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8-03-06崔硕丹韩慧娟
崔硕丹 王 璐 韩慧娟
(1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2 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走进大学校园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但在校园生活的初期阶段大学生往往需要独自面对许多的困难,由于自幼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顾,这一时期的转变过程往往较为困难。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以往的处理经验已经无法满足现实中的需要,因此如果学生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学习、生活模式中,将会使自身的人际关系面临不断恶化的可能。因此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心理调节,对高校的生活方式做出准确评估,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通过提升自身社交能力,有效地适应校园的人际交往方式。
1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客观因素
1.1 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中,应试教育产生的影响较为关键。我国的应试教育观念中,对考取优异的成绩极为重视,甚至将学生生活中的心理需求当作阻碍学生提升成绩的障碍。学生在幼年时期就有着强烈的社交意愿,但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中,这一正常的心理需求往往被视为浪费学习时间的行为,因此常常受到家长与教师的阻止。由于学生在幼年时期起长期缺乏社交活动,使得学生的社交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并且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在我国的高校中,部分同学出现不愿社交或羞于面对社交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体现出应试教育观念对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
1.2 缺乏独立生活经验
我国的大学生在进入高校生活之前,往往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据统计,在我国高中生中,定期整理家务的学生比例不足10%。由于我国学生自理能力的缺乏,使得其在独立面对高校生活时常常难以适应,这样的生活状况造成了学生社交意愿的缺乏。并且由于长期不参与生活劳动,使得部分大学生养成了懒惰的性格,同时部分学生的卫生状况较为糟糕,严重影响自身形象。在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良好的个人形象可有助于提升其个人魅力。而勤劳的品性也将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
1.3 家庭结构的影响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我国家庭少子化现象较为普遍,在这一背景下,学生难以在家庭中开展与同龄人的社交活动。这一问题为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带来许多影响,首先是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习惯,由于在家中学生拥有一定的个人空间,使得学生培养出了较强的隐私意识,但在高校中,私人空间较少,使得学生的隐私难以得到保障,学生为了建立相对的独立空间,往往对人际交往缺乏热情。再有,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常常成为被照顾的对象,但在高校生活中,学生常常会感到自身的付出过多,这样的心态使得同寝室的学生之间常常产生摩擦。
2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
2.1 集体意识不强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催化了学生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同时由于大学生在过往的学习过程中,普遍拥有良好的表现,也使得部分学生的自信心高过自身的实际能力。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众多大学生难以有效融入集体。部分学生过分关注自身的心理需求,对集体的需求不愿付出,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矛盾时,部分学生会选择维护自身利益。这样的观念,使得其难以被集体接纳,造成其自身的交往障碍。
2.2 社交技巧不够成熟
在学生的社交过程中,许多学生难以有效运用社交技巧。首先,在心态上难以找到自我付出与交往需求的平衡点,使得学生在交往中的付出难以得到有效的回报。清楚,部分学生对一些可拓展交往空间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使得交往空间难以有效拓展。此外,由于平时不注重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难以体现出个人魅力,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
2.3 沉溺于虚拟世界
当下的大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网络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有别于现实的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学生的想法可以得到尽情的发挥,这样的世界对学生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但虚拟世界无助于学生社交活动的开展,由于虚拟世界的生活有别于现实世界,习惯了虚拟世界的学生对现实生活难以适应,以致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遇到障碍。
3 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
3.1 改善同学关系的对策
改善同学关系的方法较多,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选择。首先,学生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理解社会团体的运行机制,在社会团体中存在领袖、积极分子、参与者与被帮助者等身份的划分,学生可通过自身条件寻找相应的定位,并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发挥自身的作用并与其他同学做出配合。同时,学生可在不同的活动中展现自身的长处,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学生可展现自己的相关才能,这样的行为可提升自身的魅力,拓展交往空间。学生也可主动组织相关的聚会活动,例如学生可举办生日聚会,邀请同学共同参加,为了减少经济负担聚会可在寝室举行,并要求同学每人准备不同的食物,由于活动组织者是活动的中心,学生通常会对其产生良好的印象,并且由于同学分担了食品支出从而减缓了自身的经济压力。这些活动的开展可有效提升同学关系。
3.2 改善寝室氛围的对策
在改善寝室氛围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个人卫生的问题,由于成长经历的不同,同学之间的卫生状况各有不同,但在朋友选择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更倾向于个人卫生良好的同学,因此做好个人卫生对提升寝室的人际关系较为重要。清楚,学生应当心胸豁达,在寝室的生活中由于空间较小,个人空间的界线不够清晰,因此应当学会与寝室同学共享生活空间。第三,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生活习惯极为不同,当较大的文化差异在狭小生活空间内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产生矛盾,因此学生应当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理解相互的禁忌,以免冒犯同学。
3.3 正确面对异性交往
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成熟,在当下的校园环境中,交往异性朋友甚至发展恋爱关系已经较为普遍。在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学生应当展现正面的精神面貌与良好的个人修养。一方面,学生应当正确看待异性同学,破除心中的神秘感与恐惧感,使异性交往在同学情谊的范围内正确开展。另一方面,学生应当展现自身的精神价值,摒弃社会中的虚浮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4 积极了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当下的校园人际关系与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在各个层面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是社会结构,在校园中通常体现出二元结构既教师与同学,教师对同学较为爱护,同学之间较为平等,但在社会中层次跨度较大,相互之间的生活尊则差异较为明显。校园与社会的交往准则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社会中对私人空间较为尊重,对个人的独立能力要求较高,这样的变化需要学生在高校生活当中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对其造成影响的客观原因有应试教育的影响、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以及自身能力的不足。同时学生主观也存在影响自身人际关系的因素,首先是集体意识不强导致其难以正确看待自身与集体的冲突,其次是网络世界的影响使得学生对真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往往不够适应。鉴于此,学生应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从而使得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各个层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 朱君,赵雯,刘增训,蔡兴芹.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3,26(04):265-267.
[2] 张灵,郑雪,严标宾,温娟娟,石艳彩.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02):116-121.
[3] 杨雪花,陈万明.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及幸福感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02):300-303.