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构想
2018-03-06康鸿
康鸿
为了落实新课改课程整合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其它课程的优势,着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深入挖掘课堂教学效益,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摸索出一种“分组实验式”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一、“分组实验式”课堂教学方式的具体操作
1.划分“实验组”
如果假定班额为60人,其中至少有16到20名基础中上的学生。这时,每6人分为一组,可组成10个“实验组”,在每组中至少安排1到2名中上学生,并制定为本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学习任务的最终担负者。
这些“小老师”是教与学的纽带,是教的有力延伸者,也是学的有力实施者和富有影响力的榜样,他们将保证小组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并带动影响小组成员都能取得一定的效益。
2.教室的安排
打破原有教室的布置格局,将每两张课桌并放为一组,纵向摆成三列,中间一行安排四组,其余两列各安排三组。这样共需课桌20张,比平常减少10张,然后可拿出3、4张横靠在教室后墙,供学生放置其余物品。“小老师”可固定坐在并着的桌子的两个顶头,也可将一头空出来,让“活动积极者”来坐,以示激动,而且一个学习段评比一次,一般有六个主学习段,这就保证了小组其他成员都能坐上一回“活动积极者”的激励座位。
3.“学习段”的划分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一般由六个单元组成,每单元各包括精讲课文和自读课文3至4篇,以及一个语文综合性实践。
另外,每学期的教学实践,一般为20周。我们将每两周半的时间和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置为一个学习段,这样,就可分出六个学习段,即用15周的时间,可完成六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其余5周的时间,可用于作文训练,组建较大的语文专题研讨会,检测考试,留给“学困生”去查漏补缺或者让“特长生”看自己喜欢的书籍。
这六个学习段,又可根据单元课文篇目的多少分成若干“学习小段”。
4.每一“学习小段”的具体操作程序(下面以篇幅中等,需3课时的精讲课文为例。)
第一步,即第1课时的操作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快捷准确地导入新课,并对新课内容作必要的展示和讲授。展示和讲授的内容涉及作者简介,写作的时代背景,文体特点,以及生字、生词,难句子和重点语句,从而达到疏通文意,启动学生自学兴趣的目的。这一过程可用10—20分钟时间。
之后,教师紧扣《课标》和实际学情,展示或印发出本的小段各小组学习活动的具体要求。要求可包括,明确知识点,掌握结构、理清脉络,了解写作特点,概括中心主题,归结学习心得,做联系生活实际的拓展,以及摘抄积累和课堂练习题等等。
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听清讲授的内容;看清展示的任务;写清新课的笔记,为小组活动,为自主学习做好“热身”。
同时,教师向各学习组发放预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
空白“实验报告”上印有本学习小段全部的活动任务,这些任务是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目标,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驱动器”。这一过程可用5分钟。
第二步,即第1课时的20—25分钟和第2课时45分钟的操作
在这段时间里,各实验小组,在“小老师”的安排下,分工协作地活动起来,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照任务要求集体完成一份有较高质量的“实验报告”。
学生在课堂上活动期间,教师巡回督查指导,让每位学生认真做好活动笔记,并鼓励学生当堂或在报告中提出有创新的见解或提出新的问题。第二课时结束时,由“小老师”整理递交本小组的“实验报告”。
这样,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批阅,并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修正教案,为第三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三步,即第3课时45分钟的操作
首先,教师归纳概述各小组报告中的异同点,并返还各组的报告。这一过程用5—10分钟的时间。
其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电教设施展出各小组有价值的不同点,并由教师主持展开自由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归结。其目的是为了“异中求同”,达到共识,也当然允许存在多种答案的结果,以此鼓励开掘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学生自由发言并做好自己的笔记。
然后,教师对各小组本次“实验报告”的质量作出明确的评判,并通报本次活动中的优胜小组,给予表扬。这一过程可用15—20分钟的时间。
最后,教师依据上交的“实验报告”,小结本“学习小段”,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各小组都未触及到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给予明确的讲授,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
在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及预习后,宣布本“学习小段”的语文实验结束。这一过程可用10—15分钟时间。
二、“分组实验式”课堂教学方式的注意事项
1.教师应依据《课标》和实际学情,认真准备课件和书写教案,以“学习小段”为单位,以“学习段”为整体,零整结合,宏观统筹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求知需要。
2.教师除正案,还必须有“修正案”。“修正案”是为了解决督导过程中、批阅小组报告时、自由辩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要及时撰写教学后记。不但是正案的充实和反思,也是积累教学经验,撰寫教学论文的第一手素材。
3.教师要摸清学生情况,合理划分“学习组”,并定期重组,注重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着力营造互相管理、互相帮助的氛围。
4.每个学习小段的时间长短,依课文内容的深浅,篇幅的长短和《课标》要求的主次而灵活制定。
5.备课阶段,教师要依据《课标》,精心设置“实验报告”上的任务,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各个层面上学生都能活动起来。同时,教师要提前印制好“实验报告”。
6.教师既要注重“实验报告”的质量,以求“尖子生”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7.教师在每个学习段完成以后,要求每个学习组递交阶段性的总结报告。
★作者通联:甘肃秦安县兴国镇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