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钢城添一抹绿
2018-03-06悦纳
悦纳
在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有一位被工人们称为发明家的女科技工作者,她就是钢铁研究院一级研究员于淑娟。
于淑娟带着团队研究冶金固体废弃物减排和综合利用技术10多年,承担数十项科研项目,多项科技成果国内外首创,国际领先,28项专利授权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群,此外还有16项专有技术和12项技术标准体系。获市及以上奖励37项。独创出尘、泥、渣综合利用技术,使含铁固废再利用率达到100%,结束了鞍钢尘泥渣排放的历史,年减排尘、泥、渣数百万吨,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减少了废物排放占用的土地资源,降低了环境污染。
2016年5月16日,中国发明协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中国发明家论坛”开幕式、第九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颁奖大会上,于淑娟获得“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特等奖,并被授予“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她由此成为继李超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鞍钢职工。
于淑娟的研究领域涉及产生废弃物的各个工序,有烟尘弥漫的除尘器部位,蒸汽扑面的热渣处理系统,还有气味难闻的污泥池边。她经常到这样的近百个取样点工作,现场环境差、危险性高,但她毫不在意,经常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工作,先后取样1万多个,探明了近百种废弃物的特性,一年内成功开发出3种含铁尘泥处理新工艺、综合利用的新技术,开辟了废料处理的新途径,实现了仅利用原有钢铁冶炼设备处理鞍钢含铁尘泥,不需要再投资建设转底炉的尘泥处理设备,一举节约资金3亿多元。
她首创的利用红热铁水罐及铁水处理高锌尘泥,不仅一举解决了高炉结瘤问题,而且加入铁水罐的尘泥球还兼具铁水脱硅和铁水保温剂作用。在此基础上,她又带领自己的课题组和其他课题组的同志,设计了铁水罐和鱼雷罐加含铁尘泥铁碳球的工业试验方案,经试验后被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推广,年可多回收铁水10万吨以上,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
“那段岁月,我一生都难以忘怀。‘当代发明家的荣誉给了我,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这是鞍钢的荣誉,是鞍钢培养了我,成就了我。”于淑娟说。回首往昔,于淑娟没有忘記培养她的钢城热土,更没有忘记当初投身科研的初心,她仍记得自己初来鞍钢,代表优秀毕业生发言时的誓言:“我将立足平凡的科研岗位,脚踏实地的工作,为鞍钢的生产和技术进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交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这是于淑娟身体里薪火相传的鞍钢工匠精神,同时也是作为科学工作者的自尊和奉献。
习近平同志曾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应强调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如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于淑娟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和所有中国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