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8-03-06吴学丹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3期
关键词:高职教学任务驱动法计算机基础

吴学丹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要求。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能为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也会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提升就业竞争力,所以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任务驱动法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计算机基础 高职教学 实践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c)-0196-02

任务驱动法就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或其他学生的帮助,在探究一些问题或逐渐完成一些小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整个任务的学习[1]。使用任务学习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获取知识,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之中。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持续上升,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专门的计算机课程,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1.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一般以教师为主导,通常在课堂上教师会将大量的计算机知识教授给学生,并用计算机将所学的知识为学生演示一遍,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的上机实践的时间很少。有些教师甚至会将课堂时间全部占用,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操作,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效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不佳。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通过将大任务划分成不同的小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互相合作的方式,辅以教师一定的指导亲自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2]。同时在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或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任务设计和教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学生想要解决任务首先要去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表达的真正内涵,根据分析到的任务内容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任务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应用人才,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会详细地将所有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空间,通常会在教师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实践操作,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任务教学法,在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之后,利用任务为学生指引一定的方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学习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有关于Word教学的内容,教师在讲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布置Word操作相关的任务,比如说让学生生成一个目录,目录是学生大学期间写作论文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的,也是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个功能。因此可以将制作目录作为使用Word之中一个小的任务,鼓励学生自己将计算机基础教学教材的目录利用Word制作出来。学生在利用Word制作目录期间发现修改目录时经常会出现原有文字被新文字自动覆盖的现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上网搜索发现按电脑上的“Insert”键就可以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任务驱动法不仅将Word操作一个包含内容非常多的知识点划分开来,帮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和新方法,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想,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非常适合在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主要包括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和总结评价四个部分[3],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也需要依照这几个环节进行。

2.1 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设计任务,在任务设计环节又可以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对任务进行不同的分类,可以分成学期任务、单元任务和课时任务等等。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例如在学习办公软件操作这一单元,可以设置一个单元计划,并将单元任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成5个小任务,包括系统的个性化设置、电子文档的制作、电子报表的制作、演示文稿的制作以及文件收发和下载。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重点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设置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教学设计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2 分析任务

分析任务是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獲得任务目标后,通过教师传授的知识和学生自身已经建立的知识架构,自主进行任务分析,或通过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分析任务,这一环节能够锻炼学生分析任务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制作一个和传统节日有关的演示文稿,要求演示文稿内容不低于十页。学生在分析这一任务时,首先了解到任务的主题是制作演示文稿,并且演示文稿的主要内容要围绕着中国传统节日。在明确了主要任务学生还要对整个演示文稿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同时放映时的动画设计和背景音乐以及超链接的插入都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或讨论才能总结出思路,最终促进任务的完成。

2.3 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是学生亲自实践的过程,根据任务分析中的结果进行实践操作,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才能共同完成。因此在学生实践操作期间,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给予学生一定指导,对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疑问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解答。

2.4 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就是教师对本次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由于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任务设计、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都有可能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所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之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更有益于发现问题,不断优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方案设计,提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 结语

计算机基础是高职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对学生应用操作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学生自主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水平,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小琴.“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1):47.

[2] 王晓飞.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8):167-168.

[3] 熊威.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6(9):317.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教学任务驱动法计算机基础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