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派批评”在新时代可以大有作为
2018-03-06李朝全
李朝全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探讨“新时代与文艺原创力”,我认为不仅非常必要和适时,而且意义重大。福建文艺理论家、评论家人才辈出,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地域集聚性、梯次明显的特点。闽派批评的传统,在我看来,一是具有国际化视野、开阔开放的眼光,从严复、郑振铎以来,闽派批评一直是面向世界的,是一种具有世界面向性的发言、探究与阐释。其次,闽派批评有着一种整体性的观念,善于从文化文艺的整体性,从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等综合性系统性把握文艺现象、文艺创作,以一种总体性观念观照文艺。再则,闽派批评——刘再复、林兴宅、童庆炳、张炯、谢冕、孙绍振等,包括在座的中青年批评家——一直致力于理论批评的创造与创新,是一个勇于创造、富于原创力的批评群体。第四,我认为闽派批评是一种善于直面文艺现场的批评,特别注重紧密关注当下文艺创作及思潮的发展态势和趋向。因此,我相信闽派批评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会有更大作为。
进入新时代之后应时而生的新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理论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是习近平文艺思想。习近平文艺思想有许多全新的创造和创新,有许多新的阐述,比如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调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艺方针;比如强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根本路径和方法;还有提出关于文艺评价的标准,关于文艺批评的功能和作用,关于塑造典型人物、刻画英雄,讴歌党、讴歌祖国和人民,关注现实题材创作;还有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审美体系,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等系统性的重要論述。我认为这些都应成为当下文艺研究的对象和重点。
闽派批评在新时代可以有大的作为,特别是在研究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研究这一文艺思想对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指导意义等方面都可以做出更多有力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