理专家等人共同组成安全管理小组,通过结合煤矿生产实际情况、企业相关内容以及具体生产过程等共同商议、制定相关风险预控管理系统方案,保证该系统的全面性、安全性及整体性;第二,建立相关生产岗位责任管理制度,要求明确在生产过程中各个人员需要承担的风险责任,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未知因素和危险信号,相关负责人员应当立即对该风险因素进行消除和规避;第三,建立相关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将全部与风险预控有责任关系的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中均加入风险预控管理这一项内容,利用薪资等物质与风险预控责任挂钩,让所有参与者必须主动对风险进行预控,加大风险控制力度。

3.2 构建危险源闭环管理系统

危险源辨识是危险源监测和控制的前提,因此,必须提高辨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危险源监测是指通过实时监测和评价危险源状态确定风险等级,再根据风险等级发出预警信息;危险源控制在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并监测处理过程,以保证危险源被消除。在该系统的具体使用过程中,可将生产工作划分成过去、现在和未来3种,将危险源识别系统设定为安全、异常和危险3种状态,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流程等进行全面监控,加大对风险的识别力度,并对捕捉到的危险信号进行及时处理,降低危险源的出现概率,加大对生产过程的保护。

3.3 加大对生产人员的管理,提升生产队伍整体水平

第一,加对大生产人员整体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评估,要求所有参与生产的人员必须掌握较高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在生产之前组织所有生产人员参加企业开展的培训工作,利用观看影片、活动宣传以及讲座等方式,以直观的方式向生产人员播放其他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以直接性的事实表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升人员对自身及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升自身安全生产能力水平,从根本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第二,针对理论中员工可能会出现的不安全行为,结合煤矿生产整体过程,将所有不安全行为按照其可能产生的风险的危险性划分成几个不同的等级,同时针对这几个等级制定出相应生产规范制度、管理标准以及防治方式等,要求员工明确这些内容,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提升风险预控管理水平;第三,建立相关激励制度,并将上述中的不同等级的不安全行为与激励制度挂钩,由管理小组以及煤矿企业上级领导人员共同對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加以监督,如发生危险事故,则立即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对于严格遵守生产制度和规范操作的人员予以奖励,以此提升所有参与生产的人员的自我意识和积极性,做到安全生产。

3.4 对重大风险加大预控及管理力度

第一,瓦斯风险的预控管理。在针对瓦斯风险进行预控管理时,必须结合生产区域环境和瓦斯具体情况对其危险性、危险源等进行识别与评估,如发生瓦斯爆炸事件,则需要利用有效方法对导致爆炸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生产掘进区域、采空区、瓦斯抽放管整体线路等做出相应危险识别、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第二,对顶板风险的预控管理。企业相关负责人应当请专业人员、顶板风险预控专家以及技术人员针对生产区域的顶板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预估,并结合评估方法和危险源识别方法提出方案,加大对顶板的管理与控制。第三,水文风险的预控管理。及时对煤矿区域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环境勘察,在系统内加入水文、水害危险源识别,根据评估方法提出水患预报、应急、防治方案,定期对地下水位进行检测,防患于未然。

4 结语

煤矿是我国重要能源之一,是提升我国三大产业经济、提高城市发展速度、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是促进我国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问题,对煤矿生产行业的发展产生阻碍。而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对于煤矿生产过程来说,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提升其安全生产指数、规避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为此,煤矿企业为了能够长期、持续发展,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该体系并对其加以完善,为进一步提升煤矿生产安全性、促使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银乾.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56-58.

[2] 仵亚男,刘晓蕾.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3-5.

猜你喜欢

煤矿生产应用措施管理体系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现代煤矿生产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探析关于仪表编程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