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服务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估研究
2018-03-06牛峥牛健壮
牛峥+牛健壮
摘 要:公共体育服务是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建立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能够有力地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因此,针对公共体育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机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指标体系;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3-0182-02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目标。构建科学、客观的公共体育服务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估制度,能够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提供依据,全面提高公共体育的服务水平。
一、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
1.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内容要素、层次以及关系几个方面。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任春香认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应包括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信息服务、体育指导、体育组织管理和服务、体质监测、体育政策服务、体育保险等几个方面。而研究学者王才兴则认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应包括设施建设、服务主体、服务平台、服务产品、服务信息、便利服务、遗产保护、服务机制、绩效评估、服务保障等层面。也有观点认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法规、设施建设、组织和人才、服务主体和方式、事业经费等几个层面。由此可见。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定义也有所差别。
2.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根据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的相关研究,很多专家和学者都从政府管理、政策方针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例如,李建国认为,体育体制、体育政策、体育资源都应向公共服务方向转型、倾斜、开放,这是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应加强政府统筹,明确政府定位,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健全公共体育服务支持体系,加大财政扶持等。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监管力度。
3.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现状。目前,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可以分为农村和城市两个部分。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中,齐立斌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应包括场地和设施、活动指导、管理、健身组织、信息供给等几个系统,结合新农村建设目标,在管理模式、投融资机制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唐鹏认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应以改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环境为主,作为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也体现了政府的公平。另一方面,在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中,主要突出了社区体育的重要作用。发展社区体育,建立完善的社区体育管理系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管理和街道体制不够完善、社区划分不够明确等。因此,推进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应以规范和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为主,建立多样化、多角度、全方位、多功能的现代化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做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规划,加强资源的整合,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完善社区体育配套设施和管理规范,从而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构建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1.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应明确其价值取向和原则,包括公共性、科学性等。公共性是指,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应以保障公民的基本体育权利为核心,确保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公共体育服务。科学性是指,在指标的建立和选择时,应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减少指标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此外,在指标的构建上,还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体育资源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指标的构建上,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尽量采用相对指标如人均、比例等。同时,还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边探索一边完善,构建科学的、现代化的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2.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体系是指用于衡量、评价以及监测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一个指标群,其评价范围包括公共体育服务的建设内容、水平以及理念和特點,主要关注事物的内在联系,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评价,其目的是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依据,具有评价、解释、预测、导向、描述等功能。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应明确使用的指标,过多或过少的指标都不利于其功能的发挥。例如,过多的指标在评价时,会影响综合分析的效率,增加了工作量,可操作性不强。过少的指标则不能客观、全面地体现事物的全貌,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不足。目前,较为常用的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包括德尔菲法、经验选择法、项目分析法等。
德尔菲法是指在专家集体互不见面的情况下,对某一项指标达成一致的方法,主要依据是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以及离散程度。首先,根据项目的情况,确定一个专家集体,专家应涵盖各个领域具有丰富经验以及足够知识水平的从业人员,制作咨询问卷,拟定第一轮的专家问卷调查表以及说明书,要求专家对预选的指标进行判断和选择,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根据第一轮的评分结果进行指标的剔除和修订后,对专家进行第二轮的问卷咨询,依据第一轮的方法,选择删除的指标,确保专家意见的高度一致。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应保持科学性和客观性,目前常用的计算权重的方法为构造判断矩阵法,具有较好的数学理论基础。
经验选择法是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问,同时参考国内外的公共体育评价指标体系,其基本流程为:理论—概念—操作化—指标,通过借鉴和参考其他相关的评价指标,建立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可以将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事业经费、体育场地和基本设施、组织和管理体系、政策和制度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体育信息服务、活动的具体实施和开展、活动评价和群众体验等。endprint
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在长期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包括绩效评估的目标不够明确,评估结果失真,评估体系不健全,指标体系不科学,公众参与度不足,评估程序不规范,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等。首先,在績效评估的目标上,缺乏明确具体的目标,往往采用比较宽泛的概念,例如“全民健身”“奥运争光”等,不利于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目标的模糊,直接影响了评估的内容、范围、标准以及方法,导致评估的结果缺乏真实性。其次,从评估体系上看,随着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上看,同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主要表现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评估程序相对固定,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实践的需要,无法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真正作用。此外,从绩效评估主体上看,目前主要的绩效评估主体包括政府组织、人大组织、研究团体以及公众群体,从整体上看,公众的作用发挥有限,绩效评价的参与度不足,且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同时,从绩效评估的制度和程序上看,也不够健全和规范。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政策上的支持,导致绩效评估过程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法律制度保障的缺乏,也使绩效评估的流程失去保障,导致绩效评估出现倾向性,无法保持客观的立场,背离了评估的初衷。
2.解决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问题的策略。推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首先应从制度入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公共体育服务是一项惠及大众的“民生”工程,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政府工作转变的重要方向,以“服务”为重点,关注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和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尤其是针对绩效评价制度不完善、评价流程不规范的现状,更需要政府等有关部门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完善各项评价的环节和流程,使绩效评价有序进行。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采用管办分离的模式。在公共体育服务中,应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型,除决策和管理职能以外,例如财权和事权等可以下放。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建立赏罚制度。同时,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绩效评估中。向公众宣传和普及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知识和理念,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缓解财政压力。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努力的和谐局面。建立公开、透明的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公开平台,鼓励社会进行共同监督。构建多元化的绩效评价制度,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评价指标的设计、筛选和处理流程。
四、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的专家和学者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出了研究和探索,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绩效评估的目标不够明确,指标体系不科学,公众参与度不足,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等。针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春香,李红卫.新时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5).
[2] 黄浩军.体育分化转型与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统合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6).
[3] 苗春竹,胡萍,韦小兵,等.黑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与设想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2).
[4] 由文华,等.陕西体育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类型及发展方向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5).
[5] 牛健壮,刘新民,刘睿,等.羌族文化中“体育元素”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6).
[责任编辑 李晓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