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创新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和作用

2018-03-06齐海英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3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关系作用

齐海英

摘 要:科研创新对人才的影响力很大,合理的传帮带能起到“预科班”的作用,一些学者不断地探索总结成为后人的经验和财富;针对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关系做系统分析;结合长春建筑学院系统做法进行总结,阐述科研创新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研究 人才创新 关系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c)-0200-02

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大学的教育是开放性的教与学的结合。广义的教,包括传、帮和带。传是传授基本知识;帮是帮助衔接,建立一种思维意识;带是带动科研创新,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19世纪初,德国的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科研创新成为大学培育人才的重要手段。美国教育学家Gillman在研究中强调,良好的院校建设能有利于促进高校的科研能力,科研不仅可以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也可以鼓励本科生较早接触科研,从而在对知识的运用与研究中,促进青年人快速成长。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如选题、实验、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与撰写论文等环节中,有利于他们动手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逻辑能力、处理与收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高校在适时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逻辑思维及创新知识将有极大提升。因此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应在研究中渗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本科生科学研究对于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积极地学习和对学科的探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重视探究和发现创新思想符合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对大学生教育实践将产生积极地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我们在不断转变思想,把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的传统观念破除,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思考研究项目,摒弃了老师单一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思想做法。很多大学把科学研究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努力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为本科生直接提供类似研究生培养的模式训练和科学研究机会,并加以正确的方法引导,逐渐鼓励学生们采用研讨式学习、独立式学习,重视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形成以本科生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三个中心”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这种教学思维阻碍了学生的思考天分,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因此积极主动、自觉、创造性地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培养中不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矫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将“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深化并终生受益;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勤于实践,逐渐培养意志力、观察力以及乐观、独立、社会责任感等人格品质。

科学研究首先源于教与学过程中的求知、探索、解惑、授业之需要,这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科学研究的思想融入社会,转化为成果投入生产会带来经济效益,这也是科学研究的目的。科研成果一方面是人才运用知识的现实转化,也体现了教学与科研的不可分割性,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促进。

首先,要正确认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具备知識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其中要求学生具有撰写技术工作总结或报告、技术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等文件的总结归纳和提炼文字能力,要求具备独立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无形之中体现了要学生不断的参与科学研究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问题。因此,推进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其次,做好教学与科研的良性衔接,使之互相促进,并建立良性激励机制。本科教育以教学质量为核心,鼓励参与科学研究。一方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质和量在教师业绩评估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也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必须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支撑的观念,鼓励教师重点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理论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把办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重视学生的实践、学生的成长,同时把教师的教学投入、师德、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等确定为教学评估考核的核心内容。

下面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实际工作解析科研创新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长春建筑学院电信学院多年来重视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抓实常规教学管理。

第一,引导学习和科研训练,建立导师制结合科技社团双层管理,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在科研兴邦的大背景下,很多学生做的实践作业已经和科研项目结合,指导老师将自己研发的项目逐渐深入到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经过调研得出效果较好,学生爱听,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一带一,一带二,一带三这样的传帮带,循序渐进,良性循环,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优秀的学生甚至参加到导师实际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研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无数实例证明,正确的引导等发挥学生们的潜能,为今后考取研究生和走进工作岗位具有预科班的作用。在政策和成绩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训练实战中,学生们积极报名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比赛,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成绩明显,成果颇丰,自2011年起获得省赛一、二、三等奖和国家一、二等奖达50余项。

第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纳入学分管理,激励学生严谨求学,崇尚科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讲座,了解前沿知识,超前培养科研探索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研究的热情。

第三,借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为着眼点,做好教师科研梯队和水平建设,发挥优势,带动学生参与科研,引领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新潮流。

第四,科研创新有利于建立起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拔尖人才选拔。很多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在面试时,各位面试官特别看重是否获得竞赛奖项,是否在校跟老师做过课题,英语过六级等。在本科院校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可以使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成为老师的助手,成为同学中的榜样。

正视本科教学存在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将科研创新融入教学计划,增加第二课堂学分,合理减少理论学时,将更多的时间增加兴趣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针,为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谋出路。

科研创新会将一部分学生引入科学探索的殿堂,为以后的深造打下基础,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与之配套的学分置换制度,规范管理,以实现长效监督和长远发展的贯彻与落实。

我校自2012年初就开始重视科研工作,开启了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新思路,自此,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创新,积极引导学生加入科研队伍,逐渐成为常态化,多名学生因此考取研究生,考取博士生,而今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研和教学的结合与分流并不影响我们对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的影响,科研融入教学本身就是教学改革的体现,只是将知识通过另外一种媒介传授给学生,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学生的参与还缓解了少数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一些学生可以做的科研工作,可以正确引导,同样会做得很好,老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因此传帮带真正实现了对知识系统和传统学习形成了冲击,当然步骤不能过大,要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以求尽善尽美,毕竟这是创新带来的新思考。

参考文献

[1] 彭麟.浅论科研对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科技视界,2016(13):78.

[2] 陈江星,赵叶华,毛海丹,等.浅析大学生科研活动对人才培养及就业创业的影响[J].高等教育,2012(6):31-32.

[3] 李俊翰.试析科研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促进—基于科研对教育教学重要性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13-14.

[4] 彭小平,郑建生.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6):45-46.

[5] 王汉清.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总体状况[J].高等教育研究,20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关系作用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