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策略分析

2018-03-06胡杰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3期

胡杰

摘 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普及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渐严峻。双创理念的提出为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促使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机制进一步优化。主要阐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并提出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优化策略。

關键词:双创环境;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3-0125-02

引言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提出的,激励国人发挥主观创造力和能动性,获得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双丰收,使创新创造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大学生就业创业正是实现双创的前沿阵地。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

1.创新创业的能动性不足,意识淡薄。就现状来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明显不足,意识淡薄。长久以来,受教育观念和家庭意识的影响,毕业后求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目标,没有看到创新创业所带来的长远价值和利益;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许多大学生存在畏难的心理,认为自己的能力尚达不到创业的标准,加之家长、亲戚朋友的旁敲侧击,很快就打消了创业的想法,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少数学生具备的才能,对于学校中提供的各项创新创业课程参与积极性不足。

2.创新创业活动技术含量不足,成果转化效果不佳。通过对当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大学生创业的辐射范围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课外辅导以及微商、网商销售等行业。对于技术含量需求标准较高的软件产业、互联网产业涉及较少。尤其是学前教育、课外辅导这种比较成熟的产业,大学生通常就是复制他人的办学模式,很少进行自主的创新。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新兴的科研成果不足,且成果的转化效果不佳,基本不具有影响力和推动力。

3.就业创业体制不健全,创新创业工作流于表面。在双创背景下,许多大学生产生了创新创业的意识,但在实践过程中效果不佳,“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的创业失败案例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缺乏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创新创业体制不健全,致使创新创业工作流于表面。首先,就业创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管理中涉及到包含政府职能部门、高校、社会机构等多个机构的交叉协作,但在实际发展中,各机构的信息沟通不及时,管理资源重复使用,信息发布与传递过于分散,政策信息无法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及时的传达,就业创业工作效果不佳。其次,就业创业的教育机制不健全。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走向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并逐渐将重点转移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面。但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存在明显滞后,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横向的联系,致使学生很难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操作。许多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但是面向的学生群体有局限性,且受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课程的参与度不高,不利于双创理念的整体贯彻和实施。再次,就业创业的服务机制不健全。就目前来看,学校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主体。学校的就业创业服务一般由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思想教育部门共同完成,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部门。这些部门主要擅长于学生的学历教育,缺乏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同时受学校主体的影响,工作人员对市场变化的认知不足,很难为学生提供全面正确的就业创业指导。另外,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创业资金,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介入明显不足,致使就业创新工作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工作研究和开展。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机制优化

1.加强双创理念的贯彻和普及,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创业理念。优化就业创业机制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建立。现阶段,我们要善于利用多种媒体环境,进行广泛的就业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在高校内借助校园广播、校园刊物等多种形式,宣传就业创业的新政策新服务,开展相应的论坛讲座,就就业创业的成功、失败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方向。同时,舆论引导不仅要在校园内进行,还要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扭转学生家长的“稳定的工作是唯一的发展”的传统理念,要使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形成创业即是就业之源,创业是另一种形式的就业,且创业具有价值利益,是对未来的一种有益投资的观念。

2.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机制建设,为就业创业奠定政策基础。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建设过程中,要明确政府的指导、监督作用。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管理部门主体部门不明确,处于教育部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多头管理下,管理资源严重浪费。因此,首先要确立以全国大学生创业就业管理委员会为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内容,注意管理过程中信息共享与有效分配,并且落实其的监督作用,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实行问责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态度,建立相应的部门考核制度;同时,要注重政府的公共服务的建设,通过政府采购、财政资助以及创业奖励等形式提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比如,建设相应的大学生创业产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开辟办公场所;在社会上开展相应的创业知识技能培训讲座,深入到创业企业内部进行实践指导,解决大学生创业初期遇到的难题;提供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群体间的互帮互助。

3.优化高校的人才教育体制,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知识技能基础。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是在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高校的人才教育体制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上是通过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在课堂中的举例也是微乎其微,就是算是有实操课,基本上也是教师通过示教进行,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很少。教材的内容毕竟是有局限的,仅是依照课本的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必须创新教学理念,以应用型人才为发展目标,将学生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的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大学生人才。在课堂教学上,要改变传统的硬性灌输,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教师指导的方式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专业的需要,适当地进行教学场景的转换,让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实操训练。比如环境设计专业、数控专业,可以相应地开展校企结合的“工作室”,让学生通过来自企业的实际订单来完成理论知识向实际成果的转换。同时,学校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多样的实用技能创新比赛和创业项目设计比赛,强化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另外,学校要创立有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办公室,以其为指导主体在学校开设相应的创业训练、就业指导、创意实践等实用价值高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就业创业课程纳入到整体的教学体系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培养方面,除了加强其教学理念和教学专业技能的培训,不同专业的教师还需要适当在社会公司进行挂职充电,强化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学校还可以聘用在职的企业人员作为客座教授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评价机制的建立,将学生的意见纳入到教师的教学考核中,鞭策教师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和调整。在学生的评价中,转变以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纳入到考评指标当中。同时,高校教学成果的评价需要将创业率和就业率进行综合的测量和考评,并加强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完善对于创业教育的结果追踪工作。endprint

4.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全程的就业创业服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建设中,除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指导作用以及高校的教育主导作用外,还需要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全程的创业服务,从而实现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创业服务,构建创业生态”,强调了第三方机构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后提供专业的技能知识指导和咨询服务。

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成果转化比较慢,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资金是创业的最大难题。因此需要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引入第三方的金融机构来建立相应的创业启动资金。资金的管理部门由高校和第三方机构共同担任,学校建立相应的资金申请和跟踪监督机制,保证资金的去向用途实时可查,并且可以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效果评测档案,作为其他学生的创业示例。创业后期的资金供应由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单独的管理,以学校建立的信用档案以及创业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作为融资依据。在融资的各项税费方面进行适当的政策减免和财政倾斜,减少创业者的资金压力。对于在校期间的创业行为,学校可以进行适当资金奖励,激励学生进行创业探索和实践,并鼓励学生进行团体性的创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团体协作和群策群力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创业是就业的基础,在双创背景下,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机制是必然选择。在机制的优化过程中,除了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业就业的实践中外,要强调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同时,将学校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前沿阵地,优化教学策略和模式,以培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为发展目标,同时加强社会第三方机构的辅助作用,强化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宏志,王博,郭昊.“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浅述[J].商品与质量,2016,(3):7.

[2] 周嫣嫣.“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博弈分析以及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J].科技视界,2016,(24):127.

[3] 吴勇.“双创”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以西部部分高校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6,(14):52-54.

[4] 黃真真.双创驱动下大学生创业创新公共政策分析[J].河北企业,2017,(1):48-49.

[5] 易开刚,厉飞芹.“双创”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创业执行力的环节与机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21):22-28.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