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及消除策略
2018-03-06柯菁芳
摘 要本文主要从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现状、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和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消除策略三方面开展论述。就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善于缓解压力,调节不良情绪,三是自觉杜绝使用不文明语言。就学生层面来说,学生既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又要强化维权意识。就社会层面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监督体制,加大监督力度,二是加强宣传,倡导文明教育,三是减轻教师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执教环境。
关键词小学教师语言暴力 危害 消除策略
近年来,国家严令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言语刺激、冷暴力,多表现为嘲笑、诽谤、歧视等不文明语言。这种语言暴力具有隐蔽性、持久性等特点。体罚大多造成学生身体上外显的危害,而教师语言暴力则给学生心理带来消极影响,使学生感到自卑、情绪低落、学习缺乏动力,进而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致力于研究这一现象的危害及其消除策略,进一步补充现行教育理论,给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一、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现状
语言暴力是指诉诸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使用侮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1]。
1.对教师语言暴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笔者在对L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及有关教育工作者的访谈和观察中发现,他们对教师语言暴力缺乏充分了解。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25%的教师认为对学生的谩骂、侮辱等行为具有积极作用,是为了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87%的教师表示使用语言暴力是处于无意识状态,并不是有意为之,也没有有意识地克服。说明部分教师仍没有意识到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另外,笔者对L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了2 000份问卷,回收了1 874份,其中有效问卷1 786份。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对于学生而言,37%的学生认为教师有权利使用语言暴力,56%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接受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只有极少数学生敢于对教师语言暴力行为说不,说明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到教师的语言暴力实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在对学生访谈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学校也没有专门就教师语言暴力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以消除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家长、校方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频繁发生
学生是教师语言暴力的受害者,因此他们最具有发言权。调查发现,52%的学生曾遭受过教师的语言暴力,其中,15%的学生表示教师经常使用语言暴力,37%的学生表示教师偶尔使用语言暴力批评自己。笔者在观察师生课前、课后的行为表现时发现,许多教師由于学生成绩差、过于调皮、不遵守纪律等原因,常常骂学生“你智商怎么这么低,笨得跟猪一样”“笨蛋”“白痴”之类的,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长久以来尊师重道的观念在师生的心里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绝对的话语权,使得学生不敢违抗教师的命令。小学生更是如此,其对教师的依赖更大。此外,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大,生活待遇相对较低,实际地位低下,教学任务繁重,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教师将不满的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通过访谈,有部分学生向笔者透露,由于笔者在学校做调查研究的缘故,教师对学生语言暴力的频率有所降低。可见,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时常发生[2]。
二、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
1.导致校园人际关系的恶化
(1)师生关系的恶化
调查结果显示,将近28%的学生在遭受教师语言暴力后,会产生厌恶老师的情绪。教师语言暴力的实施者是教师,而承受者是学生,当教师对学生施以讽刺、嘲笑等言语时,这必然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现代教育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要理解学生,一视同仁地与学生交往。另一方面,学生要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人格,对教师有礼貌。教师的教应该促进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亲密,情感融洽,平等合作。而教师的语言暴力无疑破坏了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总是用自己的不文明语言影响着学生,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谈,来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想法。以根据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果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便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教育。可见,教师语言暴力严重破坏着师生之间的关系。
(2)生生关系的恶化
调查结果表明,14%的学生会学习教师语言暴力行为,去攻击其他学生甚至是老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学生容易效仿教师的某些不文明和不恰当的语言,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尤为明显。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而且模仿能力极强,当教师用讽刺、歧视性语言批评学生时,其他学生往往也会如法炮制,造成同伴之间的摩擦。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同学相互之间的看法。教师的语言暴力不仅发生在课下,而且经常发生在课堂上,具有公然性。当教师公开对某一学生进行语言暴力,极容易导致其他学生对该生形成固定看法,认为他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应该远离他。这就必然会减少学生之间的交往,同学之间缺乏交流,不能相互了解,就会增加彼此之间的隔阂,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有些学生甚至用同样的语言暴力去攻击他人,破坏了同伴之间友好的感情,使班集体处于不和谐的状态中。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还能够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需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语言暴力行为不但没有为班级学生树立榜样,反而成为同学之间互相攻击的反面教材[3]。笔者在进行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中发现,学生经常使用“笨猪”“白痴”等语言给其他学生起绰号,而这些不文明用语恰恰是教师经常用来形容学生的。可见,教师语言暴力已逐渐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损害同伴间的感情。endprint
2.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1)影响学生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而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即一种替代学习。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教育的组织者,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影响。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言行举止,来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教师的言语行为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而教师语言暴力行为则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行为,背离了教育的目的。教师语言暴力通常发生在班级,这就为全体学生模仿教师提供了条件。笔者访问过一些学生,他们承认会仿照教师的行为去攻击同学或教师,认为“老师都是这样做的,我这样没有什么不对”。在学生当中,有部分遭受过教师语言暴力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动过辍学,甚至是自残等极端行为的念头。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未成熟,难以承受过多的压力。在面对教师语言暴力时,往往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歧视自己,这种情绪发泄出来,便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
(2)影响学生的心理
教师语言暴力不单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对学生心理的伤害更为严重。教师语言暴力的对象常常是一些成绩差、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这些学生带有“不被老师喜欢”的标签。语言暴力时常伴有侮辱人格的词语,当教师以特定的思维和看法去对待学生时,会使学生自己也产生这样的看法,不断地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我封闭。这样的消极暗示越多,越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自我效能感也就随着降低了,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影响自己的未来。当学生受到教师语言暴力时,除自卑的心理之外,还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这种恐惧一方面表现为对教师本人的恐惧,另一方面表现为未完成教师要求的恐惧。未遭受语言暴力的学生,也会因为目睹了教师严格甚至是可怕的一面而感到恐惧。学生为了避免教师的责备,会作出一些不诚实的行为,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害怕教师,不愿意去学校学习。学习本应该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这样才能更高效。教师语言暴力行为使得学生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下学习,必然导致效率低下。
3.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教师语言暴力是没有考虑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这显然是一种不合理的、不民主的教学方式。教师由于缺乏耐心,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进行教学。采取语言暴力的教师只顾将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忽视了学生在经历一番痛骂以后,身心所发生的消极影响。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态度并没有让学生真正透彻地理解知识。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学生学习的模板,不正确、不客观的教学态度使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教师语言暴力无疑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环境。罗杰斯曾提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生害怕教师的责骂,于是出现不敢说、不敢做的现象,不利于创造性的发挥,这与如今的教育宗旨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学质量既受教师教的影响,又受学生学的影响。运用语言暴力进行教学的教师,其教学方式往往是机械的、呆板的,不重视发扬民主教学的作用[4]。
三、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消除策略
1.从教师方面消除语言暴力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语言暴力之所以发生,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没能够从心里上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仍以教师自我为教育中心。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卢梭就提出教育应尊重儿童、顺应儿童的天性。随着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逐渐盛行,主张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不再只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能动的接受者。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外力,需要学生自己学会吸收知识。教育最终都要内化为自我的成熟。一个成功的、负责任的教师,既要坚持自我又要尊重学生。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真正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教师语言暴力的发生。
(2)善于缓解压力,调节不良情绪
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这使得教师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在重压之下,教师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生气、愤怒、烦躁等。当遇到不听教导的学生时,便容易将这种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为了消除语言暴力,教师应学会缓解压力的方法,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如适量的体育运动、多与他人交谈、转移注意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包容学生,多给学生机会,以热情、耐心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敢于并且乐于亲近教师。同时,教师要学习有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找出根源,有针对性地解决,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释放,让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自觉杜绝使用不文明语言
消除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教师除了要改变以往错误的认知,还要从行为上杜绝语言暴力出现。教师往往对不喜欢的学生施以语言暴力,而对于听话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关怀备至。每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犯错,对于发展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犯错是很正常的。教师一定要掌握语言技巧,切忌用不文明语言去批评他们,应多使用鼓励话语去激励他们。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斗志,给予他们学习的动力,而讽刺、嘲笑等不文明语言则会让他们自尊心受挫。言为心声,教师语言暴力说明教師从心里不尊重学生,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危害,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自觉杜绝使用不文明语言。
2.从学生方面消除语言暴力
(1)转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
教师语言暴力频频发生,除了教师自身的原因外,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消除语言暴力现状需要从学生方面入手。长久以来,教师的权威地位在学生观念里根深蒂固,对于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学生不敢反抗,害怕再次受到惩罚。学生这种恐惧权威的心理使得教师更加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觉,语言暴力的现象也就越频繁。学生必须认识到,教师并不是完全的权威,教师所说的也并不是全对。学生应该树立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交互主体关系的观念,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不存在主体和客体之分,也不存在权威和非权威之分。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而不是控制者。教师权威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种错误的观念一直影响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为消除语言暴力,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传统的权威观念,建立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endprint
(2)强化维权意识
教师语言暴力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并未认识到教师的辱骂、污蔑等语言属于冷暴力的形式,是暴力的一种类型。因而,对于教师语言暴力以及这种暴力带来的种种危害,学生没能清楚意识到其严重性,缺乏维权意识。在目前国内的法律法规中,虽然没有明确将禁止教师语言暴力纳入其中,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却对教师的一些行为和语言进行了限制,其中就包括教师侮辱学生人格的行为或语言。学生有权利也必须学会维护自己的身心安全,避免教师随意对学生进行语言暴力。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维权知识,在遭受教师语言暴力时,及时向学校或者家长反映,而不是默默地承受,任其发生。学生强化自身的维权意识,并敢于同教师语言暴力作斗争,是有效消除教师语言暴力的重要措施。
3.从社会方面消除教师语言暴力
(1)建立监督体制,加大监督力度
针对教师语言暴力,人们普遍不重视,更谈不上监督,致使这种现象得不到根本解决。社会应建立对教师语言暴力的有效监督机制,杜绝教师使用语言暴力危害学生。一方面,需要学生、家长对教师的监督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监督,及时向学校反映校内的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另一方面,国家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消解教师语言暴力,将教师语言暴力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范围,明令禁止使用教师语言暴力。加强校内和校外的双重监督机制,能够更严厉地打击教师语言暴力,消除其危害[5]。
(2)加强宣传,倡导文明教育
在对教师语言暴力进行监督的同时,社会应加强文明教育的宣传,普及文明教育。文明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耐心、亲切、和蔼的态度教育学生,以文明礼貌的用语和学生交流。为此,学校可以开展教育研讨会,就文明教育进行讨论,传播文明教育的好处,还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对于教育方式文明有效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不同于监督机制的强制手段,采用鼓励和宣传的方法,更能让教师从侧面意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让教师明白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从心里真正接受文明教育,杜绝使用语言暴力。
(3)减轻教师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执教环境
教师语言暴力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减轻教师压力是消除语言暴力的必要措施。教师的压力来源于各个方面,经济能力是反应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在现实社会中,教师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工资待遇却比较低。这必然会导致教师心理的不平衡,要想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教师的工作时间不仅仅限于学校内,结束学校一天的工作后,教师还须备课,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的劳动时间远远大于从事其他职业的工作者。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教师负面情绪难免增多,因此,学校应该适量减少教师的工作,为教师营造轻松的执教环境。另外,学校内部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方便教师就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时咨询相关人员,帮助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语言暴力无论是对教师、学生还是教学质量都会产生了负面作用,杜绝教师语言暴力刻不容缓。教育不只是面向少数学生,也不是面向多数学生,而是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来说,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应该言传身教,杜绝用语言暴力危害学生的身心,背离教育宗旨[6]。
参考文献
[1] 桑青松.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及消解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7(12).
[2] 辛学伟.教师語言暴力的成因及对策浅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0(23).
[3] 李倩.教师语言暴力对师生关系影响的审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5).
[4] 王秋芳.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的多视角透析[J].前沿,2010(5).
[5] 秦雯,窦田田.农村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5(24).
[6] 张志斌,张悦.德育教师语言暴力的归因与消解——基于伦理学视阈中尊重的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作者:柯菁芳(1982-),女,海南海口人,琼台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讲师。]
【责任编辑 陈国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