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的“追星人”
2018-03-06毕若旭
毕若旭
阅读分享:赞叹与感动,是此文带来的直观感受。赞叹源于文中描绘的常人未曾见过的奇景;感动源于文中诸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平时写作中,怎样才能写出打动人的语言文字呢?本文也给了我们最大的启示:即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走出去,多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才有事想写,有情想抒,语言随心自然流淌,达到写作文最难也是最高的境界:真情实感,动人心弦。(特约教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 张雪飞)
7月的尾巴上,绵延的雪山环抱着巴音布鲁克草原,银河从雪山顶上升起,满天繁星映照着遍布沼泽和湖泊的原野。沉浸在这静谧而璀璨的氛围中,阿怪神思缥缈,觉得整片草原上仿佛只有他一个人。
这一幕,脱胎于阿怪3年前第一次看到纪录短片《西藏星空》时。他心生震撼,决心到祖国西部的星空下走一回。他在社交网络上发出招募有星空摄影和延时摄影经验的大学生一起去“追星”的帖子,庆阳来了,小锐、芷倩、阿悦也来了,小黑、道长、依依、子游陆续加入。“丝路”上的“西安”“茶卡”“卡拉库里湖”“喀拉峻草原”也开始从一个个字眼,变成一条绵延的车辙。
按照计划,9个人的团队白天赶路,夜晚拍摄日出日落、追逐星空。然而现实远没有这么简单。为了拍到最璀璨的星空,需要避开灯光辉煌的城市,“追星”小分队专门到没有人烟的高山、峡谷、沙漠、荒原,有时一拍就是一整夜。夏季新疆的大沙漠白天像火焰山,晚上就成了冰窖。依依还记得:“来之前,我只想到会熬夜、会很累,但没想到还要跟这么恶劣的天气和环境‘做斗争。”
为了拍摄一个完美的镜头,再苦再累也值得,只怕天公不作美。在出发前,团队就抱着一个信仰般的目标,在2017年8月13日晚拍摄英仙座流星雨。然而就在流星雨即将到来时,天空阴云密布。为了能看到星空,一行人临时改变行程,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他们问当地人,那里多久下一次雨。“我来这儿20多年了,从来没下过雨。”当地人说。
“可是偏偏那天就真的像陈粒唱的那样,‘我看过沙漠下暴雨。”子游哭笑不得。尽管后来雨停了,但云迟迟不散。“那一晚哪怕有半个小时云层能散开,哪怕只能捕捉到几颗流星,我也心满意足了。”子游说。“追星人”一夜没合眼,但这一夜云未开,月未明。
和塔克拉玛干里一夜枯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青海大柴旦打仗一般地逃离突如其来的暴雨——9个人都前所未见的特大暴雨。他们赶紧跑上车,由于能见度极低,只敢慢慢往前开,然而汽车还是陷进了沙地。手边什么工具都沒有,大家就用手挖沙子,挖出一点就往车轮下垫一块石头,终于把车解救出来。
就是那一晚,阿怪预感晚上乌云可能会散,设定了凌晨3点的闹钟,从帐篷里爬出来。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雨洗后的天空星汉灿烂,雪亮的银河镶嵌在穹顶之上,从空中俯视着大漠中小小的帐篷。阿怪和子游二话没说,步行3公里来到水上雅丹。那一夜的星空和翌日的日出,用子游的话说,“真的真的太壮观了”。
经历了数不清的恶劣天气和旅途波折,闯荡在户外的“追星人”已经对突发情况处之泰然。他们的相机里,美轮美奂的画面越来越多。和星空做伴的那些夜晚,子游常常忘了时间。把相机设定成延时摄影后两三个小时不用管,这时子游会和队友聊聊天、吹吹牛、生个火,也有时就静静坐着,听机械快门的“咔嚓”声隔几十秒响一次。阿悦躺在库车大峡谷里仰望天空,感叹越看到海阔天空,越遗憾没人分享她的感动。不过对她自己来说,“精彩万分,这波不亏。原来所有所得所获,都不如一夜星空”。
大浪淘沙摘自《中国青年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