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饲草成分与优质肉羊生产技术

2018-03-06姚红梅田媛付希强庄梦辉胡紫馨安昊李家军郭慧君邱建华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省动物生物工程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山东省畜禽疫病防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泰安山东汇邦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山东畜牧兽医 2018年2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羊场盐碱地

姚红梅 田媛 付希强 庄梦辉 胡紫馨 安昊 李家军郭慧君③* 邱建华③* (①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②山东省动物生物工程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山东 泰安 ③山东省畜禽疫病防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 泰安 山东汇邦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 东营)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饲草成分与优质肉羊生产技术

姚红梅①②田媛①②†付希强④庄梦辉①②胡紫馨①②安昊①②李家军①②郭慧君①②③*邱建华①②③*(①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②山东省动物生物工程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山东 泰安 ③山东省畜禽疫病防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 泰安 ④山东汇邦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 东营)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域土地和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肉羊产业。然而,该区域土地、饲草资源利用率和肉羊养殖规模化水平不高,造成资源不同程度的浪费。本文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和饲草资源特点,对肉羊品种引进、场地选择与羊场建设、日粮配给、饲养管理、卫生与疫病防控等方面提出科学建议,以期提高区域肉羊产业化水平。本技术对土壤盐碱化地区的饲草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修复、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及粮农组织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盐碱地面积为9913万hm2,约占全世界盐碱地总面积(9.5亿hm2)的10.4%,是在世界盐碱地面积排名中位居第三的国家;我国具有农业发展潜力的盐碱地占中国耕地总面积10%以上,我国土地资源紧缺,改善并合理利用盐碱地很有必要[1]。盐碱地利用的最佳方式是顺应自然、根据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种植适宜耐盐碱植被、作物等,发展适宜农林牧副渔等产业。黄河三角洲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渤海粮仓”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的主要区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开发前景广阔。

黄河三角洲独特沉积环境、气候条件和土质决定了原生盐渍化土壤在区域内广泛分布,不同程度的盐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4以上(表1、表2)[2, 3]。黄河三角洲也是山东省为数不多的草原分布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使得该区域饲草资源不同于常规耕作农垦地区,盐生草甸在该区植被中占主要地位。依托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资助,我们的科研团队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域拥有丰富天然植被资源,比如碱蓬、狼尾草、獐茅、菊芋、马齿苋、田菁、芦苇等;此外还有多种人工种植的耐盐碱作物或牧草,如饲用高粱、玉米、红薯、苜蓿等。三角洲地区丰富且品质优良的饲草资源,非常适合发展肉羊养殖。

表1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分布和不同盐碱化面积 (hm2)

注:数据来源于文献[2]。

表2 黄河三角洲草地质量分析

注:数据来源于文献[3]。

山东省是养羊大省,肉羊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草畜矛盾比较突出,饲草资源分布不平衡、优质饲草供应相对不足导致养羊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域由于缺乏科学的肉羊养殖和饲草高效利用技术,肉羊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饲草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本文结合三角洲盐碱地区域的饲草资源,总结优质肉羊生产管理规范,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利用盐碱地饲草资源,补齐区域养羊成本偏高的短板,促进三角洲区域资源绿色开发和生态高效利用。

1 适用范围和引用规范性文件

(1)本肉羊养殖技术方案结合黄河三角洲独特的饲草资源,规定了优质肉羊养殖环境、肉羊品种、草料、饲养管理及防疫制度等方面的标准。主要适用于种羊场、人工授精站、规模化羊场、肉羊养殖户。(2)本技术方案主要参照“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根据《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GB/T18407. 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及相关行业标准,结合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实际情况制定。

2 品种选育与引种

(1)凡是从场外引进的羊只,无论是用作种羊或育肥羊,都应按照《GB/16567种畜禽调运技术规范》要求实施。不得从疫区引入羊只,在确认具有由“动物卫生检疫监督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和运输器具消毒合格证后,方可引入,新引入羊只均应隔离饲喂40d以上,由兽医检验为健康后方可进羊场。(2)肉羊品种的选择应根据区域饲草和土地资源等情况,选用羊肉品质好、生长速度快、料肉比高的羊种或杂交羊。就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域而言,可以引进大型肉羊品种,如夏洛来羊、杜泊羊、波尔山羊等,或我省本土优良肉羊品种,如鲁北白山羊、济宁青山羊、鲁波山羊、沂蒙黑山羊、小尾寒羊等;这些本土肉羊品种具有高产多胎、耐粗饲、适应性及抗病力强,适应于低洼潮湿地带及盐碱地区养殖。也可以通过杂交选育方式选种。

3 羊场场地选择与建设

黄河三角洲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优势,该区域有大面积盐碱化土地尚未开发利用,可以利用滨海盐碱地区工业化程度低、污染少的有利条件建设羊场或绿色肉羊生产基地。

3.1 场地选择

羊场建设一般选在尽量远离大型化工厂、采矿厂、皮革厂等一些高污染厂矿企业以及肉品加工厂、屠宰场等可能有传染源的区域,距离应不小于3km。其次还应远离主干公路、居民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在场区外面建立绿色隔离带,以避免对人员可能造成的感染及疫情扩散。场址选择还要有利于放牧,适宜建在地势干燥、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电源稳定的区域。

3.2 羊场建设

(1)管理区:应建在生产区上风口,粪池、解剖室、兽医室建在生产区下风口。(2)场区内污水道、常规管道应分开,互不交叉。(3)羊舍建设:羊舍建筑形式和结构符合就地取材、经济合理和科学实用原则,一般按肉羊年龄、性别、用途等分开建羊舍,羊舍建设参考标准:每只羊所占的舍内面积,成年母羊(空怀种母羊):0.8~1.0m2,妊娠、产崽哺乳期母羊1.0~2.0m2,种公羊1.5~2.0m2,青年公/母羊0.5~0.8m2,羔羊0.3~0.5m2。羊舍应建立肉羊运动场地,场地面积约为羊舍面积2~3倍或更多。羊舍温度:成年羊10~20℃,青年羔羊12~14℃,湿度最佳为70%左右[5]。(4)肉羊厂辅助功能区:饲草青贮池、草料仓储间,应建在生产区与管理区之间、不易被污染区域,要兼顾饲料配制及运输方便。

4 日粮配合

4.1 遵循原则

日粮配合应遵循营养性、经济性、适口性及安全性原则。肉羊材料应以青绿饲草、干粗饲料、青贮草料为主,以精料、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为补充。饲料添加剂应用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违禁药物严禁使用。

4.2 饲草来源

黄河三角洲是山东省省为数不多的草原分布区,该地区生长的紫花苜蓿、白茅草、芦苇草、怪柳、皇竹草、苏丹草等植物都是优质饲草资源,皇竹草和芦苇草蛋白含量高达10%以上,品质较好[4]。笔者所在的科研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有丰富天然植被资源和人工种植的耐盐碱饲草,比如苜蓿、碱蓬、狼尾草、獐茅、菊芋、马齿苋、田菁、芦苇、饲用高粱(含秸秆)、玉米(含秸秆)、红薯(含地瓜秧)等。该区域丰富且品质优良的饲草资源,具备发展肉羊养殖的饲草优势。还可以充分利用该区域充足的秸秆资源,通过青贮、氨化、压块、揉丝微贮等技术处理,将其转化成优质青贮草料,改善了草料适口性和提高营养价值,缓解冬季青绿饲草缺乏问题。

表3 黄河三角洲区域主要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 (%)

注:(1)DM:干物质;CP:粗蛋白;NEF:无氮浸出物;EE:粗脂肪;CF:粗纤维;Ca:钙;P:磷。(2)数据来源于文献[4]。

4.3 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草料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含量受草料种类、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添加时应根据饲草能量结构和营养成分,结合肉羊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添加。

4.4 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沸石、石灰石(粉碎后)、小苏打、膨润土、非蛋白氮类、益生素、中草药添加剂等可以补充肉羊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调节瘤胃内环境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提高肉羊抵抗力、促进肉羊生长发育。

4.5 日粮配制和饲喂方式

日粮配制应结合盐碱地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对不同年龄阶段肉羊和品种、性别、体况、生理状态、生产用途,按肉羊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标准,配制不同营养比例日粮。肉羊饲喂应采用精细饲料混合饲养(TMR法),降低饲料浪费率,提高养殖效益。

5 饲养管理

黄河三角洲区域有特殊地理环境和充足草地资源,肉羊规模化养殖可采用完全圈养、舍饲与放牧相结合两种模式,依据场区及附近牧草分布情况合理选择。

5.1 全圈方式养殖

5.1.1 管理措施 羊场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检查,有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羊工作;羊场应尽量避免外人人员进入,羊场饲养员也应尽量减少外出;场内兽医不得接诊场区外羊只,配种人员不能给场区外羊只配种;场区内不能饲养其它动物。羊只饲喂要尽量做到人员固定、定时定量;养殖密度适中;保持羊舍环境卫生,垫料定期更换。羊只用耳号牌编号;定期对羊只进行体况检查和记录,及时发现羊只异常情况,尤其发生疫病的羊只,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5.1.2 母羊饲养技术方案 母羊的饲养管理方案一般按照空怀期、妊娠期、哺乳期进行饲养管理。(1)空怀期:配种前尽量保持母羊中等膘情,体况较差的母羊需集中补饲,适当提高精料比例。膘情较好的母羊可适当减少精料比例。(2)妊娠期:怀孕母羊,在其妊娠前期三个月,应适当多喂优质牧草,少喂或不喂精料,注意补充些多汁草料。到妊娠后期,适当加强补饲,提高精料比例,以满足妊娠营养所需。(3)哺乳期:母羊分娩后3d内应减少精料饲喂量,以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哺乳前期适当多饲喂些精料,哺乳后期则减少青贮或多汁饲料以及精料比例,以防发生乳房炎症。

5.1.3 种公羊饲养技术方案 种公羊饲养管理分为:配种期与非配种期。(1)配种期:这一阶段,公羊应加强营养和体质锻炼。营养方面,种公羊日粮要求种类多、品质好、公羊喜食,如豆类、谷类、高粱、禾本科青干草、鲜草、玉米青贮和胡萝卜等。根据种公羊体重和采精次数适当补饲,配种旺季每日补饲混合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混合饲料和干草)。配种前肉羊的日粮水平应逐步提高到配种时水平。加强补饲同时应适当加强公羊运动,一般以每天驱赶2h为宜。(2)非配种期:分为增膘复壮期、严冬晚春及夏季、配种预备期三个时期。①增膘复壮期:配种结束后,按配种期饲养标准逐渐降低精料量,加强放牧,适当延长放牧时间。②严冬晚春及夏季:此阶段饲养管理应注意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供给,保证运动量,注意补饲饲草。③配种预备期:加强放牧,同时按配种期精料标准的60%~70%比例,逐渐增加至配种期营养水平,定期检查精液品质与精液量。

5.1.4 羔羊饲养技术方案 羔羊出生后2~4d内尽量吃到初乳,7d左右开始补饲草料,羔羊2~7日龄时断尾,14日龄左右适应精料采食,21日龄左右适应草料采食,2~3月龄左右断奶。初生羔羊要注意保温,使母羊舔干羔羊身上黏液或人为擦拭干净。冬季产房或圈舍温度应在10℃以上,地面保持干燥并铺适量松软垫草,定期观察圈舍内羔羊情况,定期打扫。非种用公羊应去势,以促进肉羊生长发育和改善羊肉品质。

5.1.5 断奶后羔羊饲养技术方案 羔羊断奶后肥育是肉羊养殖主要方式,育肥技术方案分为预饲期和正式育肥期。(1)预饲期饲养管理:本阶段大约15d,饲喂2次/d,每次投料量以30~45min内吃净为佳,不够再适当添补,量多则去掉。根据羔羊体况及采食行为调整日粮类型。(2)正式育肥期饲养管理:预饲期15d结束,则转入正式育肥期。根据育肥计划,并结合当地条件,选择适当日粮类型。①精料型日粮:仅适用于体重较大羔羊的肥育。羔羊以每天采食45~90g粗饲料为宜,可饲喂少量秸秆,充足饮水。②粗饲料型日粮:日粮中的干草以豆科牧草为主,蛋白含量不低于14%。按“逐渐增添和慢换原则”,转到肥育期饲喂量。每只羔羊每天饲喂1.5kg。③青贮饲料型日粮:此类型以玉米青贮饲料为主,约占日粮67.5%~87.5%,主要适用于育肥期在70~80日龄以上羔羊,每天进食量不低于2.3kg。

5.1.6 成年羊饲养技术方案 成年肉羊的育肥方案,应按肉羊品种、羊只的活重和预期增重等指标,来衡定育肥方式和日粮标准,育肥方式可结合三角洲地区实际,根据牧草生长季节选择。(1)选择最优配方并按比例称量饲料:充分利用当地牧草、秸秆、灌木枝叶、农副产品等草料资源,合理利用尿素(约占1%)和添加剂(矿物质和维生素约占3%)。(2)管理方案:肥育肉羊入圈前进行分群、称重、注射疫苗、驱虫和环境清洁。保证饮水、不缺盐。(3)合理安排饲喂制度:,根据日粮配方不同成年羊每日饲喂量而有一定差异。一般为2.5~2.7kg,投料2次/d,饲喂量调节以料槽内基本不剩料为宜。午后适当加喂些青干草,以利于反刍。

5.2 放牧与舍饲结合饲养

天然牧草是肉羊重要饲草来源,采用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手段,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降低饲养成本,同时增加肉羊运动量,改善肉羊体质和羊肉品质。夏秋季节牧草充足,以放牧为主,但应避开蚊虫多、低洼潮湿地带;尽量延长羊只放牧时间,做到早出牧、晚归牧。秋季放牧选择草高而密的区域,出现霜冻时,避免采食带有霜露的牧草,以免诱发胃肠疾病。天气不好时尽量舍饲,如采食量不够,应补饲干草、秸糠、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及混合精料等。春冬两季牧草稀少且质量不好,宜进行舍饲,舍饲方案参考5.1。

6 卫生与疫病防控

肉羊养殖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基本原则,加强肉羊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羊场卫生防疫制度。

6.1 环境卫生和日常消毒

重视羊场环境卫生,每天清扫地面,定期更换垫草,注意通风换气。草料间应保持干燥,防止草料受潮霉变,预防、控制害虫啃食。根据当地情况对羊舍、用具、地面等进行定期消毒,定期清理粪污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6.1.1 羊舍消毒 在羊只出栏或夏秋季等按时消毒,羊场发生疫情时,应进行紧急彻底消毒。消毒前应先彻底清扫羊舍羊场,并用清水冲洗,然后用化学消毒剂(如10%漂白粉溶液、0.5%过氧乙酸等)喷洒消毒,消毒作用一段时间后通风。

6.1.2 粪污无害化处理 粪便采用生物发酵处理,将粪便堆积后覆盖泥土,堆积1~3个月即可。污水排入污水处理池处理。

6.2 免疫程序制定

为了提高羊群免疫力,须对羊只免疫接种。免疫接种不仅需要合格的疫苗、正确的接种,还应制定合理免疫程序,才能发挥疫苗免疫效果。防控疫病发生是规模化羊场的必要环节,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

6.2.1 制定依据 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饲养方式的羊群,其免疫程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免疫程序。羊场主要根据羊只的免疫基础情况(如种羊群免疫状况决定羔羊母源抗体水平,以确定首免日龄)、肉羊品种及用途、当地疫病情况、饲养管理水平和疫苗特点制定免疫计划。本免疫计划参照姜晓东(2013)制定[6]。

6.2.2 强制免疫疫病 羊场强制性免疫疾病,主要包括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口蹄疫、布氏杆菌病和破伤风。(1)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该疫苗属于四联苗,若再加上羊黑疫即为五联苗。一般于每年2~3月和9~10月期间,各免1次。成年羊和羔羊,一般按每只羊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5ml,一般注射后14d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2)传染性胸膜肺炎:一般使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防制该病,每年一次。6月龄以上羊只:5ml/只,6月龄以下:3ml/只,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后14~21d左右能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3)羊口蹄疫:每年定期应用相应类型口蹄疫疫苗,弱毒苗注射后14d左右能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6个月。种公羊、后备母羊一般每年接种2次,每间隔6个月免1次。每只羊每次肌肉注射单价苗1.5ml;生产母羊每年3月、8月各免1次,1.5ml/次。(4)布氏杆菌病:采用布氏杆菌羊型5号苗,1ml/只,臀部肌肉注射,免疫期1年。抗体阳性羊、3个月以下羔羊和怀孕羊均不注射,种羊不免疫。(5)破伤风:使用破伤风疫苗(破伤风类毒素)防制该病,初产期怀孕母羊应于产羔前1~2个月免疫,每只羊颈部皮下注射0.5ml,1个月后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到第2年需再注射1次,免疫期可达4年。

6.2.3 选择性免疫疫病 按照当地疫情选择相应易感疾病进行免疫,主要包括羊炭疽病、羊链球菌病、羊大肠杆菌病、羊痘等疫病。

6.3 定期驱虫

寄生虫类疾病对羊群健康危害极大,多发于春秋两季。应坚持定期驱虫,加强寄生虫病防制,平时应做好草料、饮水等清洁工作。本饲养技术方案中驱虫计划参照姜晓东(2013)制定[6]。一般于每年3、6、9、12月分别实施全群驱虫,并且根据当地肉羊寄生虫流行情况合理选择驱虫药。建议选用广谱、高效、低毒价廉驱虫药,如抗蠕敏(丙硫咪唑),每只羊按20mg/kg体重剂量给药,以驱除胃肠道线虫、莫尼茨和曲子宫绦虫、肺丝虫及羊肝片吸虫;使用硫双二氧酚可驱除羊瘤胃内吸虫及盲肠平腹吸虫;应用灭虫丁(阿维菌素、虫克星),可以防制体外寄生的虫螨、虱、蜱、蝇等,还可以杀死羊体内线虫。在养羊生产实践中,一般分别于每年春、秋季对羊只药浴。常用药浴液有0.1%杀螨灵、0.3%灭虱精或0.5%敌百虫溶液。药浴可选用药浴池或使用喷雾器。

6.4 疫病检疫

及时注意观察、记录羊群状况,以便随时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若发现羊只被毛凌乱、无光泽、粪便异常等情况,提示可能发病。需将残弱羊、病羊单独饲养,如发现确诊传染病羊只,及时隔离、淘汰。

6.5 发病后肉羊处理措施

病死羊的尸体需及时处理,禁止随意丢弃,更要严禁出售。病死尸体最好采用焚烧方法处理,不具备条件的羊场,可将羊只尸体投入安全填埋井,尸体运输车辆应彻底清洗、消毒。若发生烈性传染病,应按要求上报并按要求处理。

7 展望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域土地、饲草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依托黄河三角洲丰富饲草资源,在不破坏盐碱地生态环境前提下,大面积种植优质耐盐饲草,运用科学肉羊饲养管理技术,发展肉羊养殖,可望成为盐碱地饲草与土地资源高效生态利用的重要途径。同时,结合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域实际情况,把盐碱地改良与生态肉羊养殖有机结合,科学规划,规范养殖,探索绿色开发、种养加一体化模式,必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高效生态发展,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提升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1] 张体彬, 展小云, 冯浩. 盐碱地土壤酶活性研究进展和展望[J]. 土壤通报, 2017, 48(2): 495-500.

[2] 董红云, 朱振林, 李新华等. 山东省盐碱地分布、改良利用现状与治理成效潜力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7, 49(5): 134-139.

[3] 江帆, 赵伟. 基于SWOT模型的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战略[J].草业科学, 2017, 34(11): 2388-2395.

[4] 杨钰. 山东省肉羊常见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日粮配合技术研究[D].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7.

[5] 徐文福, 梁红玉, 姜天玉等. 标准化养羊场建设[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 28(2): 68-70.

[6] 姜晓东, 朱瑞良, 李奕芙等. 规模化羊场免疫程序制定及保健措施[J]. 山东畜牧兽医, 2013, 34(12): 48-49.

(2018–01–11)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CYJS05A02/2017CXGC0308),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项目(SDAIT-21-1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710434200),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生研究训练(SRT)(2017018)计划,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经费。

†并列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S826.9+2

B

1007-1733(2018)02-0014-04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羊场盐碱地
规模化舍饲肉羊场饲养安全体系的建设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地区民间戏曲生态研究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黄河三角洲东路梆子的传承发展与价值探究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春秋季疫病在规模化羊场养殖中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